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中心城市广州的崛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镇国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7284994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为重点,全面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经济、气候、大气环境、环境噪声、土壤污染、人口迁移、土地利用、港口航道、自然灾害、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社会建设等内容,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第一章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第一节 广州市的行政区划 1

第二节 广州市的经济地位 6

第三节 经济的全面跨越式发展 10

一、国内生产总值 10

二、经济发展速度 16

三、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 18

四、第三产业的发展 19

五、工业的发展 21

六、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27

七、农业的发展 33

第四节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8

一、人口的发展 38

二、人民生活 41

三、人均寿命 45

第五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 46

一、大气环境 47

二、水环境 49

三、环境噪声 53

四、生态景观 53

五、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 56

第二章 城市气候 63

第一节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63

第二节 现代气候变化 66

一、气温和雨量的地域分布 66

二、近百年气温的变化 67

第三节 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 70

一、城市热岛效应 70

二、城市高温 72

三、城市干岛效应 74

四、城市湿岛效应 75

五、城市浊岛效应 76

六、城市对风的影响 78

第三章 城市大气环境 79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 79

一、大气污染状况 79

二、大气污染的分区评价 82

第二节 酸雨 85

一、降水的pH值和酸雨频率 85

二、酸雨的化学成分 86

三、酸雨的时空分布 87

第三节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89

一、工业废气污染 89

二、居民燃煤废气污染 95

三、机动车尾气污染 96

第四章 城市水环境 98

第一节 水资源 98

一、水量供不应求 98

二、水源地 100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105

一、源水的污染 105

二、珠江广州河段的污染 108

第三节 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112

一、工业废水 112

二、工业固体废物 116

三、生活污水 119

四、生活垃圾 120

五、禽畜养殖业污水 122

六、咸潮 123

第四节 水质污染的综合治理 124

一、污水处理厂 124

二、河涌截污 125

三、污水处理的配套措施 127

第五节 垃圾处理 129

一、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129

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130

第五章 城市交通与环境噪声 135

第一节 城市交通需求的变化 135

一、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 135

二、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 136

三、交通设施与交通需求 137

第二节 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 138

一、20世纪80年代应对交通紧张局面 138

二、20世纪90年代道路交通建设的新高潮 139

三、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41

第三节 区域噪声环境的改善 142

第四节 城市交通噪声的影响因素 146

一、机动车数量剧增 146

二、道路长度和车流量增大 147

三、交通堵塞 149

四、建筑物的影响 151

第五节 交通噪声的控制 151

第六章 农业土壤污染 155

第一节 广州市的农业环境条件 155

第二节 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状况 159

一、土壤污染 159

二、农产品污染 161

第三节 农业土壤污染的影响因素 164

一、土壤母质的重金属 164

二、灌溉污水 165

三、固体废弃物 166

四、农药和化肥残留 167

五、大气微量元素 168

第七章 城市发展与人口迁移 169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169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城市郊区化 176

一、人口分布郊区化 177

二、工业郊区化 178

三、居住郊区化 179

第三节 居民出行与社会环境 181

第四节 人口分布与社会空间分异 187

第八章 城市土地利用 190

第一节 城市建成区的扩展 190

第二节 土地合理利用问题 196

第三节 后备土地资源 199

第九章 港口建设与航道整治 202

第一节 广州出海水道概况 202

第二节 动力条件与冲淤状况 205

一、水动力条件 205

二、河道冲淤状况 206

第三节 港口布局 208

第四节 航道整治 211

一、广州水道的整治 211

二、虎门水道的整治 211

三、伶仃洋航道选线问题 212

第十章 城市自然灾害 215

第一节 寒害 215

第二节 台风灾害 218

第三节 水灾 220

一、历史水灾记录 220

二、江河水位升高 222

三、防洪措施 226

第四节 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 229

一、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 229

二、海平面上升对江河水位的影响程度 231

三、提高堤围的防御能力 233

第五节 地质灾害 236

一、广州市地质基本特征 236

二、广州市地貌基本特征 239

三、软土地基的地面变形 241

四、岩溶地面塌陷 242

五、边坡失稳 243

六、水土流失 244

七、河渠淤塞 246

第六节 防震减灾 247

一、历史地震记录 247

二、地震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251

三、地震预测 254

第十一章 建设生态城市 256

第一节 城市规划 256

一、20世纪80年代前的城市规划 256

二、20世纪80—90年代的城市规划 258

三、新世纪的城市规划 261

第二节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263

一、建设“山水城市” 264

二、生态产业 267

三、生态安全 268

四、生态景观 273

五、生态文化 287

第十二章 城市旅游 295

第一节 城市旅游的特点 295

第二节 广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296

第三节 文化旅游 300

一、城市风景线 301

二、历史胜迹 301

三、建筑文化 302

第四节 民俗风情旅游 304

一、食在广州 304

二、主题公园 306

第五节 商务旅游 308

一、广州商务旅游的有利条件 308

二、“老字号”的振兴 310

第六节 节庆与会展旅游 312

第七节 产业旅游 314

一、工业旅游 314

二、农业旅游 316

第八节 生态旅游 317

第十三章 城市社会建设 321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战略意义 321

第二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23

一、节约水资源 324

二、节约能源 326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31

四、发展循环经济 333

第三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336

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36

二、加强环境保护 341

三、优化人居环境 342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45

一、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346

二、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351

第五节 建设文化名城 352

一、历史文化名城 353

二、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356

参考文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