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导论 1
一、研究动态 1
二、研究价值 5
三、学术创新 6
四、研究方法 7
第一章 非洲法律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10
第一节 非洲法与非洲法律文化 10
一、非洲法与非洲法系 10
二、非洲法律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整体性 12
三、非洲法律文化的研究对象 15
第二节 非洲法律发展中的本土法与外来法 16
一、非洲习惯法与外来宗教法 17
二、非洲本土法与外来西方法 20
第三节 非洲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 22
一、非洲法律文化的历史变迁 22
二、非洲社会发展与法制现代化 23
第二章 非洲的传统社会与法律文化 25
第一节 非洲的传统社会与文化 25
一、北部非洲的传统社会与文化 25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统社会及文化特性 25
第二节 非洲法律文化的滥觞:古埃及法 28
一、古埃及法的形成和演变 28
二、古埃及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3
第三节 非洲法律文化的存续:口传法 36
一、口传法的创制方式 36
二、口传法的表现形式 39
三、口传法的现代价值 41
第四节 非洲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性 42
一、价值取向:和谐与调解 42
二、本位选择:群体与义务 43
三、本质属性:伦理与宗教 44
第三章 非洲习惯法的形成和发展 45
第一节 古代非洲国家的发展与习惯法的形成 45
一、古代非洲国家的不平衡发展 45
二、非洲习惯法的形成与特性 45
第二节 传统宗教与非洲习惯法的发展 48
一、非洲的传统宗教 48
二、传统宗教对习惯法发展的影响 49
第三节 个案分析:苏丹丁卡人习惯法研究 50
一、丁卡人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特征 51
二、丁卡人的习惯法制度 54
三、丁卡人习惯法与外来法的冲突和调适 57
第四章 伊斯兰教法在非洲的移植与影响 61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 61
一、北非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化 61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伊斯兰教 61
第二节 伊斯兰教法在非洲的移植 63
一、伊斯兰教法在非洲的移植 63
二、移植成功的原因分析 65
三、伊斯兰教法移植的影响 66
第五章 西方法在非洲的移植与影响 67
第一节 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扩张 67
一、列强瓜分非洲 67
二、基督教与殖民文化侵蚀 68
第二节 英国普通法在非洲的移植 69
一、英国在非洲的殖民侵略与间接统治 69
二、英国普通法的“间接移植” 73
第三节 大陆法在非洲的移植 75
一、欧陆国家在非洲的殖民统治 75
二、大陆法的“直接移植” 81
三、大陆法与非洲本土法的冲突与协调 85
第四节 西方法移植的后果 90
一、确立西方法强势地位 90
二、改变非洲法律格局 91
第六章 非洲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变革 93
第一节 非洲国家的政治独立与社会发展 93
一、非洲国家的政治独立 93
二、非洲经济社会发展 94
第二节 非洲习惯法文化的现代发展 95
一、殖民法律文化的继承与改造 95
二、非洲习惯法文化的现代发展 96
第三节 非洲现代宪政体制的探索与建构 98
一、继承前宗主国的宪政模式 98
二、美国宪政主义的影响 98
三、社会主义思潮对非洲宪政发展的影响 106
四、政治民主化后非洲宪政的发展与演变 114
第四节 非洲刑事法制的发展及观念更新 117
一、非洲刑事法制的发展 117
二、刑罚观念的更新 118
三、死刑存废的争议 119
第五节 非洲民商事法制的调整 120
一、民商事法典的编纂 120
二、所有权和债权制度的调整 123
三、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进步 124
第六节 非洲诉讼与司法制度的现代化 126
一、现代法院组织体系的建立 126
二、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构建 126
三、现代民商事诉讼法制的构建 127
第七节 非洲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若干反思 129
一、非洲固有法的现代价值 129
二、非洲伊斯兰法治的理性认识 131
三、非洲国家宪政之难及出路 133
四、非洲国家法制统一的现实追求 135
第七章 全球化与非洲法律文化的发展趋向 137
第一节 全球化与非洲国家的应对 137
一、全球化: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137
二、全球化对非洲国家的影响 138
三、非洲国家应对全球化 139
第二节 非洲法律的区域化 143
一、非洲法律区域化的动因 143
二、非洲法律区域化的表现 145
三、非洲法律区域化的困境 148
第三节 非洲混合法律文化的演进 150
一、南部非洲混合法域形成的历史考察 152
二、南部非洲混合法域的形成原因及特征 156
三、南部非洲混合法域的发展趋向 161
四 个案分析:南非的混合法律体系 164
附录一 172
中非学者有关非洲法律文化发展的对话 172
一、研修班举办的背景和概况 172
二、研修班学员在湘活动纪实 174
三、有关非洲国家法律文化发展的座谈述要 176
附录二 184
湘潭大学非洲法研究的缘起、成绩与展望 184
一、缘起 184
二、成绩 185
三、展望 186
主要参考文献 199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