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军事强国——国民政府的航空努力 1
第一节 源于20世纪初世界空防事业的启发和促动 2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思考 3
二、北洋军阀的瓦解为国民政府编写了航空事业教材 4
第二节 起始阶段的中国航空教育 9
一、南苑——中国航空教育的源头 9
二、东北航空学校——奉系军阀逐鹿中原的空中利器 11
三、广东航空学校——孙中山的航空努力 12
第三节 抗战初期的教训与国民政府的反思 15
一、缺乏航空力量——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重要败因 16
二、航空教育——国难中迅速崛起的航空事业之龙头 16
第二章 笕桥——声名鹤起的中国航空之星 21
第一节 “天堂的窗口” 21
一、历史沿革 22
二、农业生产 29
三、经济重镇 32
四、教育事业 35
五、社会生活 40
第二节 新“大营笕桥” 43
一、航校的诞生 43
二、择校笕桥 45
三、中国现代航空之母 45
第三章 中央航校的教育系统与管理制度 50
第一节 航校形象之塑造——校歌、校训等 50
第二节 课程与其他教育训练 53
第三节 考核制度与学生前途 58
第四节 组织机构和主要负责人 60
一、航空队、航空班时期 61
二、笕桥中央般校时期 64
第五节 教官、官阶与升级 68
第六节 教职工及学生的生活 69
第七节 修配厂、子弟小学等附属机构 72
一、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72
二、杭州保险伞厂 74
三、航校子弟小学 74
四、防空学校 75
第四章 内忧外患挤压中成长的中央航校 77
第一节 发展的机遇——高层重视 77
一、蒋介石对航空的热情 78
二、现实的需要 79
三、具有信心的期盼 81
第二节 生存的压力——外敌入侵 83
一、被迫迁址 83
二、系统训练被打破,精英力量流失 84
三、被迫改变培育策略,对外援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 85
四、加强辅助性建设 86
第三节 管理内耗与滞阻——校内矛盾 87
一、派系之分 88
二、派系之争 89
第四节 特殊的权力主体——外国顾问 95
一、美方顾问地位特殊 96
二、意大利顾问的另类情况 99
第五节 航校之于内战 100
一、参与镇压“福建事变” 100
二、参加对红军中央根据地的五次“围剿” 101
三、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 103
四、在抗日战争中 104
第五章 “八一四”大捷——辉煌的抗日战绩 105
第一节 时代背景 106
一、日军南下西进、分兵合击的战略策略 106
二、中国的对策和节节抵抗 115
第二节 抗日的凯歌 118
一、“八一四”空战前的准备 119
二、壮美的一瞬 121
三、战果详情 126
第三节 “八一四”抗战后的中国空军抗战形势 129
一、“八一四”空战后的中日空中较量 130
二、南京保卫战中中国空军的艰苦鏖战 132
三、武汉会战中中国空军的奋力拼杀 135
第四节 百姓眼中的“八一四” 141
一、奋发之歌与赞扬之声 141
二、回首往事仍然情不自禁 142
第六章 明星璀璨与航空骄子 146
第一节 一代英豪与壮志未酬——学员篇 146
一、“八一四”空战尽显中央航校和中国空军神威的高志航 147
二、中央航校的佼佼者刘粹刚 150
三、以死报国,拒不受俘的中央航校学子阎海文 153
四、淡泊名利,不辱航校威名的福将彭嘉衡 154
五、与飞虎队一起战斗的航校学子吴其轺 156
六、航校的其他空中勇士 158
第二节 内行与外行之间——领导篇 164
一、毛邦初 164
二、周至柔 166
三、陈庆云 167
四、蒋坚忍 168
五、王叔铭 169
六、黄光锐 170
第三节 不能忘记他们——外国友好人士篇 170
一、一个团队——裘伟德顾问团 171
二、一个英雄——陈纳德 172
三、另一个组群——在同一面战旗下的韩国军人 174
第七章 薪火相传、抗日志坚——中央航校之分校 177
第一节 洛阳分校 178
一、建校原因 178
二、分校概况 178
三、意大利顾问 180
四、训练飞机 182
第二节 广州分校 185
一、分校由来 185
二、学校概况 187
第三节 空军军官学校 188
一、建校原因 188
二、学校概况 190
三、几个重要的训练机场 192
第四节 广西柳州分校 199
一、缘起 199
二、教育教学情况 199
第五节 航空机械学校(空军机械学校) 200
一、缘起 200
二、教育教学情况 201
第六节 空军军士学校 202
第八章 新千年笕桥遗址遗迹觅踪 205
第一节 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旧址 208
一、航校大礼堂 210
二、“醒村”别墅群 211
三、食堂(招待灶) 213
四、空军杭州机场医院 213
第二节 笕桥机场 214
第三节 笕桥火车站 220
第四节 笕桥老街 223
附录 226
大事记 226
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学员名录 237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