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
第一节 市场是商品生产的产物 2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 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商品生产的定义及理解上的经验教训 13
第四节 斯大林对公有制商品生产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19
第五节 公有制商品经济存在的直接原因 28
第六节 公有制商品经济的功能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一致性—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33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 37
第七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市场 37
第八节 旧中国市场的改造和新中国市场的建立 46
第九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5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形成后的变化 74
第十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形成后的新形势和“左”倾思想干扰 76
第十一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市场 83
第十二节 林彪“四人帮”对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破坏 92
第十三节 粉碎“四人帮”后的拨乱反正 10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106
第十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理论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06
第十五节 怎样理解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11
第十六节 要把经济实体与对经济管理模式分开 120
第十七节 经济规律在经济调节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24
第十八节 怎样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2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 142
第十九节 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 143
第二十节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理论贡献及其缺陷 148
第二十一节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处理好两个关系 157
第二十二节 公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16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商品竞争 173
第二十三节 市场商品竞争是商品生产的普遍规律 173
第二十四节 市场商品竞争的两重性 178
第二十五节 商品竞争规律与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关系 183
第二十六节 创造社会主义商品竞争的必备条件 185
第七章 新中国市场的历史经验 191
第二十七节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191
第二十八节 商业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 200
第二十九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应当是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市场 203
第三十节 要坚持发挥国营商业的主导作用 209
第三十一节 宏观市场要稳,微观市场要活 219
第三十二节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方针,处理好农、商关系 226
第三十三节 正确分配工商利润,处理好工、商关系 233
第三十四节 坚持按商品分工,正确处理国、合关系 238
第三十五节 坚持商品自愿让渡,坚持批发为零售服务,处理好商商关系 242
第三十六节 把稳定物价方针与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统一起来 248
第三十七节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256
第三十八节 物美价廉,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的指导原则 263
第三十九节 既要坚持统购统销又要把粮食市场搞活 26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及供求平衡问题 274
第四十节 什么叫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 274
第四十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商品供求关系 279
第四十二节 解决市场商品供求比例失调的办法 287
第九章 大力发展集体商业、服务业,恢复和适当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 298
第四十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性质 298
第四十四节 怎样把集体商业、服务业办成真正的集体经济? 300
第四十五节 为什么要恢复和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 304
第四十六节 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12
第四十七节 恢复和适当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