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0
1.2.1 理论价值 10
1.2.2 现实意义 13
1.3 选题语境、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8
1.3.1 选题语境 18
1.3.2 研究范围 20
1.3.3 研究方法 22
1.4 经济体制转轨与转轨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25
1.4.1 对前苏东国家经济体制转轨问题的探讨 26
1.4.2 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转轨的理论研究 36
1.4.3 对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转轨的比较研究 42
2.不同的转轨起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差异性 50
2.1 经济体制转轨的初始条件与体制差异性 50
2.1.1 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动因 50
2.1.2 经济体制转轨初始条件的比较分析 54
2.1.3 典型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67
2.1.4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体制:“非典型”的计划经济 72
2.2 东欧国家“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 77
2.2.1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模式 77
2.2.2 南斯拉夫的改革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84
2.2.3 匈牙利改革与新经济体制 90
2.2.4 波兰的经济体制改革 96
2.3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走出”计划体制的比较研究 101
2.3.1 不同计划体制下的经济绩效 101
2.3.2 不同体制下的转轨空间 109
2.3.3 不同体制下的转轨环境 114
3.不同的转轨过程:经济体制转轨的模式差异 121
3.1 制度的需求与供给:经济体制转轨的驱动机制 122
3.1.1 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权力结构与利益集团 122
3.1.2 供给主导型下的经济体制转轨模式 125
3.1.3 利益集团主导下的转轨政策 129
3.1.4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驱动机制:一个总结性的评述 138
3.2 制度的移植与创设:经济体制转轨的遗传与选择机制 144
3.2.1 有关制度移植与制度创设的一般性探讨 144
3.2.2 移植式转轨与创设式转轨:制度遗产的利与弊 146
3.2.3 转轨路径的形成:制度变迁中的选择与异化 152
3.3 激进转轨与渐进转轨:经济转轨形式与过程的具体差异 159
3.3.1 激进与渐进:对转轨方案与转轨政策的重新思考 159
3.3.2 激进主义的转轨与“休克疗法”:回顾、反思与评述 165
3.3.3 渐进主义的转轨与“中国模式”:探索、实践与争鸣 181
4.转轨与接轨:转轨国家的市场化与全球化 198
4.1 转轨国家的经济全球化 199
4.1.1 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国际协调问题 199
4.1.2 转轨国家与国际经济组织的交互作用 204
4.2 转轨国家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具体实践 214
4.2.1 “回归欧洲”: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与全球化战略 215
4.2.2 “融入欧洲”与区域一体化:俄罗斯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227
4.2.3 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的市场化与全球化发展 243
4.3 转轨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 260
4.3.1 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的经济安全 260
4.3.2 全球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的冲击与影响 276
4.3.3 走出金融危机:转轨国家反危机的政策措施 283
4.3.4 转轨国家市场化与全球化发展的反思与前景 288
5.转轨国家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302
5.1 转轨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转轨模式与转轨绩效 303
5.1.1 有关转轨模式与转轨绩效的争论与偏见 303
5.1.2 制度变迁过程中前苏东国家经济转轨的目标模式及其演进 308
5.1.3 转轨国家制度变迁驱动机制的分化与演进 318
5.1.4 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模式的静态比较与动态转化 327
5.1.5 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中的转轨绩效:一个对转轨国家的综合考查 333
5.2 市场化发展与转轨国家的政府职能 344
5.2.1 转轨国家的政府与市场:新兴市场中的政府干预 344
5.2.2 转轨国家的政府规模、政府职能与制度建设 349
5.2.3 体制转型过程中的政府治理:转轨国家的腐败问题 359
5.3 转轨国家的民主化与市场化 367
5.3.1 民主、市场与经济增长:转轨国家的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367
5.3.2 民主与威权:不同转轨模式下转轨经济的政治发展 378
6.总结与评述 390
参考文献 396
后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