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 3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程序 3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3
第一篇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篇 3
二、野外工作 4
三、室内资料整理 6
四、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 6
第二节 罗盘仪与地形图的野外使用 7
一、罗盘及其使用方法 7
二、地形图的野外使用 10
一、航卫片的一般知识 12
第三节 航卫片在自然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12
二、航卫片目视解译方法 15
三、航卫片目视解译的标志 16
四、航卫片自然地理要素的解译 18
第四节 自然地理素描与摄影 19
一、自然地理素描 19
二、自然地理摄影 24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综合实习方法 27
第一节 地质野外实习方法 27
一、岩石露头的观测与描述 27
二、岩层产状测量 29
三、地质构造的观测与描述 30
四、地质标本的采集与整理 31
五、地质图绘制 32
第二节 地貌野外实习方法 34
一、地貌野外观测 35
二、地貌图绘制 39
第三节 气象气候野外实习方法 43
一、气象观测方法 43
二、区域气候调查与小气候观测方法 48
第四节 水文野外实习方法 51
一、河流水文测验 52
二、水库与地下水的野外调查 58
第五节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61
一、土壤剖面性态的观测与描述 61
二、土壤样品和标本的采集 66
三、大比例尺土壤草图绘制 67
第六节 植被的野外实习方法 69
一、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69
二、植物群落无样地调查 74
三、植物群落生态序列调查 75
四、大比例尺植被图的绘制 77
五、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77
一、自然地理系统垂直分异野外实习 79
第七节 自然地理系统野外实习方法 79
二、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图绘制 80
第二篇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篇 87
第三章 嵩山地区地质 87
第一节 地层概况 87
一、太古界登封群 87
二、下元古界嵩山群 88
三、中元古界五佛山群 90
四、古生界寒武系 91
五、古生界奥陶系 92
六、古生界石炭系 92
八、中生界三叠系 93
七、古生界二叠系 93
九、新生界 94
第二节 构造形迹 94
一、盖层构造 94
二、基底构造 97
第三节 岩浆活动 97
一、嵩阳期岩浆活动 97
二、中岳期岩浆活动 98
第四节 区域地质发展简史 98
一、太古代早中期嵩箕古陆核形成 98
四、中晚元古代沉积盖层形成 99
二、太古代晚期统一古地块形成 99
三、早元古代地台式基底形成 99
五、早古生代广泛海侵和晚古生代煤层形成 100
六、中生代基本地貌格局形成 100
七、新生代现代地貌形成 100
第五节 矿产资源 100
一、煤矿 101
二、铝土矿 101
三、白云岩矿 101
四、磷矿 101
五、灰岩 101
七、矿泉水 102
六、麦饭石 102
第四章 嵩山地区地貌 103
第一节 区域地貌特征 103
一、基本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03
二、地貌结构呈条带状 104
三、古夷平面发育 104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 105
一、构造地貌 105
二、流水地貌 107
第三节 地貌发育简史 110
三、黄土与黄土地貌 110
四、喀斯特地貌 110
一、太古代地貌 111
二、元古代地貌 111
三、古生代地貌 111
四、中生代地貌 111
五、新生代地貌 111
第五章 嵩山地区气候 113
第一节 嵩山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 113
一、气温 113
二、降水 114
三、干燥度 116
四、风 117
第二节 嵩山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117
一、干旱 117
二、干热风 118
三、大风 119
四、暴雨与洪涝 119
第三节 农业气候资源 120
一、光能资源 120
二、热量资源 121
三、水分资源 122
一、流域和水系特征 124
第六章 嵩山地区水文 124
第一节 地表水 124
二、河川径流特征 125
三、主要河流简介 126
四、主要水库简介 128
第二节 地下水 129
一、水文地质条件 129
二、含水层分布及其富水性 130
第三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31
一、水资源概况 131
三、地下水动态及性质 131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132
第七章 嵩山地区土壤 135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35
一、土壤类型划分 135
二、土壤分布规律 137
第二节 主要土壤类型简介 139
一、棕壤 139
二、褐土 141
三、潮土 147
第一节 植被的植物区系及生活型谱 148
一、植物区系 148
第八章 嵩山地区植被 148
二、植物生活型谱 150
第二节 植被类型划分及分布 150
一、主要植被类型的划分 151
二、植被的分布 153
第三节 主要植被类型简介 154
一、栓皮栎林 154
四、山杨林 155
三、锐齿槲栎林 155
二、短柄枹林 155
五、化香林 156
六、槲树林 156
七、黄连木林 157
八、橿子栎林 157
九、人工侧柏林 157
十、人工油松林 157
十一、黄栌灌丛 157
一、用材植物 158
第四节 野生植物资源 158
二、野果植物 158
十三、胡枝子灌丛 158
十二、连翘灌丛 158
十四、牡荆灌丛 158
三、观赏植物 159
四、淀粉植物 159
五、油料植物 159
六、纤维植物 159
七、药用植物 159
八、牧草和饲料植物 160
九、芳香油植物 160
十、鞣料和染料植物 160
十一、有毒植物 160
一、区域自然地理综合特征 161
二、北部中低山亚区 161
第九章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系统 161
第一节 自然地理分区 161
三、中部河川亚区 162
四、南部低山丘陵亚区 162
第二节 土地类型 163
一、土地类型划分 163
二、各类土地类型的基本特征 164
附录1:嵩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参考路线和实习内容 167
附录2:剖面线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岩层真假倾角换算表 169
附录3:土壤pH混合指示剂和标准色阶配制 170
主要参考文献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