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语言修辞探讨 1
婉曲及其文化意蕴(矣琴) 1
试述汉字“拼音化”的谬误(杨增海) 9
浅淡语境的作用(刘雪梅) 17
简述语境与修辞的作用(杨善兴) 23
论修辞的社会性质和心理性质(郭沁秋) 28
由社会心理看修辞规律(杨崇禧) 33
浅谈小说中行为动词暗示的人物心理(罗云) 40
浅谈形成古典诗歌广告效应的四大要素(胡琼) 45
古典文学研究 52
从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群分析来看其人格与志趣(许瑞娟) 52
《聊斋志异》中的狐形象(魏佳) 62
试论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梁光辉) 72
浅议山水田园的恬淡与超越(艾泽艳) 77
杜甫诗作中的鸟(顾晶) 81
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李寿鸿) 88
论唐代诗歌中爱情诗的爱情理念(马卫国) 95
从“苏妲己”看当今时代的“花弄影”(聂厚祥) 100
《论语》语言风格浅析(吴兴鹏) 105
浅谈《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人物形象(罗永平) 112
《西游记》中阿Q意识浅析(杨灿阳) 117
试析《聊斋志异》写人与狐鬼恋爱的原因(罗小仑) 122
浅谈《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塑造(杜黎) 126
从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看《红楼梦》的主题(王平莺) 131
浅谈范进与孔乙己的不同结局(付晓明) 136
谈谈汪曾祺小说中的文人世界(周海燕) 142
现当代文学研究 142
用诗的语言追寻人性的本真(李艳彬) 150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剖析(樊则勇) 156
浅谈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秦文聪) 161
读鲁迅作品感悟其伟大人格(王吟松) 166
论阿Q革命的悲剧性(胡群羚) 171
浅析郭沫若的墨学研究(严贵平) 178
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刘永良) 183
论朱自清散文中的重字叠音(王俊杰) 187
从朱自清的散文看“重字叠音”的妙用(李碧) 192
从精神分析法再看《荷塘月色》(刘朝玉) 197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心理(那正忠) 203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柳建龙) 206
浅论《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悲剧性(裴先敏) 211
论《围城》的女性人物塑造(尹立柱) 215
浅谈《围城》中知识女性形象(申明锐) 220
林道静与江姐形象分析(尹尚芝) 225
浅论臧克家诗歌的人格精神(殷国佐) 229
浅谈三毛的内心世界(李雪终) 236
浅议新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价值取向(汪绍权) 240
外国文学研究 244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根源(冯丽荣) 244
试论泰戈尔的诗歌艺术(李志文) 249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浪漫主义文艺观(朱云画) 255
文学文论思考 260
王国维充满境界的一生(龙德政) 260
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的文化精神(辛友鸿) 264
形式与审美——艺术的心理原则(杨伟) 269
教学谈 275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改革初探(牛莹) 275
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反思(曹红丽) 281
让合作学习走进作文教学(郭贤会) 287
中学科技活动课教学浅析(濮玉泽) 290
浅谈低年级教师体态语(周美清) 294
“上乘之作”的成因探析(赵兴) 301
课余视野 301
试析古老民歌“算开益”(和玉鹏) 305
新闻影视研究 312
都市新闻娱乐化趋势与受众的尴尬处境(李冬琴) 312
《同一首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分析(张华新) 319
浅谈Jef Verschueren“适应性”理论的综观视角和动态视角(祝峰) 327
凝结在影像中的文化(慈祥) 334
镜像与镜式影像的再分析(曹圣) 340
平视视角——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创作(巴胜超) 346
试论广告中标志的视觉传播(杜凌)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