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热疗的理论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鼎九,孔忆寒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4502034
  • 页数:576 页
图书介绍:鉴于已经出版的肿瘤热疗专著有些内容似嫌陈旧,已不能及时反映当前热疗的最新动向。为此,我们邀请了有关方面专家编写。我们力求能使这本书反映目前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主要动向,特别是国内外主要的临床经验。但愿这本书能给读者,特别是涉入热疗领域时间不长的青年医师,技师以引导。

第一篇 肿瘤热疗的生物学基础 3

1 热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3

1.1 肿瘤热疗简史 3

1.2 从近代肿瘤治疗的简史看热疗 4

1.3 肿瘤热疗生物学研究的成果及发展 5

1.4 肿瘤热疗的设备及方法 6

1.5 临床成果与前瞻 7

1.6 20年来中国热疗主要成绩及21世纪展望 9

2 热疗研究常用的方法 10

2.1 体外实验 10

2.1.1 细胞培养及细胞存活曲线 11

2.1.2 多细胞球体 14

2.2 测定细胞凋亡的方法 14

2.3 其他离体实验方法 15

2.4 体内实验方法 15

2.4.1 小鼠与大鼠的实验 15

2.4.2 大动物及大动物自发肿瘤 16

3 加温后生物学改变(一) 17

3.1 细胞存活曲线与时间、温度的关系 17

3.2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热敏感性 20

3.3 细胞密度,细胞周期的影响 20

3.4 不同细胞的热敏感性与长期低热 22

3.4.1 鼠细胞与人细胞 22

3.4.2 血管内皮细胞 24

3.4.3 骨髓细胞与白血病细胞 25

3.4.4 黑色素瘤细胞 26

3.4.5 成骨细胞 26

3.5 影响细胞热敏感性的外界因素 27

3.5.1 pH值对细胞存活曲线的影响 27

3.5.2 血清浓度对加温后细胞存活曲线的影响 28

3.5.3 氧浓度 28

3.6 二次或多次加温后的细胞存活曲线 28

3.6.1 热损伤的修复 28

3.6.2 热耐受现象 31

3.7 调节细胞热敏感性的修饰剂 34

3.8 小结 34

4 加温后生物学改变(二) 36

4.1 正常组织的热损伤 36

4.1.1 局部加温时的热损伤 37

4.1.2 皮肤及皮下组织 37

4.1.3 消化道 40

4.1.4 肝脏 48

4.1.5 泌尿生殖系统 49

4.1.6 神经系统 52

4.1.7 血液循环系统 54

4.1.8 骨及软骨 54

4.1.9 其他组织 55

4.1.10 正常组织热损伤的结语 56

4.2 实验肿瘤的热疗 57

4.2.1 肿瘤热疗的模型 57

4.2.2 小鼠肿瘤的单纯热疗 57

4.2.3 肿瘤治愈及细胞存活 58

4.2.4 热疗对肿瘤杀伤的机制 60

4.3 局部加温后肿瘤及正常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 61

4.3.1 光镜与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 61

4.3.2 肿瘤的微环境及微循环 61

4.3.3 局部加热后对正常及肿瘤组织血流量的改变 63

4.4 人为地影响肿瘤血流量的方法及血管损伤的机制 67

4.4.1 加温致血管损伤机制 67

4.4.2 肿瘤的pH值及人为降低肿瘤pH值的措施 68

4.4.3 加温后氧分压的改变 71

4.5 影响肿瘤热敏感性的因素 72

4.6 小结 73

5 加热后的细胞凋亡,基因水平改变及应用 77

5.1 细胞凋亡 77

5.2 测定细胞凋亡的方法 78

5.2.1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 78

5.2.2 流式细胞分析法 78

5.2.3 DNA片段化分析法 79

5.2.4 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效应 79

5.3 加热引起的细胞凋亡 79

5.4 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机制 80

5.5 加温后分子基因水平的改变及腺病毒介导p53基因-热疗 81

5.5.1 p53基因的主要功能 82

5.5.2 p53基因的热疗临床应用 84

6 热疗与化疗及三联治疗的生物基础 87

6.1 化疗药物与加温的实验结果 87

6.1.1 烷化剂 87

6.1.2 羟基尿 91

6.1.3 铂类化合物 91

6.1.4 抗癌抗生素 94

6.1.5 抗代谢药物 95

6.1.6 植物药 95

6.1.7 其他药物 97

6.1.8 细胞素与热疗 100

6.1.9 热修饰剂或热增敏剂 102

6.2 化疗药物在低热(41.5℃)与高热(>43℃)时的比较 103

6.3 增加热化疗效果的一些途径 104

6.3.1 热敏微脂粒 104

6.3.2 耐药性的克服 105

6.4 热疗、放疗、化疗三联治疗的基础 105

6.5 热化疗的临床应用原则 107

6.6 小结 107

7 热疗与放疗 112

7.1 加温与放射的协同作用 112

7.1.1 热增强比 113

7.1.2 加温与放射的顺序 113

7.2 加温对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 114

7.3 剂量率与长期低热(41℃) 117

7.3.1 低剂量率 117

7.3.2 高剂量率放射 118

7.3.3 脉冲高剂量率 119

7.3.4 长期低热 120

7.4 高LET射线 120

7.5 不同细胞的放射热增敏 121

7.5.1 人与鼠细胞 121

7.5.2 正常细胞与瘤细胞 121

7.5.3 骨髓细胞 122

7.5.4 内皮细胞 122

7.6 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热增敏(TER)与治疗增益 122

7.6.1 对肿瘤的作用 122

7.6.2 对正常组织的治疗增益作用 124

7.7 加热合并辐射损伤的修复及损伤的机制 126

7.7.1 DNA链断裂的修复与热对放射的增敏 128

7.7.2 DNA聚合酶与TER 129

7.7.3 蛋白质变性与TER 129

7.8 临床注意事项 130

7.9 放射与加温作用的比较 132

8 热敏脂质体研究的近况 136

8.1 概述 136

8.2 脂质体的基本结构 137

8.2.1 磷脂 137

8.2.2 磷脂双层 138

8.2.3 热脂体 138

8.3 热脂体的理化特性 140

8.3.1 热脂体装载药物 140

8.3.2 热脂体受热激发 140

8.3.3 热脂体释放药物 141

8.4 热脂体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44

8.4.1 药物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 144

8.4.2 热质体的循环半衰期 145

8.5 热脂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146

8.6 热脂体的临床实验研究 147

8.7 发展前景 147

9 热耐受性、热休克蛋白、热增敏剂 149

9.1 肿瘤细胞的热耐受性 149

9.1.1 热耐受性的产生 149

9.1.2 热耐受性和热休克蛋白的关系 151

9.1.3 热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151

9.1.4 影响热耐受性的因素 152

9.2 热休克蛋白 153

9.2.1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 154

9.2.2 HSP70 s简介 155

9.2.3 HSP70 s的分子伴侣功能 157

9.2.4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 158

9.3 热引起肿瘤细胞的损伤机制 159

9.3.1 热的细胞毒效应 159

9.3.2 温热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 160

9.3.3 临界温度和致死效果的定量分析 161

9.3.4 影响热对肿瘤杀伤效应的因素 161

9.3.5 热对肿瘤细胞的分化作用 162

9.3.6 热合并放射治疗的协同机制 164

9.3.7 热合并化疗的协同机制 165

9.3.8 温热合并细胞膜作用药物 166

9.4 小结 168

10 热疗研究新热点 170

10.1 热疗,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 170

10.1.1 抗肿瘤免疫与“危险信号” 170

10.1.2 热休克蛋白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171

10.1.3 热休克蛋白激发抗肿瘤免疫 172

10.1.4 热休克蛋白疫苗 173

10.1.5 热休克蛋白疫苗的临床应用 173

10.1.6 热疗与热休克蛋白疫苗 173

10.1.7 热疗与抗肿瘤免疫在实验动物的观察 174

10.1.8 临床的发现支持热疗诱发免疫作用 175

10.2 纳米技术与热疗 175

第二篇 肿瘤热疗的物理与技术 181

11 电磁波加温的原理 181

11.1 微波、射频在电磁波谱中的地位 181

11.2 微波/射频对组织加热的机制 181

11.3 组织的电特性 182

11.4 电磁波对组织加热的特性 186

11.5 微波体模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89

11.5.1 体模的配方 189

11.5.2 配制方法 190

11.5.3 体模箱 190

11.5.4 SAR及SAR的测量方法 191

11.6 临床热物理实验室 192

11.7 小结 193

12 电磁波加温的方法 194

12.1 电容式加温 194

12.2 电感应式加温 197

12.3 单个微波辐射器技术 201

12.3.1 微波辐射器特性简介 201

12.3.2 微波辐射器的热分布 205

12.3.3 单个微波辐射器的改进 208

12.4 微波多辐射器技术 213

12.4.1 平面矩阵 213

12.4.2 立体环形矩阵加温 216

12.5 小结 216

13 国产热疗机的应用 220

13.1 RF电容式热疗机 220

13.2 大功率RF加温的技术问题 223

13.2.1 热疗机器方面的技术问题 223

13.2.2 需特别注意的部位及临床情况 223

13.2.3 水袋及循环水冷 223

13.2.4 摆位技术及操作技术 224

13.2.5 RF热疗时的测温技术 224

13.3 RF区域性加温对全身温度的影响 224

13.4 辅助用药 226

13.5 表浅微波热疗机 226

13.6 大功率微波热疗机 226

14 组织间热疗的方法及临床 230

14.1 微波天线插植组织间热疗 230

14.2 RF组织间热疗 235

14.3 组织间热疗时的测温 237

14.4 热籽治疗 238

14.5 激光治疗及光动力疗法 240

14.5.1 强激光治疗肿瘤 240

14.5.2 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 241

14.6 射频消融治疗技术 244

14.7 微波热消融技术 246

14.8 组织间热疗的质量保证 248

14.9 小结 249

15 腔内热疗方法 252

15.1 鼻咽辐射器 252

15.2 食管腔内辐射器 254

15.2.1 2450MHz辐射器 255

15.2.2 915 MHz及433 MHz辐射器 256

15.2.3 其他辐射器 259

15.2.4 电容式加温腔内电极 260

15.3 直肠辐射器 261

15.4 阴道,宫腔辐射器 264

15.5 前列腺辐射器 268

15.6 小结 271

16 超声加温方法及临床(含HIFU) 273

16.1 概述 273

16.1.1 超声的定义及特性 273

16.1.2 超声波的产生 274

16.1.3 超声的传播 276

16.1.4 超声在生物组织中的衰减 277

16.1.5 超声的生物效应 277

16.2 医用超声换能器 278

16.2.1 压电换能器 278

16.2.2 医用超声换能器 279

16.3 超声的生物效应 281

16.3.1 超声的机械作用——非热效应 281

16.3.2 超声的热效应 281

16.4 超声热疗的临床应用 282

16.4.1 超声热疗时的测温及QA 282

16.4.2 超声热疗的临床应用 282

16.4.3 超声热疗的并发症 283

16.5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283

16.5.1 HIFU治疗设备的类型 284

16.5.2 HIFU治疗设备的主要参数 285

16.5.3 HIFU治疗原理 285

16.5.4 腔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应用 288

16.5.5 体外HIFU治疗 288

16.6 HIFU临床应用的有关事项 289

16.6.1 适应证 289

16.6.2 HIFU禁忌证 289

16.6.3 HIFU疗效判定 290

16.6.4 影响治疗的因素 290

16.6.5 治疗注意事项 290

16.6.6 并发症 291

16.7 小结及存在的问题 291

17 热疗时的测温 295

17.1 引言 295

17.2 常用的温度计 295

17.2.1 玻璃水银温度计 295

17.2.2 热敏电阻温度计(半导体温度计) 296

17.2.3 热耦 297

17.2.4 液晶测温 300

17.2.5 光纤测温 301

17.3 利用热电耦在强电磁场内测温 301

17.4 临床测温的某些问题 305

17.5 超声热疗时的测温 307

17.6 热成像技术在热疗的应用 307

17.7 测温的质量保证 308

17.8 无损测温 308

17.8.1 利用核磁热成像技术测温 308

17.8.2 用微波辐射测温 309

17.8.3 利用声速测温 310

17.8.4 利用组织发出的超声测温 310

17.8.5 利用CT值的变化测温 310

17.9 小结 310

第三篇 肿瘤热疗的临床 315

18 肿瘤热疗临床总论 315

18.1 临床肿瘤热疗基本要点 315

18.1.1 临床热疗面临的难点 315

18.1.2 开展临床热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6

18.2 临床热剂量学 319

18.2.1 早期指标 320

18.2.2 43℃分当量(EQ43)和度分(Degree-Minutes) 320

18.2.3 肿瘤温度十分位码 326

18.2.4 T9043℃等效累积时间(CEM 43 T90) 330

18.2.5 应用热剂量的实例 330

18.2.6 从十分位码衍生的热剂量概念 333

18.2.7 临床热剂量学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34

19 腹腔恶性肿瘤的热灌注化疗 338

19.1 腹膜腔的解剖生理要点 338

19.1.1 腹膜的生理功能 338

19.1.2 恶性腹腔积液的一般情况 339

19.2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方法 340

19.2.1 围手术期热灌注化疗 340

19.2.2 非手术期热灌注化疗 341

19.3 腹腔常用的药物 342

19.3.1 单一药物 342

19.3.2 联合化疗方案 344

19.4 文献报道腹腔热灌注的疗效及副作用 344

19.5 著者的经验:人工腹水灌注后RF加温 348

19.6 人工腹水灌注RF热化疗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350

19.6.1 适应证 350

19.6.2 人工腹水后合并热疗操作要点 351

19.6.3 并发症 352

19.7 小结 352

20 全身高温热疗的麻醉处理 355

20.1 高温热疗中镇静镇痛药物及选择 355

20.1.1 咪达唑仑 355

20.1.2 丙泊酚 356

20.1.3 镇痛剂 356

20.2 全身高温热疗前麻醉相关评估 357

20.2.1 访问病人及评估 357

20.2.2 设备、设施及物品、急救药品准备 357

20.3 中深度镇静的实施 357

20.3.1 加用麻醉药物的时机 357

20.3.2 呼吸管理 357

20.3.3 中深度镇静中的循环管理 358

20.3.4 液体治疗 358

20.3.5 与高温热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359

20.4 中深度镇静后复苏 359

21 全身加温的方法及临床 360

21.1 全身热损伤的病理形态学 360

21.1.1 肝脏 361

21.1.2 中枢神经系统 361

21.1.3 肾脏 361

21.1.4 心脏 361

21.1.5 肾上腺 361

21.1.6 睾丸 361

21.1.7 骨髓 362

21.2 全身热疗时的病理生理改变 362

21.2.1 呼吸循环系统改变 364

21.2.2 全身热疗的生物化学的改变 365

21.2.3 全身加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366

21.3 全身热疗的方法 367

21.3.1 体外循环加热法 368

21.3.2 经体表加温法 368

21.3.3 经腹腔灌注加热法 368

21.4 全身热疗的技术问题 370

21.5 我国的经验:全身热疗临床物理学观察 371

21.5.1 大功率微波全身/区域性热疗的经验 371

21.5.2 差频RF电容式全身热疗的一些技术问题 372

21.5.3 中深度镇静全身热疗方法 375

21.5.4 全身热疗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经验 378

21.6 全身加温的不良反应 379

21.7 全身热疗合并化疗及放疗 379

21.8 实验动物及家畜肿瘤的全身热疗 380

21.9 全身/区域性热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381

21.10 我们的临床经验 384

21.10.1 大功率微波作全身/区域性热疗 384

21.10.2 我们的经验:用差频RF加温作全身热疗 385

21.11 小结 385

22 浅表肿瘤的热疗 390

22.1 概述 390

22.2 浅表肿瘤的加热方法 390

22.3 浅表热疗早期报道 391

22.4 热放疗、单纯放疗的研究 392

22.5 热疗联合化疗的报道 394

22.6 头颈部肿瘤的热疗 394

22.7 乳癌的热疗 396

22.8 恶性黑色素瘤的热疗 398

22.9 小结 400

23 鼻咽癌的热疗 403

23.1 鼻咽癌的概况 403

23.2 鼻咽癌的热疗设备与研制 405

23.2.1 鼻咽腔内辐射器 405

23.2.2 体外辐射的常用方法 405

23.3 原发灶的热疗研究 406

23.4 颈部转移灶的热疗 407

23.5 全身多发转移灶的热疗 407

23.6 讨论 408

24 食管癌的热疗 410

24.1 概述 410

24.2 热疗的技术 411

24.2.1 腔内热疗 411

24.2.2 体外加热 412

24.3 食管热损伤的研究 412

24.4 我国热疗的临床研究 412

24.4.1 腔内热疗后的组织学及免疫现象 412

24.4.2 热疗加放疗的疗效 413

24.4.3 手术前热疗加放疗[8] 414

24.4.4 热化疗 415

24.4.5 热化放三联治疗 415

24.5 腔内加热加近距离放射治疗 416

24.6 预后与热疗热剂量的关系 416

24.7 食管癌热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17

24.8 国外有关食管癌热疗的研究 418

24.9 临床食管癌热疗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420

25 肺癌的热疗 423

25.1 概述 423

25.2 肺癌治疗现状及策略 424

25.2.1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424

25.2.2 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原则 425

25.3 肺癌热疗的现状 425

25.4 肺癌热疗的经验 426

25.4.1 区域性热疗加化疗及热化放三联治疗 426

25.4.2 胸腔局部灌注加温 428

25.4.3 组织间热疗 429

25.4.4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PTRFA) 429

25.5 小结 431

26 肝脏恶性肿瘤 433

26.1 概述 433

26.2 经动脉导管热凝固治疗肝癌 434

26.2.1 不良反应 435

26.2.2 适应证 435

26.2.3 禁忌证 436

26.3 经动脉导管热化疗治疗肝癌 436

26.4 经皮热凝法 437

26.4.1 经皮射频热凝法 437

26.4.2 经皮微波消融法 439

26.4.3 经皮激光诱导热疗法 440

26.5 肝区局部加热法 441

26.5.1 肝动脉栓塞加区域性加热疗法 441

26.5.2 电容式RF加化疗 442

26.6 肝脏灌注加局部区域性加温法 442

26.7 高能聚焦超声 443

26.8 小结 443

27 胃癌的围手术期热疗 447

27.1 胃癌的TNM分期 447

27.1.1 胃癌的TNM分期(UICC,1997年) 448

27.1.2 胃癌的JGCA分期(英文第2版1999年) 448

27.2 胃癌术后腹膜种植转移机制 449

27.3 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 449

27.3.1 术中腹腔内热灌注 449

27.3.2 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 450

27.4 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452

27.4.1 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适应证 452

27.4.2 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禁忌证 452

27.5 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452

27.5.1 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 452

27.5.2 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453

27.6 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454

27.7 小结 454

28 晚期胃癌及复发胃癌的热化疗 457

28.1 概述 457

28.1.1 病理与分类 457

28.1.2 临床表现 458

28.1.3 临床诊断 458

28.2 临床病理分期 459

28.2.1 目前我国常用的病理分期是1988年UICC正式公布的TNM分期 459

28.2.2 1997年UICC的TNM分期 459

28.3 胃癌的治疗现状与策略 460

28.3.1 胃癌的治疗现状 460

28.3.2 胃癌的治疗策略 460

28.3.3 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的关系 460

28.3.4 放射治疗与综合治疗的关系 461

28.3.5 晚期胃癌的化疗 462

28.4 热疗方法及应用 462

28.4.1 热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适应证 462

28.4.2 腹腔热灌注化疗(IHCP)的近况 462

28.5 作者的实践与思考 463

28.6 热疗加腹腔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胰腺转移 468

28.7 热疗加腹腔灌注化疗治疗胃癌和幽门梗阻 470

29 直肠癌的热疗 473

29.1 直肠癌热疗技术 473

29.1.1 腔内辐射器的选择 473

29.1.2 腔内热疗的测温问题 474

29.1.3 体外热疗技术 474

29.1.4 治疗温度选择与表达 474

29.2 直肠癌热放疗或热放化疗后组织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475

29.3 术前热疗加放疗 475

29.4 术前热化放三联治疗 477

29.5 术中热疗加化疗 477

29.6 单纯热疗加放疗 478

29.7 复发癌热放疗或三联治疗 478

29.8 问题及展望 479

30 泌尿系统肿瘤的热疗 482

30.1 肾癌 482

30.1.1 肾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 482

30.1.2 肾癌的治疗现状 483

30.1.3 肾癌的热疗 483

30.2 膀胱癌 484

30.2.1 膀胱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 484

30.2.2 膀胱癌的治疗现状 486

30.2.3 射频透热治疗 486

30.2.4 射频透热治疗的临床应用 487

30.2.5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488

30.2.6 肾癌及膀胱癌小结 488

30.3 前列腺肿瘤 489

30.3.1 概述 489

30.3.2 治疗现状及策略 489

30.3.3 前列腺癌的加温方法 490

30.3.4 治疗注意事项 493

30.4 小结 493

31 宫颈癌的热疗 496

31.1 宫颈癌的概述 496

31.1.1 宫颈癌发病年龄及病因学概况 496

31.1.2 宫颈癌的临床简述 497

31.1.3 宫颈癌病理学表现及临床分期 498

31.2 宫颈癌的治疗 499

31.2.1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499

31.2.2 宫颈癌的热疗 500

31.3 宫颈癌加温治疗国内经验 504

31.4 宫颈癌热疗国外文献报道 507

31.5 小结 509

32 卵巢癌的热疗 512

32.1 卵巢癌的治疗现状 512

32.2 卵巢癌热化疗的生物学基础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介绍 512

32.3 非侵入性腹腔内热化疗 513

32.4 侵入性腹腔内热化疗 514

32.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515

33 肢体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热疗 517

33.1 肢体隔离热灌注 518

33.1.1 区域高温隔离灌注化疗的发展 518

33.1.2 临床资料及结果 518

33.1.3 国人的工作 520

33.2 术中微波加温并化疗 520

33.2.1 术中微波辐射加化疗 520

33.2.2 术中微波组织间热疗 521

33.3 放疗与射频热疗综合 522

33.3.1 临床资料 522

33.3.2 国人的资料 523

33.4 热疗与化疗 523

33.5 讨论 524

34 胰腺癌的热疗 528

34.1 概述 528

34.1.1 病理分型 528

34.1.2 临床表现 529

34.1.3 临床诊断 530

34.2 治疗现状与策略 530

34.2.1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530

34.2.2 胰腺癌的化疗 531

34.2.3 胰腺癌的放射疗法 531

34.3 热疗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532

34.3.1 对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可进行组织间高频电磁波凝固治疗 532

34.3.2 体外高能聚焦超声热疗 532

34.3.3 腹腔灌注化疗联合体外高频透热治疗胰腺癌 533

35 淋巴瘤的热疗 539

35.1 概述 539

35.1.1 非霍奇金淋巴瘤 539

35.1.2 霍奇金淋巴瘤 540

35.2 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540

35.2.1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组织学特点 540

35.2.2 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 540

35.3 临床表现 540

35.3.1 非霍奇金淋巴瘤 540

35.3.2 霍奇金淋巴瘤 541

35.4 淋巴瘤的治疗原则与策略 541

35.4.1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原则 542

35.4.2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原则 542

35.5 热疗在恶性淋巴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542

35.6 典型病例介绍 543

35.7 小结 550

附录Ⅰ 综述翻译 551

附录Ⅱ 深部热疗质量保证建议书(摘要) 566

附录Ⅲ 肿瘤病人一般状况评分 569

附录Ⅳ 热疗临床参考资料 571

附录Ⅴ 常用专业名词,缩写字,英中文对照表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