导论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理论基础及审视维度 1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内涵与外延 2
中西方艺术、美学理论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 8
现代、后现代理论视域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 20
文化人类学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 28
近现代艺术设计实践的启示 31
当下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审视角度和研究路径 43
上篇一、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当下性的问题和视域 51
滇西北地区地理及文化的特殊性 51
滇西北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基本特征 56
一个富有启示性的案例 58
作为民族工艺特征及考察视角的“当下性” 64
民族工艺指涉的多学科语境 68
关于研究线路 75
二、境遇与变异: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在场性 80
滇西北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活着的类别 80
“全球地方化”的民族工艺 93
一个工艺村的案例 102
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影响:两座古城的比较 107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现状 115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历史变迁 122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与文化系统的相互促变 129
三、再显与重构:从单纯走向复杂 133
作为“艺术”要素的当下境遇 133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消费主体的嬗变 139
地方性知识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意义建构 143
滇西北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当下生存环境的特殊变化 152
形式层面的变异 156
意蕴的变异 162
经济功能的变化 167
四、功利与意愿: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动因 171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与文化工业 171
从“在地”到“异域” 176
新华村:社会变迁与功利的结构变化 179
资本对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影响 186
民间统治精英的作用及其分化 189
整体性意愿的价值 195
下篇五、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符号的技艺行为和质料意义 199
作为文化符号的民族工艺质料 199
材质美及其象征意义 213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技艺的文化意义 219
六、地方性知识的疏离与审美视觉亲近 230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地方性知识与审美功能 230
质料层面的“文化疏离” 234
功能层面的“文化疏离” 236
图式或形式层面的“意愿疏离” 241
技艺层面的“文化疏离” 245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视觉亲近” 248
形式美感带来的“视觉亲近” 249
装饰功能强化的“视觉亲近” 253
符号抽象化引发的“视觉亲近” 255
七、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同质化与异质性 260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同质化”的表现形式 260
工艺类型的趋同 269
工艺形式的趋同 270
表现方式的趋同 272
艺术风格的趋同 274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与“精英艺术”的界限 277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走向“艺术”的生存境遇 281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异质性”的表现形式 286
八、复制与定制: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现代延展 296
消费时代的艺术生产 296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生产中的复制 300
传播的非中心与定制 306
全球—地方关系:空间的跨越 311
“当下性”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走向 320
参考文献 327
参考书目 332
图片索引 351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