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创造性劳动与预期价值论 1
第一节 人们在认识劳动价值论上的理论混乱 1
一、创造使用价值(财富)与创造价值上的混乱 1
二、分配的决定和剥削的作用上的混乱 3
三、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上的混乱 5
四、效用分析和价值决定上的混乱 6
五、推广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上的混乱 8
第二节 正确地提出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问题 10
第三节 重复劳动创造价值,创造性劳动创造剩余 13
一、重复劳动创造价值,创造性劳动创造剩余(价值) 14
二、物质生产部门和精神生产部门 16
三、创造性劳动的质与虚拟价值 18
四、创造性劳动的社会化 20
第四节 预期价值和传统价值 23
一、预期价值和传统价值的关系 23
二、预期价值和预期价格的相互作用形式 25
三、新价值论的意义 26
第二章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0
第一节 科学与经济学 30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发展 33
一、科学方法有三个基本水平或层次 33
二、科学方法的结构 35
三、科学方法的发展 37
四、实验法 43
第三节 经济学的假设 47
一、经济人假设 48
二、个人主义假设 50
三、“自我发展人”和学习人 51
第四节 经济均衡与信息不对称 59
一、从传统的均衡分析到稳态分析 59
二、辩证法、博弈论是“学习人”的理论 62
三、信息不对称与“学习人” 67
四、“学习人”的基本策略 68
五、“位置”博弈问题 69
六、风险问题 71
第五节 中国人的生育行为的分析 72
一、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因素 72
二、“风险最小化”因素 73
三、社会文化因素 74
四、自我发展的人与生育现象 75
第六节 经济学方法与中国经济学创新 77
一、“批判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77
二、“革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78
三、“建设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78
第三章 企业是人自由发展的形态 82
第一节 企业理论的历史回顾 82
一、传统的企业论 82
二、科斯的企业契约论 83
三、交易费用理论 84
四、人力资本理论 87
第二节 企业的信誉理论和知识产权保护论 90
第三节 人的自由发展形态的企业论 93
一、“1+1>2”的合作效益 93
二、学习创造 94
三、学习的投入或成本 96
四、学习与企业文化 103
第四节 体现“学习人”理念的核心能力理论 105
第四章 文品与订货市场经济 111
第一节 市场是一种人的自由发展的制度形式 111
第二节 订货系统日益发达 114
第三节 企业成为社会化计划的主体 116
第四节 文品生产和订货经济 119
第五节 市场经济的分类 121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2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4
第六节 市场经济规律 124
一、预期价值规律 124
二、竞争一合作规律 125
第七节 市场机制 130
一、自由市场机制 131
二、合作机制 133
第八节 市场体系 134
第五章 资本转化为劳本 136
第一节 作为一门历史科学的经济学 137
一、劳动与所有权直接合一的原始状态 140
二、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中的次生的所有权 141
三、劳动与所有权完全分离的资本主义的所有权 142
四、劳动与所有权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统一 144
第二节 劳动产权和创新者分享利润的分配制度 152
一、劳动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化趋势 152
二、将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155
三、创新者分享利润的分配制度的形成 157
第六章 劳本的构建 165
第一节 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分析 166
一、传统公有产权形式规定中的矛盾 166
二、传统公有产权本质规定中的矛盾 168
三、传统公有产权的矛盾在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 169
第二节 公有制的发展趋势 174
一、公有制中内部人控制的良性化 174
二、所有权淡化是公有制发展的内在要求 181
第三节 劳本的构造 182
一、按劳配股摊债人格化和量化公有产权 182
二、劳动股(债)每年按劳再分配 183
三、用劳动股息建立一个社会保障体系 183
四、劳动股(债)由职工自主支配而不私有化 186
五、企业可另外发行股票建立双层股份制 187
六、社会主义的就业仍然是充分就业 188
七、劳本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189
八、国家直接干预企业的界限 190
九、从否定的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所有权 190
十、传统的国有企业仍需保留一定比例 191
第四节 会计代理制和国有股流通问题 192
一、会计代理制 192
二、国有股流通方案新探 195
第七章 劳本及其表现形式 201
第一节 劳本的本体是劳动力本身 201
一、劳本本体的也就是生产力的本质 201
二、劳本又可看作是“主体生产力”或“一般生产力” 202
三、劳本表现为各种特殊的生产力 203
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切生产力都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 205
五、劳本可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基本方面 207
六、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的智力发展成为最大的生产力 208
七、现实的生产力是本质与表现的统一 209
八、所有要素和结构的生产力都只是潜在的生产力 210
九、几点结论 212
第二节 社会资本问题 215
一、社会资本概念 215
二、社会资本的研究角度 215
三、社会资本的本质 218
四、团队和团队精神 219
第三节 簇群与竞合经济学 220
一、簇群现象 220
二、簇群与生产力 222
三、簇群是一种社会生产力 223
四、“浙江村”和中关村 224
第八章 全面创新经济发展论 226
第一节 矛盾结构性问题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27
一、关于经济循环和宏观经济政策 227
二、两个例子 231
三、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236
四、原因分析 239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242
一、内生的技术 242
二、制度因素 243
三、机遇 247
四、知识和知识管理 249
第三节 “全面创新发展经济论” 251
第四节 对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推广 256
一、马克思的利润率平均化模型是一个静态均衡模型 256
二、利润率平均化作用下的经济增长模型 258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问题 262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 262
一、生态生产企业与可持续发展 263
二、山区生态产业的建设问题 265
第二节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中劳动力转移问题 268
一、“边际转移” 268
二、生存水准的上升 269
三、“半转移” 270
四、“高位转移” 272
五、国家干预和经济公平 272
第三节 贫困问题 274
一、马太效应起作用的特殊条件和适应范围 275
二、新的“数字鸿沟” 277
三、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 280
四、智慧经济与创造教育 283
第四节 地域决策与可持续发展 285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286
二、人类地域行为的选择过程和制度创新 287
三、地域合作制度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289
第十章 国际经济关系和全球化 294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的最高阶段 294
一、对全球化的不同看法 294
二、全球化的发展 295
三、全球多极化 296
第二节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 297
一、世界体系论 297
二、自由经济学的理论 298
三、国际关系学说 299
四、依附理论 300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 301
第三节 全球化的新基础 303
一、经济学和哲学 303
二、两种生产理论 304
三、三种生产理论 305
四、三种生产理论是全球化的新的理论基础 307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308
一、关于效率优先 308
二、关于公平的重要性及其基础上的效率的统一性 308
三、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对立性 309
四、关于短期效率与长期效率 310
五、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310
第五节 WTO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均衡 311
一、关于入世的利弊 311
二、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314
三、效率与公平均衡的进一步发展 321
四、关于劳动力自由流动 327
第六节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328
一、搭好国际舞台 328
二、民营企业:中国狼 333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三步曲” 334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