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述 1
第一章 自然情况 1
第二章 历史沿革 3
第一节 满洲昌光硝子株式会社奉天昌光硝子工场(1937—1945) 3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沈阳玻璃厂(1945—1948) 4
第三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沈阳玻璃厂的发展(1949—1984) 4
第三章 全厂概况 9
第一节 生产规模及能力 9
第二节 主要技术装备 9
第三节 总投资、总产值 9
第四节 职工队伍 9
第五节 技术队伍 10
第二篇 体制与机构 15
第一章 体制与机构现状 15
第二章 党组织的沿革 18
第三章 体制与机构的演变 22
第一节 沈玻的前身 22
第二节 沈玻体制与机构的演变 23
第三篇 生产发展 35
第一章 平板玻璃 35
第二章 工业技术玻璃 38
第一节 化学钢化玻璃 38
第二节 中空玻璃 49
第三节 风冷钢化玻璃首次试制成功 41
第四节 风冷钢化玻璃 42
第三章 玻璃纤维的生产与发展 45
第一节 玻璃纤维的诞生 45
第二节 玻璃纤维的推广应用 45
第三节 玻璃纤维生产的发展 46
第四节 玻璃纤维丝 48
第五节 玻璃纤维纱 48
第六节 玻璃纤维布 48
第七节 特种玻璃纤维的研制与发展 52
第四章 中碱玻璃球的生产及发展 58
第五章 玻璃钢制品与树脂的研制和生产 60
第一节 玻璃钢气瓶的研制与生产 60
第二节 SS—5号发射筒筒体的研制 61
第三节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试制与生产 61
第四节 大型整体聚酯玻璃钢管道在煤气系统的应用 62
第五节 复铜板的研制与生产 62
第六节 S—501#改性酚醛树脂及SF—501#模塑料的研制与生产 62
第七节 玻璃钢耐酸辊筒研制成功 63
第八节 玻璃钢军用仪器防护置 64
第九节 缠绕玻璃钢深井滤水管的研制 64
第十节 无碱360支玻璃纤维纱的研制 65
第十一节 玻璃钢管的研制及应用 65
第六章 砂岩矿的生产与发展 66
第七章 生产管理 69
第一节 概况 69
第二节 生产管理现状 69
第八章 设备管理 71
第一节 设备管理概况 71
第二节 设备管理现状 72
第九章 动力管理 74
第一节 供电 74
第二节 供气 77
第三节 供水 80
第四节 供油 81
第五节 供风 86
第六节 电话管理 86
第十章 能源管理 87
第一节 概述 87
第二节 企业能量平衡 87
第三节 计量工作 88
第四节 推广新技术,合理使用能源 89
第五节 加强能源工作 89
第十一章 安全、环保和文明生产 93
第一节 安全管理 93
第二节 环保管理 95
第三节 防尘管理 95
第四节 文明生产 98
第四篇 科技发展 99
第一章 概况 99
第二章 科技队伍的形成与壮大 100
第三章 技术管理 102
第一节 工艺管理 192
第二节 标准、计量管理 103
第四章 全面质量管理 105
第一节 产品质量管理 105
第二节 QC小组活动 106
第三节 QC小组活动二例 107
第五章 重大技术成果与有功人员 111
第六章 具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论文与专著 114
第七章 科学技术协会 117
第八章 玻璃钢研究所 118
第九章 技术档案、图书管理与使用 121
第一节 技术档案管理 121
第二节 技术图书管理 122
第十章 玻璃纤维生产的新技术 123
第一节 铂金坩埚的试验与制造 123
第二节 大筒拉丝机 124
第三节 双筒自动拉丝机 124
第四节 一次整经机 125
第五节 箭杆织机 126
第六节 落差自然下球增压拉丝新工艺 126
第七节 直接卷纬 127
第八节 接头白胶水的研制 127
第九节 织缩率在玻璃布工艺的应用 128
第十节 微束等离子弧焊接铂铑合金漏板 128
第十一节 坩埚“代铂” 128
第十一章 平板玻璃的新技术 130
第一节 平板玻璃自动掰切机组 130
第二节 平板玻璃集装箱的研制与发展 131
第三节 平板玻璃采用吸盘采板研制成功 133
第十二章 平板玻璃的技术改造 134
第一节 熔窑余热充分利用试验成功 134
第二节 熔制车间引上厂房屋顶整体顶高 136
第三节 有槽垂直引上机的放宽加高 137
第四节 玻璃熔窑热能燃烧系统的改造——烧煤改烧油 139
第五节 分隔式蓄热室的诞生 141
第六节 改进玻璃熔窑结构,扩大熔化面积,增加熔化能力 141
第十三章 球窑生产新技术 149
第一节 中碱球窑的保温及效果 149
第二节 从熔窑早期池壁不冷却中探索节能试验成功 150
第五篇 生产车间 153
第一章 原料车间 153
第二章 熔制车间 156
第三章 切装车间 159
第四章 造箱车间(集装箱办公室) 161
第五章 运输车间 162
第六章 玻璃加工车间 165
第七章 制球车间 167
第八章 玻璃纤维车间 170
第九章 织布车间 173
第十章 池窑车间 176
第十一章 砂岩矿 179
第十二章 集体企业 182
第六篇 基本建设 185
第一章 平板玻璃生产系统的建设 185
第二章 玻璃纤维生产系统的建设 185
第三章 耐火材料生产系统的建设 186
第四章 玻璃钢生产系统的建设 186
第五章 职工宿舍与综合楼的建设 187
第七篇 经营管理 191
第一章 计划和统计管理 19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91
第二节 统计管理 192
第二章 财务成本管理 197
第一节 财务管理 197
第二节 成本核算 198
第三章 物资供应管理及产品销售管理 201
第一节 物资供应管理 201
第二节 产品管理与销售 203
第三节 集装箱管理 206
第四章 运输管理 2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10
第二节 现有运输车辆 210
第三节 汽车管理 210
第五章 经济责任制 213
第六章 劳动管理 215
第一节 劳动管理 215
第二节 劳动定员与定额管理 215
第三节 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215
第四节 全员劳动生产率 216
第七章 工资管理 217
第一节 实行工薪标准 217
第二节 工资改革 217
第三节 工资调整 217
第四节 工资形式 217
第八章 治安保卫及防火 222
第一节 对历史案件的核查审定 222
第二节 对错划“右派分子”的复查、改正与平反 223
第三节 治安保卫工作 223
第四节 综合治理 223
第五节 重大案件实例 224
第六节 防火工作 225
第九章 厂务工作 228
第一节 文秘工作 228
第二节 厂部会议制度 228
第三节 接待工作 229
第八篇 职工生活 231
第一章 职工福利设施 231
第一节 职工食堂 231
第二节 职工浴池 231
第三节 托儿所、幼儿园 232
第四节 俱乐部 233
第五节 理发室 233
第六节 液化气站 233
第二章 医疗卫生 236
第一节 医疗卫生概况 236
第二节 医疗保健 236
第三节 妇女卫生室 236
第四节 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 237
第五节 职业病的防治 237
第三章 职工收入与住房 241
第一节 职工收入调查二例 241
第二节 职工住房的改善 241
第四章 计划生育 247
第一节 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247
第二节 各个时期的工作要点 247
第三节 工作措施与成效 247
第九篇 职工教育和业余文体活动 251
第一章 职工教育 251
第一节 概况 251
第二节 教育中心的建立 252
第三节 职工业余学校 252
第四节 沈阳玻璃厂中等专业学校 253
第五节 沈阳玻璃厂工人大学 253
第六节 青工文化补课情况 254
第七节 技术培训 254
第八节 干部培训 255
第九节 职工高等教育 255
附:(一)沈玻子弟小学 255
(二)沈玻砂岩矿子弟小学 256
第二章 职工业余文体活动 258
第一节 文艺活动 258
第二节 体育活动 258
第三节 其它文化活动 259
第十篇 党群工作 265
第一章 党的宣传工作 265
第一节 理论教育工作 265
第二节 党员教育工作 266
第三节 宣传报道工作 266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 267
第五节 统战工作 267
第二章 党的组织工作 268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268
第二节 干部工作 271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272
第三章 纪律检查与信访工作 274
第一节 纪律检查 274
第二节 信访工作 274
第四章 工会工作 276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 276
第二节 历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概况 276
第三节 宣传工作 277
第四节 女工工作 278
第五节 职工退休委员会 278
第六节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279
第五章 共青团工作 283
第一节 历届团组织及负责人 283
第二节 团的组织建设 283
第三节 历年主要活动 284
第六章 民兵及人防 288
第一节 民兵 288
第二节 人民防空 289
第十一篇 人物 291
第一章 知名人士 291
第一节 市、区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291
第二节 曾在沈玻任职后调离,现在领导机关或其它单位担任领导职务者 292
第三节 参加国家及地方专业学会成员 292
第二章 先进人物 293
第一节 省、市劳动模范——沈延刚主要先进事迹 293
第二节 局、厂标兵和先进生产(工作)者 296
第三节 技术表演赛中的“状元” 297
第十二篇 大事记 299
重大生产、建设活动 299
重大政治、人事活动 302
重大事故 307
友好往来及其它 309
第十三篇 杂记 311
第一章 沈玻曾接管过的厂址、场地及其变动情况 311
第二章 耐火材料车间分出独立 313
第三章 矽砂矿的建设、投产和移交 314
第四章 沈玻1953年、1983年规章制度目录 315
第五章 重要文件辑存 318
后记 325
《沈阳玻璃厂志》编辑人员 326
《沈阳玻璃厂志》审稿人员 326
《沈阳玻璃厂志》供稿人及提供资料人名单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