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篇 3
与书无缘——故乡童年的回忆 3
青春无奈(二则) 6
永远的母校 13
我的书和书房 16
我与游泳 25
我对教育的几点想法 32
关于研究生待遇的思考 48
盲目送子女出国留学不可取 51
未来学什么 54
关键在自己 57
上网与读书 59
读书的“名堂” 61
如何看“旧上海热” 65
进进出出的上海人 68
世界城市史上真正的奇迹 74
名人故居:如何保护,由谁保护? 76
法官该说什么话 78
苏嘉铁路:保存遗址,不必重建 81
“老年大学”应该正名 83
再谈长假与旅游 85
求索篇 89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89
从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学——国学的推陈与出新 98
杨守敬及其收藏之日本古文书 103
亿兆斯民 沧桑百年 112
从移民史看台湾民众对祖国内地的认同意识 130
在历史和社会中认识家谱 138
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求索——谭其骧《求索时空》前言 146
《中国移民文化》丛书总序 157
家山何止大槐树——安介生《山西移民史》序 161
《吾祖吾宗》总序 166
双重身份的祸福 170
建立学术规范和开展学术批评 175
中国学术规范的传统与前景 180
学术著作的生命力 185
自然篇 191
烟波浩渺信难求——古代中国与海洋 191
何处东方 198
京口和镇江 201
二千多年前的大尘暴纪录 205
厚葬毁林又一例 207
暖冬古已有之 209
“暖冬”不暖 211
黄河之水何处来? 214
“退田还湖”不能一刀切 217
抗旱要讲究水成本 219
“百年一遇”的误解 221
以防灾求无灾 223
一次性筷子,只有禁用一条路吗? 225
环境保护必须以人为本 228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237
人文篇 237
共同迎接长江文明的第三次崛起 241
我对人文与科学的若干想法 250
我心目中理想的历史小说——读钱宁《秦相李斯》 265
沉重的“感动” 268
毋忘遇罗克 270
城市史,还是地区史? 275
“蛮夷长官司正长官”不可能是谢安后裔 278
文化的劣化 281
全社会的负担——值得记取的历史教训 284
话说打屁股 287
再谈“罗马战俘”与“罗马城” 295
汉人多娶胡妇 302
真正的“唐僧”——玄奘 304
硅谷静悄悄 307
《永乐大典》谜依旧 310
《光明之城》不“光明” 313
我的遗憾 我的希望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