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章 教育改革 37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37
一、市属中学下放到区 37
二、区划调整学校变迁 38
三、企校分离划归区管 39
四、“以县为主”管理体制 40
第二节 办学体制改革 41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41
二、发展民办教育 43
三、企事业办学 43
第三节 办学模式改革 44
一、普通中学招生考试改革 44
二、举办综合高中 45
三、特色模式办学 47
四、联合办学 48
第四节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49
一、校长负责制 49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 49
三、教职工聘任制 49
四、结构工资制 50
第五节 推进素质教育 50
一、转变观念 50
二、课程改革 51
三、特色教育 52
四、校园文化建设 54
五、心理健康教育 55
六、法制安全教育 56
七、家庭教育 56
第二章 学前教育 58
第一节 教育教学 61
一、教材 61
二、教师培训 62
三、活动 63
第二节 特色办园 68
一、心理健康特色 68
二、家园共育特色 69
三、创新特色 70
第三节 管理 71
一、卫生保健与保育 71
二、合理膳食 72
三、安全防范 74
四、依法治园 74
五、幼儿园简介 82
第三章 小学教育 85
第一节 德育 90
一、组织建设 90
二、途径 92
三、内容和方法 92
四、激励机制 120
五、操行评语改革 122
第二节 教学 124
一、课程设置及教材 124
二、招生、升学 127
三、教学管理 127
四、教学成果 138
第三节 体育 140
一、体育课 140
二、课外活动 141
三、竞赛活动及成绩 143
第四节 卫生 146
一、健康教育课 146
二、卫生保健 146
三、教师培训 146
四、活动 147
第五节 美育与劳动教育 148
一、美育 148
二、劳动教育 153
第六节 管理 156
一、目标管理 156
二、制度管理 168
三、校园管理 168
四、学籍管理 169
五、学校选介 169
第四章 中学教育 178
第一节 德育 182
一、组织建设 182
二、途径 186
三、内容和方法 187
四、激励机制 204
五、操行评语改革 207
第二节 教学 208
一、课程设置 208
二、教学管理 213
三、教学活动 218
第三节 招生与升学考试 228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 229
一、体育 229
二、卫生 231
第五节 美育与劳动教育 232
一、美育 232
二、劳动教育 238
第六节 管理 238
一、常规管理 238
二、学籍管理 238
三、学校简介 239
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 245
第一节 专业建设 246
第二节 德育工作 247
一、组织建设 247
二、途径 248
三、内容和方法 248
第三节 教学 251
一、教学计划与课程 251
二、教学与教改 257
第四节 实训基地建设 259
一、校内实训场地建设 259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60
第五节 职业技能鉴定 261
第六节 招生与就业 262
第七节 短期培训 264
第六章 其他教育 267
第一节 成人教育 267
一、扫盲教育 267
二、职工教育 267
三、学历教育 267
第二节 特殊教育 268
一、培养目标和任务 268
二、招生程序 268
三、制度建设 269
四、教育教学 269
五、办学条件 270
六、领导关怀 270
七、成果 270
第三节 民办教育 270
第四节 高等教育 271
第七章 教育科研 27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74
一、机构 274
二、教科研网络(各级) 274
三、教科研制度 274
第二节 科研工作 274
一、课题来源与立项 274
二、课题研究 278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推广 281
第三节 教研与教改 290
第四节 科研成果 293
第八章 实践性教学与信息化建设 303
第一节 实践性教学 303
一、实验教学 303
二、实践教学 314
第二节 信息化建设 315
一、信息技术教育管理 316
二、现代信息技术装备 319
三、校园网建设 325
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328
第九章 语言文字工作 343
第一节 组织管理 343
第二节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345
第三节 普通话测试 347
第四节 工作成绩 348
第十章 人口素质与人才输送 349
第一节 人口素质 349
第二节 人才输送 350
第十一章 教师 352
第一节 来源与交流 354
一、来源 354
二、交流 356
第二节 进修培训 366
一、校长培训 366
二、教师培训 367
三、学校教师活动集选 369
第三节 考核 370
第四节 待遇 370
第五节 评聘 372
第十二章 教育行政 38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85
一、区委区政府历届主管教育领导 385
二、教育局(机构职责) 385
三、学校、幼儿园(机构职责) 390
第二节 教育经费 397
第三节 校舍设备 405
第四节 勤工俭学 415
第五节 依法治教 417
第六节 教育督导 420
第十三章 党群组织 43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439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43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445
第四节 教育工会 448
第五节 民主党派 450
第十四章 教育人物 452
第一节 传略 452
第二节 简介 454
第三节 名表 467
附:录重要文件辑存 471
1.长安区文教局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处罚规定(1990年) 471
2.长安区文教局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92年) 471
3.长安区文教局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规定(1993年) 472
4.长安区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 473
5.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年) 476
6.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关于农村学校的管理办法(2002年) 480
7.长安区教育局教学管理“团队行动”实施意见(2007年) 481
8.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年) 483
9.长安区教育局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2009年) 485
10.长安区“星级教师”管理办法(2009年) 487
11.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市教育局“管理—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暨学校校园布局规划实施意见(2009年) 489
12.长安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城乡结对互助共赢”活动实施方案(2010年) 491
13.长安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年) 493
索引 496
一、附表 496
二、附文 498
三、园校选介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