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研究范围与基本框架 2
(一)空间转换与价值观念释义 2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3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7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8
(一)关于士人整体研究的论析 10
(二)明清山东士人研究学术回顾 20
(三)研究意义 31
(四)所用文献资料的分析 32
第一章 明清山东社会变迁与士人价值观的转向 35
一、社会失控与士人群体价值观的转移 36
(一)权力的失控 36
(二)明清鼎革之际士人价值观念的转移 40
二、社会变迁与士人价值观念的重构 50
(一)社会变迁的多重性 51
(二)不同语境下的价值重构 54
(三)士人价值观念对世道人心的引导 61
第二章 家庭空间:士人价值观念的生长点 67
一、家庭培育与士人理想人格的形成 68
(一)家庭定位模式 68
(二)家训、家规中的价值观设计 73
(三)祭祀仪式中的价值观实践 85
(四)家族群体文化氛围与士人价值观念的熏陶 96
二、士人自我定位与走向 98
(一)寻道 98
(二)循道与士人走向 100
(三)士人价值观的异向发展 110
(四)士人的性别观 116
第三章 行政空间:士人价值观念的复制、突变与重组 123
一、士人价值观念的复制与表达 124
(一)复制的条件与认同的基础 124
(二)复制版本与表达层面的多样性 126
(三)价值观念的多效性 147
二、士人价值观念的突变 150
(一)明清时序格局突变与士人价值观念的冲击 150
(二)突变效应 160
三、士人价值观念的重组 164
(一)重组因素 164
(二)重组形态 167
(三)士人重组的效应 182
第四章 交往空间:士人价值观念的组合与分解 185
一、士人交往空间的多样性 186
(一)士人交往对象的多样性 186
(二)士人交往的重要载体 195
二、士人价值观念在交往空间的组合 202
(一)组合原则 202
(二)组合形式 206
三、士人价值观念在交往层面的分解 217
(一)分解原因 217
(二)分解方式 218
(三)分解效应 224
第五章 生存空间:士人价值观念的适应性选择 230
一、不同层次士人的谋食与谋道 231
(一)上层士人的谋食之道 231
(二)中下层士人的生存之道 239
(三)职业取向的变化 243
二、士人的闲适生活 244
(一)自然之品 244
(二)人生之品 250
(三)另类士人 255
三、士人的生存法则 258
(一)生存理念 258
(二)影响因素 263
第六章 文化空间:士人价值观念的特性趋同 265
一、士人在文化环境中的自然选择和附会 265
(一)诗书境界中的自然倾向 265
(二)书画素养与士人价值观的趋同 274
(三)流派纷争与附会牵强 278
二、家族和地域性的文化趋同 283
(一)书香门第相接 283
(二)地域文化的社群化 288
第七章 虚与实:士人价值观念在宗教空间的构造 297
一、实与虚的融合 297
二、虚与实的转换 304
三、立命进德与神道设教 314
结论 320
参考文献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