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理论基本知识 1
人口理论 1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1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3
人口学 4
人口统计学 5
人口社会学 6
人口经济学 7
人口地理学 7
人口心理学 8
人口生态学 8
人口教育学 9
民族人口学 10
人口 10
人口变动 10
人口自然变动 11
人口机械变动 12
人口社会变动 12
人口构成 13
人口自然构成 13
人口地域构成 14
人口社会构成 14
人口规律 15
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15
流动过剩人口 16
潜在过剩人口 17
停滞过剩人口 18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 19
“两种生产”一齐抓 21
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23
人口压迫生产力和生产力压迫人口 24
人口再生产 25
宏观概念的人口再生产 26
微观概念的人口再生产 26
人口再生产的特点 26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27
人口再生产的惰性 28
二、人口史 29
世界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 29
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 31
中国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 34
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 35
三、人口思想史 37
(一)中国人口思想史 37
管仲的人口思想 37
孔丘的人口思想 38
墨翟的人口思想 39
盂轲的人口思想 39
韩非的人口思想 40
商鞅的人口思想 41
王符的人口思想 41
荀悦的人口思想 42
徐干的人口思想 42
周朗的人口思想 43
苏轼的人口思想 43
马端临的人口思想 44
徐光启的人口思想 44
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45
汪士铎的人口思想 45
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46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47
(二)外国人口思想史 49
亚里斯多德的人口思想 49
重商主义的人口思想 49
詹姆斯·斯图亚特的人口思想 50
威廉·配第的人口思想 50
魁奈的人口思想 51
亚当·斯密的人口思想 52
李加图的人口思想 53
西斯蒙第的人口思想 54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55
新马尔萨斯主义 56
现代马尔萨斯主义 57
逻辑曲线论 57
“倒过来的”马尔萨斯主义 58
适度人口论 59
人口转变论 60
人口爆炸论 61
四、人口与经济 62
“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62
按人口平均的经济指标 62
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63
人口经济年龄金字塔 64
我国历代每户平均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概况 64
我国解放以来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状况 67
我国按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变化状况 67
我国人口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68
我国人口增长和就业问题 70
我国人口发展和文化教育 72
我国人口发展和资金积累 73
世界各地区和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情况 74
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二百五十美元时的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比较 74
世界部分国家人平国民生产总值从二、三百美元达到一千美元的年份 76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千美元时人均产量、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等情况 77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千美元时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 77
1978年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千美元以上的国家 80
1978年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二百五十美元及其以下的国家 81
世界四十个国家三十年来的人口与国民收入增长对比表 83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密度与土地面积 86
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人口及其比重 86
世界主要国家的钢产量及人均产量 86
世界主要国家的谷物产量及人均产量 86
经济发达国家为什么人口出生率低 91
五、中国人口 92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的人口增长情况 92
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平均寿命 94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98
我国人口性别构成 99
我国人口的城乡构成 100
我国人口的民族构成 100
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状况 101
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 104
我国的人口移动和地区分布 105
我国未来一百年人口预测和人口发展目标 107
六、世界人口 109
世界人口概况 109
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的人口概况 112
世界几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21
人口基本稳定的国家 124
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趋势 125
世界人口之最(截止一九七九年) 125
世界人口的性比例 127
世界人口的展望 128
七、人口政策 130
世界各国人口发展政策概况 130
附一:世界各国对生育水平的态度和政策 132
附二:世界各国对避孕服务的态度和政策 133
日本的人口政策 134
印度的人口政策 135
美国的人口政策 136
苏联的人口政策 137
墨西哥的人口政策 137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 138
卢旺达的人口政策 139
八、计划生育 140
计划生育 140
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40
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家庭计划”与我国计划生育的本质区别 141
我国计划生育取得的成绩 142
解放以来计划生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143
为什么要把我国人口在本世纪末控制在12亿以内 144
为什么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46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否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147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否会出现人口“老龄化” 147
关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老年人供养问题 148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否会出现性比例失调 149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否会出现“四、二、一”的家庭结构 150
九、人口质量与优生 151
人口质量 151
人口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151
提高我国人口质量的途径 152
独生子女与人口质量 15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 154
人口质量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155
人口质量与优生 155
优生学 156
弗兰西斯·高尔顿 157
消极优生学 157
积极优生学 158
优生法规 159
优生措施 160
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 160
妇女孕期应该注意些什么 162
十、人口统计 163
人口统计 163
年初人口数 164
年末人口数 164
年平均人口数 165
人口发展速度 167
人口年平均发展速度 167
人口净增加 168
人口增长率 168
人口年增长率 169
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169
人口自然增加 169
人口自然增长率 169
人口增长加倍的时间 170
人口年龄构成 171
平均年龄 172
年龄中位数 172
老年人口系数 174
少年儿童系数 174
老年、儿童比例 175
人口金字塔 175
桑德巴尔模式 177
人口年龄构成的三种普通类型 177
人口性别构成 179
人口性别比例 179
人口经济构成 180
劳动人口 180
经济活动人口 180
被抚养人口 181
社会负担系数 181
少年儿童负担系数 182
老年负担系数 182
人口文化构成 182
中小学入学率 182
文盲率 183
在业人口文化程度比重 183
知识分子比重 183
人口民族构成 184
出生率 184
生育率 185
一般生育率 185
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186
已婚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 186
标准化生育率 187
总和生育率(终身生育率) 187
总再生产率、净再生产率 188
生育代替水平 189
不孕率 190
计划生育率 190
一胎率 190
二胎率 191
多胎率 191
独生子女率 191
独生子女领证率 191
节育率 192
结扎率 192
人工流产率 192
死亡率 193
年龄别死亡率 193
婴儿死亡率 194
死亡概率 194
生命表 196
平均寿命 202
迁入率 203
迁出率 203
总迁移率 204
净迁移率 204
人口密度 204
城乡人口比例 205
结婚率 205
平均初婚年龄 206
离婚率 206
再婚率 206
十一、人口普查 207
人口普查 207
人口普查的特点和要求 207
人口普查史简述 209
新中国两次人口普查的概况 210
人口普查的作用和意义 213
人口普查的项目 213
人口普查的人口范畴 214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216
人口普查的方法 217
人口普查的时间间隔与间隔期间的人口计算 217
人口普查规划 218
人口普查的几个阶段 220
人口普查的质量检查 221
人口普查分析的项目 221
人口经常登记 222
十二、人口预测和人口规划 224
人口预测 224
人口总数预测 225
年龄移算法 225
出生人数预测 227
实际生育率法 227
标准生育率法 229
死亡人数预测 231
人口规划 232
基层年度人口规划的编制 232
地区人口长期规划的编制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