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1
唐伯虎 1
苟不教,性乃迁 5
王充 5
昔孟母,择邻处 8
孟母三迁 8
窦燕山,有义方 11
窦燕山 11
养不教,父之过 12
教子有方 12
子不学,非所宜 14
铁杵磨成针 14
玉不琢,不成器 15
弈秋 15
为人子,方少时 17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17
香九龄,能温席 19
黄香暖席 19
融四岁,能让梨 21
孔融让梨 21
首孝悌,次见闻 23
缇萦救父 23
一而十,十而百 25
数字 25
三才者,天地人 27
盘古开天劈地 27
三纲者,君臣义 29
举案齐眉 29
曰春夏,曰秋冬 31
春夏秋冬 31
曰南北,曰西东 33
东西南北 33
曰水火,木金土 35
五行相生相克 35
曰仁义,礼智信 36
商鞅立木取信 36
稻粱菽,麦黍稷 38
一饭千金 38
曰喜怒,曰哀惧 40
岳飞的爱与憎 40
匏土革,木石金 42
伯牙摔琴 42
高曾祖,父而身 44
九族的顺序 44
父子恩,夫妇从 45
五伦和十义 45
凡训蒙,须讲究 47
启蒙教育 47
为学者,必有初 49
朱熹办学 49
《论语》者,二十篇 52
《论语》 52
《孟子》者,七篇止 54
《孟子》 54
作《中庸》,子思笔 56
《中庸》 56
作《大学》,乃曾子 58
《大学》 58
《孝经》通,四书熟 59
《孝经》 59
李密以孝为先 59
有连山,有归藏 61
《易经》 61
有典谟,有训诰 62
《尚书》 62
我周公,作周礼 63
《周礼》 63
大小戴,注《礼记》 64
《礼记》 64
曰国风,曰雅颂 65
《诗经》 65
诗既亡,春秋作 67
孔子作《春秋》 67
三传者,有公羊 69
《春秋》三传 69
经既明,方读子 70
老子 70
庄子 71
经子通,读诸史 73
关于史书 73
自羲农,至黄帝 74
伏羲氏出世 74
唐有虞,号二帝 76
尧舜禅让 76
夏有禹,商有汤 80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80
夏传子,家天下 84
夏启 84
汤伐夏,国号商 86
商汤革命 86
周武王,始诛纣 88
武王伐纣 88
周辙东,王纲坠 90
孔子周游列国 90
始春秋,终战国 92
一鸣惊人楚庄王 92
嬴秦氏,始兼并 95
千古一帝——秦始皇 95
陈胜、吴广起义 97
高祖兴,汉业建 100
刘邦起兵 100
西楚霸王项羽 101
王莽篡位 102
光武兴,为东汉 106
临危受命光武帝 106
东汉科学家——张衡 108
魏蜀吴,争汉鼎 111
赤壁之战 111
王羲之以书换白鹅 115
宋齐继,梁陈承 117
同室操戈刘宋亡 117
北元魏,分东西 121
南朝北朝 121
迨至隋,一土宇 123
荒淫无度隋炀帝 123
唐高祖,起义师 125
唐高祖——李渊 125
二十传,三百载 127
唐太宗——李世民 127
梁唐晋,及汉周 129
五代十国 129
炎宋兴,受周禅 135
陈桥兵变 135
辽与金,帝号纷 138
杨继业出征赴义 138
至元兴,金绪歌 141
抗金名将岳飞 精忠报国 141
莅中国,兼戎狄 14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43
明太祖,久亲师 148
平民天子朱元璋 148
迁北京,永乐嗣 150
郑和下西洋 150
崇祯帝自杀 151
廿二史,全在兹 154
司马迁与《史记》 154
读史者,考实录 156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156
口而诵,心而惟 158
史学家贾谊 158
昔仲尼,师项橐 160
孔子勤学好问 160
赵中令,读鲁论 162
赵普读《论语》 162
披蒲编,削竹简 164
路温舒披蒲编席 164
头悬梁,锥刺股 166
悬梁刺骨 166
如囊萤,如映雪 168
囊萤夜读 168
映雪夜读 169
如负薪,如挂角 171
负薪读书的“疯子” 171
苏老泉,二十七 173
苏洵 173
若梁灏,八十二 175
手不释卷的吕蒙 175
莹八岁,能咏诗 177
神童李泌 177
蔡文姬,能辨琴 178
东汉才女——蔡文姬 178
唐刘晏,方七岁 180
神童刘晏 180
犬守夜,鸡司晨 182
祖逖闻鸡起舞 182
蚕吐丝,蜂酿蜜 185
司马光睡警枕 185
扬名声,显父母 187
曾子杀猪训子 187
勤有功,戏无益 189
王献之练字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