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榆林地区概况 1
第一章 自然、社会条件概述 1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1
二、地貌、水系、气候 1
三、生物、矿产、旅游资源 5
四、行政区划和人口状况 8
第二章 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 13
一、经济资源 13
二、经济水平 15
三、经济特点 15
四、资源利用状况 16
第三章 榆林在全省的地位 19
一、人口 19
二、自然资源 19
三、固定资产 19
四、教育和科技力量 19
五、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
六、工农业产品产量 20
七、消费和收入 20
第二篇 自然资源 29
第四章 气候资源 29
一、气候特征 29
二、气候资源 29
三、气象灾害 34
第五章 土地资源 54
一、地质地貌 54
二、土地类型 54
三、土壤类型 58
四、土地资源的农业评价 58
五、土地利用现状 59
第六章 水资源 71
一、水资源量及其分析 71
二、水质与评价 74
三、河流泥沙 76
四、水能 76
五、水利工程 77
第七章 生物资源 108
一、林业资源 108
二、草地资源 112
三、中药材资源 116
四、人工培育生物资源 117
五、野生生物资源 125
第八章 矿产资源 150
一、概况 150
二、能源矿产 150
三、金属矿产 151
四、非金属矿产 151
五、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今后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2
附件一:陕北侏罗纪煤田简况 155
附件二:神府煤田概况 158
第三篇 经济资源 175
第九章 经济资源现状 175
一、发展概况 175
二、农业结构和布局 183
三、工业结构和布局 193
第十章 工业经济 212
一、煤炭工业 212
二、电力工业 221
三、化学工业 236
四、冶金工业 251
五、机械工业 255
六、建材工业 274
七、纺织工业 286
八、食品工业 294
九、轻工业 315
十、乡镇工业 347
第十一章 农业经济 356
一、种植业 356
二、林业 367
三、畜牧业 372
四、渔业 378
五、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379
第十二章 建筑、勘测、设计 381
一、建筑施工队伍 381
二、建筑机械设备 381
三、建筑施工能力 381
四、建筑设计能力 382
五、工程地质勘探能力 382
第十三章 交通运输 385
一、概况 385
二、公路 385
三、水运 386
四、民用航空 387
五、铁路 387
第十四章 邮电通讯 401
一、发展概况 401
二、发展现状 401
三、存在问题 402
第十五章 商品流通 410
一、机构人员和资产 410
二、区内与区外商品性交换 412
三、商品购买力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413
四、居民货币收支和居民消费品另售额 415
五、商业部门商品的购销调拨 415
六、主要物资和动力消费量 415
七、外贸商品收购 424
第十六章 财政金融 427
一、财政 427
二、金融 440
第四篇 社会资源 445
第十七章 人口 445
一、人口发展概况 445
二、人口的地理分布 447
三、人口自然构成 447
四、农业人口 448
五、人口文化构成 448
六、人口民族构成 448
第十八章 劳动力 453
一、社会劳动力 453
二、农村劳动力 454
三、城镇劳动力 454
四、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就业前的职工培训 454
五、劳动力资源 459
六、综合评价 459
第十九章 科学技术 460
一、发展概况 460
二、自然科学机构及人员 461
三、存在问题及综合评价 468
第二十章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 472
一、教育 472
二、文化 474
三、广播电视 475
四、卫生 479
第二十一章 城镇 501
一、城镇概况 501
二、城镇历史沿革 501
三、城镇建设现状 502
四、城镇特点 502
五、城镇建设展望 503
第二十二章 旅游 511
一、风景名胜 511
二、文物古迹 511
三、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513
四、存在问题 514
第五篇 生态环境 527
第二十三章 资源保护 527
一、土地资源保护 527
二、水资源保护 537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 539
四、矿产资源的保护 540
第二十四章 环境保护 544
一、基本环境特征 544
二、环境质量状况 545
三、当前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553
四、环境问题综合对策 554
附录 559
一、图件索引 559
二、表格索引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