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整合冰山一角——庸国 6
第一节 初见庸国 7
第二节 楚国掩盖庸国 8
第三节 庸人的踪迹 10
第四节 庸人的声音 11
第五节 《诗经》的编次 12
第六节 季札观乐的节目单 15
第七节 季札评语发微 16
第八节 《离骚》古史观——从高阳到祝融 21
一、高阳 22
二、祝融 24
三、民族泛化现象 27
第九节 寻绎《离骚》首八句 29
第十节 庸的文明大国地位 31
第十一节 丰功伟绩说庸王 33
第十二节 庸国疑史《山海经》 37
第十三节 上庸访古(2002.11.13~11.14) 44
第十四节 故国神游(2004.8.19~8.25) 46
一、庸国首邑·方城·汉水·艮山 47
二、中国最古的金锡之源——西方庚申金 50
三、梁州和兑泽 52
四、四灵·五行·八卦和道教源头 54
五、巴师八国七“附庸” 58
六、武陵何处觅真源? 60
第一节 甲骨文巴人首创说补证 64
第二章 图像巴史 64
第二节 识出巴字 72
第三节 关于“庸王钟”的讨论 86
第四节 亞字的源流 93
第五节 建筑测量与“帝” 100
第六节 寻卣 113
第七节 庸国方隅图:八卦、五行、四灵 119
第八节 中国古代沼泽 129
第九节 古人类迁徙的椭圆规律 132
第三章 广说盐 136
第一节 产盐区和古人聚居区 137
第二节 食盐——最早的商品 141
第三节 盐源即文化之源 146
第四节 三皇和庸国 148
第五节 河东盐源晚于巴东盐源 154
第六节 谁先发现河东盐源? 157
第七节 巫咸的远游 160
第八节 五帝史实 164
第九节 百越北迁 169
第十节 以盐贯史 174
第十一节 盐器拾遗 176
附:旅器辨 181
第十二节 赵家湖楚墓盐器析 183
第四章 沼泽开发与文明兴起 188
第一节 湖广盆地西岸——中国古文明的开篇 190
第二节 湖广盆地北岸——最早的一条文化交流热线 193
第三节 湖广盆地南岸——北岸的倒影 197
第四节 湖广盆地东岸和彭蠡泽西岸 197
第五节 开发最早的小盆地——庸国的“两河”和“天河” 199
第六节 唐尧开发太原 201
第七节 虞舜开发解池 203
第八节 夏禹开发伊洛 205
第九节 周秦开发关中 206
第十节 中州河北大开发 208
第十一节 吴越开发震泽 212
第十二节 响穷彭蠡之滨 213
第十三节 两湖熟,天下足 215
第十四节 四川盆地浮沉录 218
第十五节 雍州黄土高原和河源沼泽 228
第十六节 自然规律与历史规律 230
一、中国沼泽开发和《禹贡》 230
二、两条母亲河 233
三、何以尊先黄河? 234
四、塑造文化的型范 236
五、沼泽开发与建筑流变 236
第五章 泛巴文化论 239
第一节 同源·异流·汇合的中华文化 239
一、从猿人说起 239
(一)百濮 242
二、三大族群的文化发展态势 242
(二)氐羌 244
(三)百越 245
三、中州文化大汇合 248
四、“断自唐虞” 252
(一)夏 253
(二)商 253
(三)周 254
(四)秦 255
(五)楚·汉 257
第二节 泛巴文化的东极——论中华文化的洲际流传 258
一、汉水·汉人·汉朝·汉族 274
第三节 泛考 274
二、容美渊源 276
三、巴文化的飞地——五水蛮、畲民 281
四、巴语区——中华语言统一区 285
五、儒门“十四经”《大戴礼记》中的巴史信息 287
(一)高阳~高辛,谁早? 293
(二)尧、舜、鲧、禹的辈份之谜 293
(三)高阳的嫡系——陆终 294
(四)《帝系》中的巴文化是中华文化正统 295
(五)从历史中读出地理 297
第四节 说不完的话题举隅——谈阴阳五行 301
结语:论中国环境·建筑·文化——《巴史别观》结语 307
申谢 315
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