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研究政府改革的意义 1
1.2 政府职能与政府改革 2
1.2.1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2
1.2.2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6
1.3 理论与方法 9
1.4 本书的结构框架 11
1.5 数据来源 12
第二章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沿革与创新 13
2.1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沿革 13
2.1.1 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改革开放前(1949—1978) 13
2.1.2 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改革开放后(1978—) 17
2.2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5
2.2.1 部门分割,交叉重叠,效率低下 25
2.2.2 管理职能配置混乱 31
2.2.3 管理缺乏透明度,法治化程度低 32
2.2.4 机构膨胀,中央与地方职能雷同 32
2.3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33
2.3.1 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3
2.3.2 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35
2.3.3 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的需要 37
2.3.4 加入WTO的要求 38
2.3.5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39
2.4 小结 41
3.1 农业行政管理绩效概述 42
3.1.1 农业行政管理的绩效 42
第三章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的绩效 42
3.1.2 农业行政管理绩效分析的内容 43
3.1.3 研究农业行政管理绩效的重要性 46
3.2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绩效的宏观表征 48
3.2.1 农产品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49
3.2.2 农村人口增幅下降,文化水平提高 51
3.2.3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3
3.2.4 农民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56
3.2.5 农业信息化程度和环境保护有所进步 57
3.3.1 行政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 58
3.3 农业行政管理绩效:评价标准与方法探讨 58
3.3.2 农业行政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 61
3.3.3 数据包络分析 63
3.4 行政管理效率的案例:粮食安全 67
3.4.1 总供给方面 68
3.4.2 总需求方面 71
3.4.3 从供给到需求 72
3.4.4 政府作为一种“资源”的作用 75
3.5 小结 76
第四章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的制度创新 78
4.1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78
4.1.1 “制度”的一般概念 78
4.1.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80
4.1.3 制度变迁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83
4.2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 86
4.3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创新:动力和阻力 87
4.3.1 路径依赖 87
4.3.2 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动力 88
4.3.3 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阻力 91
4.3.4 动力的增益与阻力消解及其损失补偿 95
4.4 我国的农业第三部门:现状与问题 102
4.4.1 我国农业第三部门的发展 103
4.4.2 第三部门相关的条例和法规 105
4.4.3 我国发展农业第三部门的意义 106
4.4.4 农业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11
4.5 小结 114
第五章 加入WTO与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改革 115
5.1 WTO与政府的关系 115
5.2 WTO规则与政府基本义务 119
5.2.1 WTO的基本原则 119
5.2.2 WTO主要农业相关协议的基本内容 124
5.3 WTO规则对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的要求与挑战 128
5.3.1 基本原则的挑战 128
5.3.2 具体协议的挑战 132
5.4 小结 134
第六章 农业行政管理的国际经验 136
6.1 发达国家“农业部”的主要特点 136
6.2 美国农业部及其主要职能 137
6.3 日本农林水产省及其主要职能 142
6.4 欧洲各国“改名潮”透露出的信息 146
6.5 发达国家的农业第三部门 148
6.5.1 发达国家农业第三部门的发展 149
6.5.2 农业第三部门的组织机构 151
6.5.3 农业第三部门的主要职能 153
6.5.4 农业第三部门及其运作机制 157
6.5.5 农业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 159
6.6 小结 161
A 本章附录 162
A.1 美国农业部的机构设置 162
A.2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机构设置 172
A.3 荷兰农业、自然和食品质量部的机构设置 178
A.4 法国农业、食品、渔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机构设置 182
第七章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184
7.1 农业行政的理念创新 184
7.2 农业行政的制度创新 188
7.3 行政手段的技术创新 191
7.4 我国农业部机构改革的创新 192
7.4.1 势在必行的改革 192
7.4.2 机构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3
7.4.3 农业部机构改革的设想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9
后记:一点说明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