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1
二、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4
三、重要概念界说 16
四、研究方法 17
五、研究的问题与内容框架 19
六、理论基础 20
七、个案概况及资料来源 35
第一章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情况考察 39
第一节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与政策变迁 39
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化方针的提出 40
二、营造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氛围 40
三、义务教育均衡方针的法制化 41
第二节 息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情况 41
一、息县基础教育的发展历史 41
二、息县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48
三、对息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基本判断 74
第二章 县域教育各学段均衡情况考察 76
第一节 我国县域教育各学段均衡发展的现时环境 76
一、学前教育 76
二、义务教育 78
三、高中教育 78
第二节 息县县域教育各学段均衡情况考察 79
一、息县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历史情况 79
二、当前息县各学段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85
三、对息县县域各学段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基本判断 90
第三章 县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情况考察 92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回顾及中等教育结构调整 92
一、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回顾 92
二、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与布局调整 94
第二节 息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考察 95
一、息县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95
二、息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情况现时考察 99
三、息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情况基本判断 102
第四章 县域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考察 104
第一节 我国民办教育政策及其演变 104
一、许可阶段(1978—1986年) 104
二、“补充阶段”(1987—1992年) 104
三、共同发展阶段(1992—2002年) 105
四、回报激励和规范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106
第二节 息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考察 106
一、历史情况考察 106
二、息县民办教育发展现时情况考察 107
三、对息县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 112
第五章 县域教育失衡归因分析 114
第一节 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原因 114
一、义务教育投入 114
二、学前教育投入 124
三、高中教育投入 126
四、职业教育投入 128
五、民办教育支持 129
第二节 教育管理体制原因 130
一、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130
二、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32
三、对高中教育的影响 132
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33
五、对民办教育的影响 133
第三节 教育政策原因 134
一、重点学校政策 134
二、择校现象与“择校费” 136
三、示范学校政策 137
四、转制学校政策 138
第四节 教育观念原因 139
一、学前教育观念淡薄 139
二、“精英教育”思想主导 140
三、“城市中心”价值取向 141
四、民办教育观念冲突 142
第五节 社会变迁原因 144
第六节 教育评价原因 147
一、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147
二、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148
三、既有教育评价对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149
第六章 树立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150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关注处境不利儿童教育 150
第二节 各学段均衡:重视学前教育 153
一、发展县域幼儿教育事业的必要性 154
二、发展县域幼儿教育事业的可行性 155
三、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根本保障作用 155
四、应优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56
五、发展学前教育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职能 156
第三节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均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57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157
二、从国际视阈看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 158
三、我国政府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策取向 159
四、进一步的讨论: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沟通与等值 160
第四节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均衡:积极支持民办教育 162
一、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63
二、发展民办教育的理论依据 164
三、政府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166
四、我国政府支持民办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68
第七章 调整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174
第一节 调整教育规划与布局对县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意义 174
一、有利于办学条件上的均衡 174
二、有利于师资配置上的均衡 175
三、有利于办学质量上的均衡 175
四、有利于管理水平上的均衡 175
五、有利于整体综合均衡 176
第二节 调整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的原则和标准 176
一、调整县域教育发展规划与布局的原则 176
二、调整县域教育发展规划与布局的标准 178
三、不同类型中小学布局结构规划设计 181
第三节 调整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的息县案例 186
一、息县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与布局的基本思路 186
二、息县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188
第四节 县域教育布局调整的阻力与方式选择 192
一、县域教育规划布局调整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192
二、县域教育布局调整的方式 194
第八章 建立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机制 196
第一节 我国县域教育投入体制的演变 196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演变 196
二、我国农村高中教育投资体制的演变 201
三、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演变 204
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体制的演变 204
第二节 我国县域教育投入体制评价 205
一、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评价 205
二、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投入体制评价 207
三、职业教育投入体制评价 209
四、民办教育投入评价 211
第三节 增加县域教育投入的基本路向 212
一、增加投入总量 212
二、上移投入重心 213
三、广开投入渠道 215
第四节 县域教育投入分配均衡化 222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及城区薄弱学校建设 223
二、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 231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231
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232
五、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233
六、进一步的讨论 234
第五节 建立县域教育投入均衡化的制度保障 238
一、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刚性支出制度 238
二、建立教育投入的最低保障制度 238
三、建立师资队伍补充的常态机制 238
四、建立教育设施均衡配备制度 239
五、建立处境不利儿童教育特殊扶助制度 240
第九章 建立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体制 241
第一节 县域教育管理体制的政策安排 241
一、县级政府的教育职责 241
二、县级政府各部门的教育职责 243
三、乡(镇)、村组织的教育职责 244
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职责分工 245
第二节 县域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48
一、当前我国县域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248
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走向 249
第三节 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取向 251
一、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模式 251
二、创新非义务教育阶段管理体制模式 257
三、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管理体制 261
四、完善民办教育管理体制 264
五、创新教育人事管理体制 267
六、建立多方参与的立体式教育管理体制 280
第十章 建立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制度 282
第一节 当前我国县域教育评价制度状况分析 282
一、县域教育评价制度的含义 282
二、我国县域教育评价的历史演进 283
三、我国县域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287
第二节 建立县域教育均衡评价制度的基本构想 291
一、县域教育均衡评价的目的 291
二、县域教育均衡评价的主体 291
三、县域教育均衡评价的内容 294
四、县域教育均衡评价的过程 294
五、县域教育均衡评价的法规建设 297
第三节 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选择及测算方法 298
一、县域教育均衡的指标体系 298
二、县域教育均衡的测算方法 299
三、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数 301
余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个向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均衡 308
一、应试教育 308
二、素质教育 309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310
四、推行素质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312
五、结论 312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