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传播与危害简况 1
1.2 防治技术现状 5
1.3 入侵研究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9
1.4 防治技术及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3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薇甘菊生物学特性 19
2.1 分类 19
2.2 形态 20
2.3 种子萌发 21
2.4 生长 22
2.5 繁殖 24
2.6 生理与生态 26
2.7 入侵能力 28
2.8 危害 30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薇甘菊危害区域 42
3.1 广东 42
3.2 云南 48
3.3 海南 50
3.4 广西 51
3.5 香港、澳门 51
3.6 台湾 52
参考文献 54
第4章 薇甘菊防治策略 55
4.1 防治策略的基本原则 55
4.2 防治策略的行动框架 56
4.3 防治决策与实施管理 56
4.4 链条式防治管理策略 58
参考文献 59
第5章 薇甘菊的化学防除 60
5.1 化学防除技术流程 60
5.2 森草净 61
5.3 草灌净 81
5.4 灭薇净 81
5.5 草甘膦 84
参考文献 84
第6章 薇甘菊的物理防除 85
6.1 人工清除 85
6.2 遮光法(黑色薄膜覆盖) 86
参考文献 88
第7章 薇甘菊的生态控制 89
7.1 群落改造防治薇甘菊 89
7.2 田野菟丝子控制技术 96
参考文献 110
第8章 薇甘菊的生物防治 112
8.1 锈菌 112
8.2 婀珍蝶 113
8.3 紫红短须螨 114
8.4 其他昆虫 115
参考文献 115
第9章 薇甘菊的综合防治 117
9.1 薇甘菊危害立地的类型 117
9.2 不同类型立地上薇甘菊的防治技术 118
9.3 综合防治技术 118
9.4 适用于农田区域的防治技术 120
第10章 薇甘菊的调查与防治作业设计方法 123
10.1 调查方法 123
10.2 防治作业设计 125
10.3 调查与作业设计报告书 126
第11章 薇甘菊防治的验收标准 132
11.1 化学防除验收标准 132
11.2 物理防除与生态控制验收标准 134
第12章 薇甘菊的区域防治与质量管理 135
12.1 区域防治 135
12.2 项目管理体制 137
12.3 工程招投标 137
12.4 专家组指导与工程监理 141
12.5 项目质量控制 144
第13章 疑难问答 148
13.1 薇甘菊也是绿色植物,为什么要防治它? 148
13.2 防治薇甘菊就是要消灭它吗? 149
13.3 如何选择有效防治薇甘菊的技术? 149
13.4 为什么说防治薇甘菊危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151
13.5 为什么薇甘菊蔓延、生长得比一般植物要快? 151
13.6 为什么薇甘菊防治需要进行区域联合防治? 152
13.7 为什么森草净防治薇甘菊的效果最好? 152
13.8 为什么化学防治薇甘菊要选择防治时间,且在广东的最佳时间是6~10月? 152
13.9 为什么在薇甘菊种子成熟期不宜进行化学防治或人工清除? 153
13.10 化学防治薇甘菊是不是药量越大越好? 153
13.11 为什么防治薇甘菊的原则是“早发现早防治”? 153
13.12 化学防治薇甘菊为什么用背负式喷雾器最好? 154
13.13 薇甘菊繁殖和生长都很快,能够用到我国西北部治理沙漠吗? 154
13.14 田野菟丝子是农业害草,用于防治薇甘菊会不会成为新的灾害? 154
13.15 薇甘菊有什么经济价值? 154
13.16 森草净防治薇甘菊时,会在土壤残留吗?它对人和水源有害吗? 155
13.17 遮光法防治薇甘菊有什么利与弊? 155
13.18 如何防止化学防治薇甘菊时产生药害? 155
13.19 如何培育田野菟丝子并使它顺利寄生在薇甘菊上? 156
13.20 人工清除薇甘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56
参考文献 156
后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