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宁夏中共党史学会编著
  • 出 版 社: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27059998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宁夏改革开放史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以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宁夏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认真回顾和梳理了宁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重要决策、重要举措、重要事件、重要成就、重要经验和重要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综述篇 3

坚持以建设美丽宁夏为统领 着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靓丽名片 3

一、发展历程 3

(一)生态环境受到关注并开展综合治理阶段(1978~1996年) 4

(二)生态环境受到重视并处于示范带动阶段(1996~2000年) 6

(三)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并进行全面治理与保护阶段(2000~2007年) 8

(四)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并进行全面生态文明建设阶段(2007年至今) 12

二、辉煌成就 17

(一)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7

(二)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18

(三)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19

(四)湿地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0

(五)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20

(六)节能减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2

(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3

(八)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4

(九)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和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25

三、基本经验 26

(一)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 26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7

(三)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确立生态立区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28

(四)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29

(五)要坚持依法管理,不断提高依法治理生态的能力 30

(六)要坚持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 31

(七)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31

四、对策建议 32

(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32

(二)坚守严格有效的生态红线,抓好生态示范工程建设 32

(三)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3

(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34

(五)树立法治观念,依法推动美丽宁夏建设 36

(六)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形成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36

专题篇 41

努力打造全国靓丽的自然生态环境 41

一、发展历程 42

(一)探索规模治理阶段(1979~1995年) 42

(二)快速综合治理阶段(1996~2005年) 45

(三)全面规模治理阶段(2006年至今) 49

二、主要成就 53

(一)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54

(二)沙区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55

(三)荒漠化防治的历史性转变 56

(四)宁夏防沙治沙模式的合理利用 57

(五)国际合作项目带动防沙治沙成绩斐然 58

(六)引导和打造了一批防沙治沙典型 59

三、基本经验 59

(一)坚持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全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格局 59

(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动防沙治沙健康发展 60

(三)积极探索多元化机制,不断实行市场化防沙治沙 61

(四)切实提高科技支撑,努力提升宁夏防沙治沙的水平 62

(五)积极构建利益驱动机制,加快促进沙产业发展 63

(六)主动扩大对外开放,自觉开展国际治沙合作 64

四、存在的问题 64

(一)缺乏专门的投资渠道 64

(二)防沙治沙工作机制不健全 64

(三)防沙治沙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65

(四)治沙造林缺乏系统管护,科研支撑力量不够 65

(五)自然条件严重影响着治理的效果,治理成果稳定性差 65

(六)沙化危害依然突出,宁夏防沙治沙任务依然艰巨 66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66

(一)基本思路 66

(二)主要目标 67

(三)总体布局 67

(四)具体措施 67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71

一、发展历程 71

(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背景 71

(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阶段 72

(三)历年完成任务情况 83

(四)补助政策兑现情况 85

二、主要成就 86

(一)生态成效显著 86

(二)经济效益明显 88

(三)社会效益凸显 90

三、基本经验 91

(一)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 91

(二)明确工程建设思路,注重建设成效 92

(三)坚持科技带动,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93

(四)强化工程管理,落实和完善政策制度 93

(五)抓好补植补造工作,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质量 94

(六)贯彻落实退耕还林“五结合”,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95

四、存在的问题 97

(一)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97

(二)后续产业发展缓慢,退耕农户致富增收能力有限 97

(三)林地抚育管护形势严峻,成果巩固压力巨大 98

(四)工程管理经费紧缺,基层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困难 98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99

(一)多方筹措资金,加大退耕还林后期投入力度 99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 99

(三)精心谋划开好局,扎实部署起好步 100

(四)狠抓成果巩固,推动退耕还林再上新台阶 100

(五)转结构促民生,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101

(六)强化工程管理,力促退耕还林健康发展 101

(七)活化管理机制,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抚育经营水平 102

(八)谋划产业大局,加快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103

(九)发挥政府职能,为巩固成果提供长效保障 103

(十)建示范抓亮点,奏响生态文明的主旋律 104

阔步前进的宁夏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105

一、发展历程 105

(一)三北一期工程(1978~1985年) 106

(二)三北二期工程(1986~1995年) 107

(三)三北三期工程(1996~2000年) 108

(四)三北四期工程(2001~2010年) 109

(五)三北五期工程(2011~2020年) 111

二、主要成就 111

(一)促进了宁夏生态条件的改善,宁夏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 111

(二)带动了宁夏林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112

(三)带动了城乡绿化工程的实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113

(四)促进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初步呈现 114

(五)推动和促进了宁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14

三、基本经验 115

(一)坚持把林业建设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 115

(二)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重点工程带动区域性林业建设的发展 115

(三)坚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造林 116

(四)坚持强化资金管理,联合立项,稳定资金来源 116

(五)坚持依靠科技,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117

(六)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执法机构,完善服务体系 118

四、存在的问题 118

(一)造林成本高,投入不足 118

(二)管护任务重,管护经费缺乏 119

(三)造林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 119

(四)生态林业建设任务重,总体资金投入不足 119

(五)林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支撑能力较弱 120

(六)资源监测体系与工程信息管理建设不够完善 120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措施 120

(一)建设思路 120

(二)总体建设目标 121

(三)建设布局 121

(四)建设重点 123

坚持开拓进取,深入实施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25

一、发展历程 126

(一)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 126

(二)天保工程二期(2011~2020年) 131

二、主要成就 134

(一)森林资源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 134

(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135

(三)实现了沙漠化逆转 135

(四)经济效益明显 136

(五)生态保护意识增强 136

(六)林区职工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137

三、基本经验 137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工程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137

(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 138

(三)广泛宣传动员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 138

(四)完善规章制度是工程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 138

(五)严格资金管理是工程实施的保障 139

四、存在的问题 139

(一)工程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139

(二)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140

(三)重造轻管现象还依然存在 140

(四)国有林业场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40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140

(一)提高森林资源管护投资标准,规范管护机制 141

(二)天保工程社会保险“五险”的补助标准实行动态管理 141

(三)加大公益林建设力度,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 141

(四)加大资金稽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41

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宁夏污染减排实现新的突破 142

一、发展历程 142

(一)研究探索阶段(1988~2005年) 142

(二)全面展开阶段(2006~2010年) 144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1~2014年) 149

二、主要成就 152

(一)污染减排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152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153

(三)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154

(四)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 154

(五)群众环境权益得到维护 156

(六)污染减排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56

(七)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157

三、基本经验 157

(一)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思想共识是推进污染减排深入开展的思想基础 157

(二)领导重视、政府主导是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保障 158

(三)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是推进污染减排的有效手段 158

(四)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是推进污染减排的内在动力 159

(五)强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减排项目实施是落实污染减排的有力抓手 159

(六)严格执法、强化监管是巩固污染减排成效的保障措施 160

四、存在的问题 160

(一)排污企业环保意识与减排工作要求仍有差距 160

(二)总量控制的政策制定存在全国一刀切的问题 160

(三)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仍缺乏促进措施及配套手段 160

(四)环境基础数据无法准确反映企业排污状况 161

(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161

(六)对管理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关注度不够 161

(七)发展循环经济仍有障碍 162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162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减排组织体系 162

(二)加强源头控制,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163

(三)加强对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宣传 163

(四)加快总量控制配套措施和政策的出台和推进 164

(五)做好“十三五”污染减排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164

(六)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 164

(七)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 165

(八)提高政策制定的精细化水平 165

(九)确立重点污染物排放基数核定工作的基础性地位 165

(十)改进核查核算方式 165

坚持不懈地狠抓宁夏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166

一、发展历程及综合治理模式 168

(一)发展历程 168

(二)综合治理模式 172

二、主要成就 177

(一)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实现向综合效益全面提高方面的转变 178

(二)在法规制度建设方面,着力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规制度体系 179

(三)在预防监督方面,全面推进依法监督 180

(四)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 180

(五)在水土保持科研方面,开展了多项科学试验和研究,并应用于水土保持生产实践 181

三、主要经验 181

(一)领导重视,政府推动,政策支持 181

(二)整合资金,部门协作,进行规模治理 182

(三)狠抓前期,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82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防治 183

(五)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183

(六)把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工程常抓不懈 184

(七)依靠科技,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和效益 184

四、存在的问题 185

(一)治理任务还很繁重 185

(二)巩固提升治理成果的压力较大 185

(三)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还需加强 185

(四)新一轮保护与治理的需求凸显 185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185

(一)继承创新,不断完善防治体系 185

(二)依法监督,优先保护自然生态 186

(三)系统治理,巩固提升治理成果 186

(四)科学监测,推动信息系统建设 186

(五)宣传教育,强化水土保持意识 187

加快发展宁夏湿地资源 188

一、发展历程 188

(一)各类湿地成因 188

(二)湿地发展历程 189

二、主要成就 191

(一)注重保护,画好红线,强化立法和规划建设 191

(二)项目带动,地方投资,做好湿地保护恢复工作 192

(三)明确主体,健全构架,完善保护管理与监测网络体系 193

(四)财政支持,合理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综合效益 193

(五)合作交流,举办活动,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宣传工作 194

(六)开展调查,科学监测,不断提高湿地资源监测水平 195

三、基本经验 196

(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是根本 196

(二)搭建湿地公园建设平台是抓手 197

(三)部门通力协作是关键 198

(四)带动地方投资是保障 198

四、存在的问题 198

(一)资金缺乏,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198

(二)机构不健全,一些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198

(三)重视不够,湖泊湿地出现萎缩趋势 199

(四)宣传教育、研究监测不够 199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199

(一)根据湿地类型不同,实行分类保护 199

(二)积极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 199

(三)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200

(四)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200

(五)面向未来,建设人才库 200

加快发展宁夏特色优势经济林建设 201

一、发展历程 201

(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林全面发展 202

(二)以林业发展为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202

(三)积极培育特色经济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3

(四)特色经济林建设全面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204

二、主要成就 205

(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效明显 205

(二)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果品安全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205

(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升 206

(四)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服务体系趋于完善 207

(五)调结构促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208

三、基本经验 208

(一)注重规划,抓政策措施引领,保障产业持续发展 208

(二)注重地方名优品种的选育与繁育技术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10

(三)加强科技攻关,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210

(四)抓配套建设,促进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11

(五)抓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212

(六)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流通加工企业、合作社 212

(七)抓品牌宣传,扩大产区影响力 213

(八)抓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 214

四、存在的问题 215

(一)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215

(二)管理水平比较低 216

(三)科技服务比较滞后 216

(四)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 216

(五)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比较弱 216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216

(一)总体思路 216

(二)主要目标 217

(三)工作重点 217

(四)政策措施 219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不断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 220

一、发展历程 220

(一)试点改革稳步推进 220

(二)基础改革全面推开 220

(三)深化改革全面启动 221

二、主要成就 221

(一)基础改革 221

(二)深化改革 222

三、基本经验 224

(一)分类施策,在改革思路上求突破 224

(二)创新机制,在撬动社会力量上找支点 224

(三)多措并举,在发展林下经济上下工夫 225

四、存在的问题 226

(一)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226

(二)林权流转管理不规范 226

(三)林权抵押贷款推进速度缓慢、贷款量小 226

(四)林下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支持 226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227

(一)加快构建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27

(二)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27

(三)强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227

(四)强化金融服务 227

加快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 228

一、发展历程 228

(一)全面发展时期(1978~1999年) 228

(二)蓬勃发展时期(1999~2006年) 229

(三)快速发展时期(2006~2013年) 229

二、主要成就 230

(一)林木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230

(二)各自然保护区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 231

(三)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231

(四)紧抓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31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有效维护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232

(六)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丰硕,为保护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32

(七)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宣传,为保护区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34

(八)积极开展法制化建设,制定并完善保护区立法,实现“依法治林” 234

三、基本经验 235

(一)加强基础实施建设项目管理,为保护区稳固发展奠定基石 235

(二)加强森林防火管控,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35

(三)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系统、信息管理体系及科研能力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区综合实力 236

(四)探索社区共管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发展共赢 236

四、存在的问题 236

(一)保护区边界与其他园区交叉重叠,造成管理上的冲突 236

(二)保护区管理基础薄弱,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不健全 237

(三)保护区开发与利用的矛盾还很突出,保护区周边环境压力依然存在 237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238

(一)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238

(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238

(三)重点加强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238

(四)加强重点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建设 239

立足彭阳实际 不断创建生态文明 不断创造新业绩 240

一、发展历程 240

(一)起步阶段(1983~1992年) 240

(二)探索阶段(1993~2002年) 242

(三)建设阶段(2003~2013年) 245

二、主要成就 247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创了彭阳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河 247

(二)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掀起了彭阳生态文明建设新热潮 248

(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治理是彭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壮举 249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彭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250

(五)生态移民推动彭阳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新里程 250

三、基本经验及启示 251

(一)基本经验 251

(二)有益启示 256

四、存在的问题 257

(一)生态建设认识上存在误区 258

(二)生态建设质量不高 258

(三)林牧矛盾比较突出 258

(四)生态建设机制还不健全 258

(五)生态林业发展的工业基础薄弱 258

五、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258

(一)用全新的理念谋划生态文明建设 259

(二)用全新的思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260

(三)用全新的发展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61

地方篇 265

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265

一、发展历程 265

(一)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迅速发展阶段(1978~1986年) 266

(二)生态环境建设相对平稳发展阶段(1987~1999年) 267

(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发展阶段(2000~2012年) 268

(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阶段(2013年以来) 269

二、主要成就 270

(一)坚持科学发展,城乡园林绿化成绩显著 270

(二)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275

(三)防沙治沙,沙退绿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79

(四)湖泊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281

三、基本经验 283

(一)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确保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达标 283

(二)必须坚持全民动员,不断掀起绿化靓化城乡的新高潮 284

(三)必须坚持科学谋划,在突出特色上做大文章 284

(四)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人进沙退”“沙退人留”的治沙固沙工作 285

(五)必须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86

四、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286

(一)以稳增绿量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园” 286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打造国家级优质果品基地 287

(三)大力挖掘地方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园林” 287

(四)以节水节地为重点,着力打造“节约园林” 288

(五)以加强村容整治装点绿化为重点,着力打造“富民园林” 288

(六)以天蓝、地绿、水清、城净、居安为中心,着力打造靓丽银川 288

石嘴山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290

一、发展历程 290

(一)恢复和发展时期(1978~2002年) 290

(二)发展时期(2003~2007年) 292

(三)快速发展时期(2008~2013年) 297

二、主要成就 302

(一)城市森林体系日趋完善 303

(二)生态廊道线中增绿不断线 304

(三)湿地生态彰显塞上水城魅力 304

(四)乡村生态面貌明显改善 304

(五)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强化,林业产业稳步发展 305

(六)生物多样性逐渐显现 305

三、基本经验 306

(一)坚持“生态立市”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的前提 306

(二)坚持“因地制宜”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 307

(三)坚持“规划先行”是推进生态建设的根本保证 308

(四)坚持“组织领导”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措施 308

四、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309

(一)按照开放和谐富裕美丽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目标,对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区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309

(二)统筹发展,建设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310

(三)加大公益林建设和管护力度 310

(四)强化生态修复重建工作 310

(五)进一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10

(六)对策建议 310

吴忠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313

一、发展历程 314

(一)恢复时期(1978~1985年) 314

(二)发展时期(1986~1998年) 316

(三)快速发展时期(1998~2005年) 319

(四)重点提高时期(2006年至今) 322

二、主要成就 331

(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 331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创历史新高 331

(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启动 332

(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一步强化 332

三、基本经验 333

(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333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 334

(三)利用“争创”契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34

(四)创新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 334

(五)拓宽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335

四、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335

(一)构筑生态屏障 335

(二)继续修复植被 335

(三)保护水源大气土壤 336

(四)发展生态产业和低碳循环经济 336

(五)建设生态城市 337

固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339

一、发展历程 339

(一)起步阶段(1978~1983年) 339

(二)探索阶段(1984~1991年) 341

(三)全面展开阶段(1992~2001年) 343

(四)大规模建设阶段(2002年至今) 345

二、主要成就 346

(一)防护林建设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增长 346

(二)小流域治理成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典范 347

(三)天保工程推动了固原林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348

(四)退耕还林草推动了固原生态建设里程碑式的发展 350

(五)封山禁牧彻底改变了生态植被的破坏 350

(六)生态移民迁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新路 351

三、基本经验 353

(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353

(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艰苦奋斗 354

(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54

(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55

(五)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配套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355

四、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356

(一)认清大势,率先走生态文明之路 357

(二)完善思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357

(三)搞好结合,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358

中卫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360

一、发展历程 360

(一)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78~1992年) 36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期(1993~2003年) 363

(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下,生态文明建设翻开了新篇章(2004~2013年) 367

二、主要成就 368

(一)抢抓项目促发展,生态建设铸辉煌 369

(二)创新进取抓防治,防沙治沙奏凯歌 371

(三)干部苦帮促增收,林业经济谱新篇 373

(四)严格执法抓管护,三位一体保安全 375

(五)拓宽渠道求突破,对外合作结硕果 377

(六)精益求精创精品,园林绿化享美誉 378

(七)多措并举求突破,湿地保护显成效 379

三、经验启示 382

(一)科学制订林业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 382

(二)坚持科技育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 382

(三)坚持依法治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383

(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保障 384

四、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384

(一)发展思路 384

(二)对策措施 385

文献篇 391

中央及国家部委文献 39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391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401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40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41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 42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 429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439

环保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453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459

宁夏地方文献 466

自治区党委关于大力种草种树的决定 466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470

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的意见 478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 488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499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512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522

后记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