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代序) 1
上篇 叙事史学 3
第一章 早期史学由记事而叙事的历程 3
一、甲骨问事:成文化片断历史记事的出现 4
二、金文铭事:单篇文献的出现 9
三、春秋时期:连续性历史记录文本的出现 10
四、孔子《春秋》:历史编纂的开创 15
五、《左传》:以事系人叙事风格的确立 17
六、《史记》:多重叙事风格的确立 21
七、余论 22
第二章 编年史的叙事特征 24
一、叙事本为中国史学正宗 24
二、纲目史的叙事特征 27
三、史著仅有叙事是不够的 34
四、历史叙事是可以不加注释的 36
五、结语 38
第三章 明中叶叙事史的复兴 40
一、明中叶当代史研撰的勃兴 40
二、嘉隆时代明史编纂的特征 43
三、嘉隆时代明史编纂勃兴的原因 46
第四章 富有时代光泽的《皇明通纪》 49
一、话旧:九十年代重新发掘出来的“文物” 49
二、按语:《通纪》的核心价值所在 51
三、论功:明代通史的拓荒之作 55
四、启示:《通纪》精神的理性思考 56
第五章 分类叙事的何乔远《名山藏》 58
一、“立朝持正敢言,博览好著书”的一生 58
二、“分事别类”的史体 61
三、“标目寓劝惩”的史例 63
第六章 求体例创新的朱国祯《史概》 67
一、阁老担史任 67
二、一生心血采拾成书 68
三、兼诸家之体 71
第七章 规范中求变异的尹守衡《史窃》 74
一、“清朝逸史” 74
二、一部规范与个性相结合的明史 81
三、晚明叙事作品的软肋 85
第八章 晚明叙事史的繁荣 88
一、晚明当代史编纂繁荣的表现 88
二、晚明当代史编纂繁荣的原因 89
三、晚明明史编纂的特点 92
四、晚明明史编纂的成就与不足 95
第九章 清初的明史编纂的蔚然成风 97
一、顺治朝纂修通代明史著作成风 97
二、清初明史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99
三、公私“合营”的康熙朝明史学 103
第十章 明末清初史坛的新气象 107
一、南方地区修史成风 107
二、史家间横向交流的加强 109
三、编纂方式的集体性与整体性 113
四、结论与余话 119
中篇 义理史学 123
第十一章 义理史学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轨迹 123
一、义理史学释义 123
二、义理史学的基本特征 125
三、义理史学的演变轨迹 129
四、义理史学的评估 132
第十二章 范型嬗变的宋代史学 134
一、由叙事而评判:史学理念的转变 134
二、由史事而史义:史学编纂模式的嬗变 136
三、由附庸而大国:义理史学在南宋后期史坛的渗透 139
第十三章 彰景范的名臣录编纂 143
一、宋以后名臣录的编纂 143
二、名臣录的特点 147
三、名臣录编纂的原因 150
四、名臣录的价值 151
第十四章 用义理观照历史的《困学纪闻》 153
一、通过历史来明天理、正人伦 154
二、以忠孝节义思想观察历史人物 159
三、由君子小人说观察历史 164
四、注重社会风俗的升降 165
五、结语 169
第十五章 杨奂、郑思肖正统论的新元素 170
一、杨奂正统论: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也 171
二、郑思肖正统论:君臣、华夷,古今天下之大分 174
三、郑思肖的史学编纂实践 180
第十六章 理学笼罩下的明前期史学 184
一、义理史学的凸显 184
二、当代史编纂衰弱不振 188
三、“西洋”史地学异军突起 191
四、反义理史学初露端倪 192
第十七章 以经义断前代之是非 196
一、郑棠与《元史评》 197
二、赵弼与《雪航肤见》 203
三、周礼与《续资治通鉴纲目发明》 207
四、刘定之与《宋论》 213
五、何乔新与《宋元史臆见》 218
六、许浩与《宋元史阐幽》 221
第十八章 治统与道统视野下的通史编纂 224
一、认识论视野下的通史编纂 225
二、“主于明统”的《史统》 228
三、从《史统》看历史解释作品的评价 234
四、结论 236
下篇 考据史学 241
第十九章 王世贞对义理史学的批评 241
一、义理史学批评思想的形成轨迹 241
二、对春秋笔法、正统论与道统说的批评 243
三、对宋儒史论的重新解读 246
四、结论 249
第二十章 用启蒙思想透视义理史学 250
一、李贽对义理史学方方面面的批评 250
二、李贽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 253
三、李贽史评的阶级思想基础 259
第二十一章 学步司马迁的弇州史学 263
一、从历史上对弇州史学的评价说起 263
二、关于弇州的明史稿 264
三、弇州在明代史学上的贡献 268
四、结语 272
第二十二章 讲史法重考信的牧斋史学 274
一、修明史,毕生孜孜以求的夙愿 274
二、讲史法,牧斋史学的高明之处 280
三、惟考信,牧斋史学的缺陷所在 282
第二十三章 晚明考据史学杰作《千百年眼》 285
一、张燧及其《千百年眼》 285
二、考信思潮下的《千百年眼》 288
三、《千百年眼》可贵的学术思想 290
四、《千百年眼》关于史学自身的思考 295
五、《千百年眼》的历史地位 297
第二十四章 开清代正史考据先河的《史纠》 300
一、其人其书 300
二、考史方法 302
三、评史理论 303
四、历史地位 308
参考文献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