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引言 1
1.2 求和约定 1
第一章 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 1
1.3 坐标变换 5
1.4 笛卡儿张量简介 9
1.5 几种坐标描述方式与符号约定 11
1.6 应变张量 12
1.7 应力张量 13
1.8 三维连续体虚功增量方程 16
参考文献 18
2.2 基本假定 19
2.3 平面杆单元的虚功增量方程 19
2.1 引言 19
第二章 平面钢框架的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分析 19
2.4 平面杆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刚度方程 21
2.5 平面杆单元的弹塑性刚度方程 23
2.6 坐标变换与数值积分 24
2.7 平面钢框架弹塑性刚度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25
2.8 弹塑性杆端力增量的计算 27
2.9 程序编制 29
2.10 算例与数值分析 30
参考文献 35
3.3 空间杆单元的虚功增量方程 38
3.2 基本假定 38
3.1 引言 38
第三章 空间钢框架的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分析 38
3.4 空间杆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刚度方程 41
3.5 空间杆单元的弹塑性刚度方程 45
3.6 坐标变换与数值积分 47
3.7 空间钢框架弹塑性刚度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52
3.8 弹塑性杆端力增量的计算 52
3.9 内力屈服面 55
3.10 程序编制 56
3.11 算例与数值分析 59
参考文献 61
4.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二阶弹性分析的简化设计方法 63
4.1 引言 63
第四章 钢框架二阶弹性分析的简化设计方法 63
4.3 平面钢框架二阶弹性精确分析与规范简化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 68
参考文献 91
第五章 钢框架结构非线性稳定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93
5.1 引言 93
5.2 材性试验 93
5.3 平面钢框架结构试验 94
参考文献 108
第六章 刚性钢框架设计 109
6.1 引言 109
6.2 结构布置 109
6.3 钢框架的截面形式 110
6.4 计算简图的确定 111
6.5 荷载的计算 112
6.6 荷载组合与内力计算 113
6.7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113
6.8 侧移验算 114
6.9 构件计算 115
6.10 设计例题 118
参考文献 174
第七章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分析 175
7.1 引言 175
7.2 连接的特性 175
7.3 半刚性连接的类型 177
7.4 连接性能的模拟 179
7.5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弹塑性分析 182
7.6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弹塑性分析程序编制 184
7.7 算例 190
参考文献 193
第八章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设计 194
8.1 引言 194
8.2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设计方法 194
8.3 腹板带双角钢的上下翼缘角钢连接节点参数的确定 196
8.4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刚度修正 200
8.5 算例 204
参考文献 210
9.2 圆钢管相贯节点的足尺试验研究 212
9.1 引言 212
第九章 钢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212
9.3 搭接N形方圆钢管相贯节点的足尺试验研究 241
9.4 结论 257
参考文献 257
第十章 钢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性能的理论分析研究 259
10.1 引言 259
10.2 平面K形搭接节点极限承载力性能的理论研究 259
10.3 搭接N形方圆钢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性能的理论研究 273
参考文献 281
11.1 引言 283
11.2 管桁架结构分析 283
第十一章 钢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283
11.3 钢管结构的一般要求及节点形式 284
11.4 管节点的构造要求 286
11.5 连接焊缝的计算 288
11.6 管节点的破坏模式 289
11.7 管节点的破坏准则 290
11.8 节点承载力计算 291
11.9 管桁架设计步骤 295
11.10 设计例题 295
参考文献 306
附录A 平面框架结构线弹性刚度矩阵[Ke]、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Kg]、增量步开始时的已平衡节点力向量{1F}的各元素 307
附录B 空间框架结构线弹性刚度矩阵[Ke]、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Ke]、增量步开始时的已平衡节点力向量{1F}的元素 309
附录C 腹板带双角钢的上下翼缘角钢连接(采用国产型钢)的三参数(Mu、Rki、n)值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