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新体系比较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跃平等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24097047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比较研究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研究成果的汇编文集,全书共28万字,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对于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比较研究;关于把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研究。

第一章 科技园区的概念与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1

第一节 科技园区的概念分析 1

一、科技园区概念研究综述 1

二、世界科技园区的兴起与发展 9

第二节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界定 11

第三节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特征与评价基准 17

一、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 17

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评价基准 20

三、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20

第二章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发展与比较 23

第一节 美国硅谷科技园区 23

一、硅谷的兴起 23

二、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力量 24

三、硅谷的创新环境 25

四、硅谷的创新模式 25

第二节 日本筑波科学城 27

一、筑波的兴起 27

二、筑波的高新技术和科研力量 29

三、筑波的创新环境 29

四、筑波的创新模式 30

第三节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 30

一、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的兴起 31

二、索菲亚的高新产业和科研力量 32

三、索菲亚的创新环境 32

四、索菲亚的创新模式 33

第四节 英国剑桥科学公园 33

一、剑桥科学公园的兴起 34

二、剑桥的高新产业和科研力量 34

三、剑桥的创新环境 35

四、剑桥的创新模式 36

第五节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36

一、新竹的兴起 37

二、新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力量 38

三、新竹的创新环境 39

四、新竹的创新模式 40

第六节 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 41

一、慕尼黑的兴起 41

二、慕尼黑的高新产业和科研力量 42

三、慕尼黑的创新环境 42

四、慕尼黑的创新模式 43

第七节 澳大利亚西澳科技园 43

一、西澳的兴起 44

二、西澳的高新产业和科研实力 44

三、西澳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模式 45

第八节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科技园 45

一、班加罗尔的兴起 45

二、班加罗尔的高新产业和科研实力 46

三、班加罗尔的创新环境 48

四、班加罗尔的创新模式 48

第九节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比较分析 49

一、八大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比较 49

二、八大科技园区效益与能力分析 51

三、八大科技园区高速发展的动力来源分析 53

第十节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高速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5

第三章 科技园区创新体系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61

第一节 技术创新体系的理论来源 61

一、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61

二、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模仿论 61

三、门斯的技术创新论 62

四、诺思的制度创新论 62

五、拉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 63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 63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63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 64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类型 66

第三节 区域创新体系 68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68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 70

三、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73

四、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 75

第四节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 78

一、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 78

二、日本筑波研究学园城市 80

三、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 81

四、法国索菲亚科技园 83

五、英国剑桥科技园 86

六、北欧国家的奥卢科技园 87

七、印度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 88

八、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工业园 90

九、澳大利亚西澳科技园 93

第五节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 95

一、组织要素的网络性 95

二、创新资源的国际性 95

三、资本获取的便利性 96

四、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备性 97

五、政府定位的科学性 97

六、条件平台的共享性 97

七、中介机构的健全性 98

第四章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新体系组织要素比较 99

第一节 创新主体——企业 99

一、产业分布 100

二、企业规模 103

三、产品国际化程度 108

四、人力资源 109

五、技术创新 113

第二节 知识和技术的供应者——大学和科研机构 116

一、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相联合的基础上建立 117

二、先建设科技园区,再建立和吸引大学、科研机构加入 121

第三节 资本的保障者——投融资机构 123

一、风险资本作用突出 123

二、银行机构作用突出 125

三、政府(行政机关)作用突出 126

第四节 创新服务的提供者——中介机构 128

一、科技中介机构的类型 129

二、各国或者地区的中介机构 130

第五节 促进和维护者——政府 136

一、间接推动 136

二、直接运作 138

第五章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机制功能比较 140

第一节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孵化器 140

一、美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141

二、欧洲的企业孵化器 142

三、国外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启示 143

第二节 高校专利转化模式 145

一、高校技术转移途径的演进 145

二、日本大学OTL的运作模式和特点 149

第三节 金融服务机制比较 150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产生和发展 151

二、美国风险投资的经营模式及特征 152

三、日本科技园区的风险投资 155

四、欧洲的风险投资 156

第四节 人才与激励机制 157

一、美国的人才激励机制 157

二、欧洲的股权激励 159

第六章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环境要素比较 160

第一节 制度环境 160

一、科技开发和产业发展法规与政策 161

二、重视技术创新,R&D投入高 163

三、知识产权制度 165

四、政府扶持措施 167

第二节 创新条件平台的建设和共享 170

一、创新条件平台的建设 171

二、创新条件平台的共享 174

第三节 创新文化环境 176

一、鲜明独特的创新文化价值观 177

二、企业家创新精神 179

第四节 社会资本 184

一、信任 185

二、网络 186

第五节 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188

一、一般意义上的基础设施 188

二、科技园区技术研发方面的基础设施 189

三、创新创业的生活环境建设 191

第七章 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评析 193

第一节 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的现状 193

一、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的现状 193

二、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193

三、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的机制要素 194

四、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的环境要素 196

第二节 国内六大科技园区创新体系比较 197

一、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198

二、产业发展选择比较 199

三、科教资源比较 201

四、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203

五、风险投资及中介服务体系比较 205

六、政府管理体系比较 209

第三节 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1

一、创新创业者的缺陷和不足 211

二、西安的市场发育滞后的影响 212

三、创新要素结构存在不合理 212

四、产业发展和支撑体系不完善 213

第八章 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选择 214

第一节 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模式 214

一、西安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思路 214

二、目标模式——“三重网络”螺旋技术创新系统 216

第二节 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和完善的主要任务 227

一、明确创新要素主体的功能与地位 227

二、有效整合“三重网络”的各类资源与要素 228

三、构建“三层资源”流动机制 228

四、搭建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五大平台” 228

五、最大化获取技术创新、知识溢出效应 229

第三节 西安高新区创新体系一流化的对策 229

一、重点加快建设区域和行业的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 230

二、加快建设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知识、技术创新体系 231

三、建设知识和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研究开发成果的转化和扩散 232

四、大力发展现代投融资模式,激活技术创新要素 234

五、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提升综合服务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235

六、构建合作机制与社会网络,促进知识共享、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扩散 237

七、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239

八、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 240

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