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生 文化全息中的审美与社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旗,金子强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6733208
  • 页数:4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人生根基的角度透析人类文化的传承,以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水准。

审美文化:美在生活 3

服装文化的现代视听 3

一、没有会着装的动物 3

1.服装超越动物原欲 3

2.服装是仪容的美神 4

二、穿衣究竟为了什么 5

1.夏娃摘下的一片树叶 5

2.“害羞”是一种文化情感 5

3.服装并非圣人的赐予 5

4.实用:服装起源的根本目的 6

6.炫耀:生殖崇拜的服装表达 7

5.避邪:饰物透露的原始思维 7

7.遮羞:男权社会的女性防范 8

8.认知:社会身份的标识符号 9

三、人是会包装的生灵 11

1.审美:着装是生活的“前台行为” 11

2.穿着:个性密码的识读卡片 12

3.性别:常说常新的服饰话题 14

4.男女:大相异趣的审美指向 15

5.互补:男女有别与“三NO主义” 17

四、缤纷服装与色彩心态 18

1.肤色:“天然服装”的诉说 18

2.色彩:民族心理的折射 19

3.“衣境”:社会对应的要求 23

1.传统:服装虚无 24

五、服装并非“身外之物” 24

2.反塑:心灵激励 25

3.着装:无声语言 25

4.个性:与众不同 26

5.审美:扬长避短 27

6.准则:和谐即美 28

7.奥妙:法无定法 29

六、多棱镜下的流行时装 29

1.时间:周期循环的“莱佛定理” 29

2.地域:时装流行的七个大圈 30

3.认同:时髦之风的数量比例 31

4.靓丽:摩登服装的女性风采 32

6.历史:中国女装的两次开放 35

5.铁证:女性优势的时装世界 35

7.世界:服装形态的变化趋向 38

8.结语:服装美的实质与展望 40

饮食文化的社会衍说 42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42

二、贯穿人类文明过程的饮食 43

1.“火烹”、“水烹”到“电烹” 44

2.谛听古人说吃喝 46

3.人神同嗜贿以食 47

4.菜系纷呈尽佳肴 49

三、渗透社会生活层面的饮食 52

1.治大国如烹小鲜 52

2.打仗也和吃饭一样 53

3.“吃”是巨大经济动力 53

4.饮食也是社会衡尺 54

四、显示人类特有精神领域的饮食 55

1.仓廪足而知礼节 55

2.荤素之食与性格 55

3.食物的“性寄寓”色彩 56

4.词林的“食”影弥漫 56

5.名著中的酒肴韵致 57

五、折射世间百态万象的饮食 58

1.吃中三昧 58

2.膳食小康 58

3.餐桌别味 59

4.食外天地 59

六、饮食与养生文化 60

1.少:人类因多食而早亡 61

2.准:食养不如胃养 62

3.净:不可一食无此君 62

4.素:“基本吃素,多走两步” 63

5.鲜:宁可吃仙桃一口 64

6.彩:形诸于外必有之于内 65

7.慢:一以当十有滋味 67

8.淡:平平淡淡才是真 68

9.乐:境由人作,境由心造 69

10.忌:有所为有所不为 71

11.疗:药食合一渊源长 73

12.误:人云何必亦云 74

13.诀:自古寿者有缘由 78

14.妙:天生丽质难自弃 79

15.变:养生新观念 80

建筑文化的审美视角 83

一、合而不同的和谐美 83

1.三大空间造型艺术 83

2.人类历史文化的标志 83

3.壮美与优美 85

4.纵深与凌空 86

5.木材与石材 88

6.境与物交融 91

7.“不变”与“常变” 93

二、凝目中国传统建筑 96

1.飞檐斗拱 97

2.等级秩序 98

3.精神寄寓 103

4.和谐之美 105

5.古塔之韵 107

三、谛听国外建筑语言 109

1.柱梁系统 110

2.拱券圆穹 111

3.梵国神采 112

4.麦克志得 114

5.神权的投影 115

6.畸形的珍珠 116

7.慵倦的精致 117

8.居住的机器 117

2.文化分量的艺术家 120

1.技人行业的雕塑匠 120

一、回眸古老塑形领域 120

雕塑文化的历史巡礼 120

3.立体艺术 121

4.因材施雕 123

5.静态芭蕾 125

6.情的物化 128

二、中国雕塑审美内涵 129

1.古朴与狞? 129

2.雄犷与生机 130

3.阳刚与阴柔 132

4.成熟与圆融 134

5.文弱与温婉 136

6.腐熟与衰退 138

1.生命的躯壳,“正面律”风格 140

三、外国雕塑艺术风格 140

2.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141

3.宗教的图解,教堂的附庸 142

4.人性的重振,雕塑的丰碑 144

5.“自我”的挖掘,广泛的笔触 146

6.流派风起,目迷五色 149

春城昆明的乡土情调 152

一、气候优势的春城 152

1.高原低纬,四季如春 152

2.气候优势,多重资产 153

3.蓝天白云,绿树青草 154

2.水影弥漫 156

二、遗迹犹存的水城 156

1.水气盎然 156

3.水桥佚事 157

4.水色山光 158

5.水景名胜 159

三、历史悠久的名城 161

1.“三合一”的名城 161

2.从“谷昌”到“拓东” 161

3.大理国的陪都 163

4.鄯阐城的遗痕 163

5.明代省府流韵 165

6.城墙外的繁喧 168

7.塔、观、寺的点滴 169

8.翠湖周围故事 171

9.革命风云存证 173

10.“至公堂”的箴言 175

四、急剧变化的古城 176

1.昆明城的气度 176

2.昆明城的色调 179

3.昆明城的声音 182

4.从轿子到轿车 183

5.从油灯到电灯 185

6.从茶馆到“水吧” 186

7.从“屌桶”到“卫生间” 187

1.“情”由“感”中生 193

一、“情”的剖析 193

生存文化:关注人生 193

情、恋、爱的理性目光 193

2.“情”离“欲”很近 194

3.人与“兽”有别 197

4.“情”需“堤”制约 198

二、“恋”的思考 200

1.扭曲的“单恋” 200

2.自卑的“暗恋” 201

3.难免的“失恋” 202

4.虚幻的“网恋” 203

三、“爱”的审视 204

1.爱情只属于人类 204

3.“爱”与“谊”有差异 205

2.爱情须指向“婚姻” 205

4.“爱”不同于“喜欢” 206

5.“爱”要担起责任 207

6.真爱常有凄美 208

四、择偶琐谈 208

1.审美的“合目的性” 209

2.“四不谈”与“六原则” 210

3.“四不要”与“五准则” 213

4.择偶的“八个参照” 217

5.文化冲撞“涉外婚” 220

五、修炼自己 222

1.婚姻斜线 222

3.人生总分 223

2.摇床原理 223

4.涵养自己 224

婚姻家庭的时代冲击 229

一、婚姻的审视 229

1.人生的大事 229

2.珍稀的缘法 230

3.人格的试纸 230

4.生命的链接 231

5.良缘有榜样 232

二、婚姻的挑战 232

1.攀升的离婚率 233

2.渐增的“丁克户” 233

3.失衡的性别比 233

三、“冲击波”解析 234

1.收入的天平 235

2.交往的半径 235

3.寿命的增长 236

4.“五高”的动荡 237

5.观念的变化 240

四、“情人潮”分剖 241

1.个性对压抑的反弹 242

2.社会宽容度的增大 242

3.“审美疲劳”的另一面 243

4.“媾和投资比”的降低 243

5.沟通方式的新便利 243

6.其他因素的影响 244

2.婚姻的多功能 245

1.童话中的描述 245

五、注目婚姻 245

3.婚姻的四支柱 248

4.婚姻的功利性 253

六、善待婚姻 256

1.分数的启示 256

2.几何的图形 257

3.油画的欣赏 258

4.会计的成本 261

5.包容的气度 263

七、建设自己 266

1.情感检验自测 266

2.夫妻关系准则 268

3.千万“珍惜现在” 269

4.“快乐”并非“幸福” 271

5.创新平淡生活 273

6.“单亲”、“再婚”家庭 275

7.“贤夫良妻”箴言 277

大学生活的学习思考 281

一、珍惜学习的最佳阶段 281

1.莫待无花空折枝 281

2.十五有志三十立 282

3.长江后浪推前浪 282

二、调适学习的心理指标 283

1.“太阳山”误区 283

3.“留神”即学问 284

2.“大人自己学” 284

三、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 285

1.纵横捭阖,相得益彰 285

2.知识载体,社会良心 286

四、观念与习惯决定命运 287

1.时机观念 287

2.香烟效应 288

3.木桶理论 288

4.蝴蝶效应 289

五、优化学习的各个环节 289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89

2.“听来的”变成“自己的” 290

4.好之不如乐之 291

3.“马上”、“厕上”与“枕上” 291

5.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 292

6.孙中山:平生爱书与女人 293

7.有侧重:原生经典与泛读 293

8.讲兼得:并重启迪与愉悦 294

9.选杂志:不读《读书》不读书 296

10.择刊物:注目“杂志之杂志” 298

六、大学学习的境界、运作 298

1.钱伟长:学习三境界 298

2.李敖:以写带动读 300

3.胡适:大胆地假设 301

4.文章:写得精粹些 301

1.大图书馆:信息的象征 302

2.大操场:意志的象征 302

七、校园文化的几个特色 302

3.大讲座:交流的象征 303

4.小沙龙:切磋的象征 303

八、学习生活的不结束语 304

1.“才、学、识、德”四美 304

2.创新就是“焊接” 304

3.记性,“悟”的基础 305

4.舍鱼而求熊掌 305

5.乱七八糟地读 305

6.颠三倒四地想 305

7.没完没了地写 306

8.无遮无拦地侃 306

1.人是亚文化的具象载体 307

2.军营与大学的不同色彩 307

一、色彩各异的亚文化圈 307

亚文化圈与大学风骨 307

二、大学亚文化的价值理念 308

1.培育“学养”的殿堂 308

2.自由与创新的价值理念 309

3.关注社会的人间情怀 310

4.追求真理的独立意志 311

5.善于协作的独处品格 312

三、大学理念体现者的品格 313

1.校长是身体力行的领头人 313

2.教授是社会正义的关注者 313

3.学生是崇高理念的怀抱者 314

1.知识折旧率的变化 316

现代社会与人格定位 316

一、现代社会的挑战 316

2.人才类型要求的变化 317

3.从“前喻”到“并喻”、“后喻”的变化 319

4.“家”的挑战 322

二、现代人的人格定位 323

1.角色人的二重定位:三句箴言与三个“不能” 324

2.经济人的“效应最大化”:三个支点 334

3.优秀人的境界水准:四项原则 336

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346

一、语言:不单是巧舌如簧 346

1.语境与语码:在什么山唱什么歌 347

2.说话要“对路”:话不投机半句多 351

3.内容要新鲜:说的比唱的好听 352

4.语言当提炼:语不感人死不休 353

二、文字:一枝一叶总关情 355

1.字迹也是魅力 355

2.文采就是沟通 356

三、体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357

1.熟视无睹的“语言” 358

2.身势动态无声语 359

3.道是无言却有言 367

4.仪表标志显信息 370

5.滴滴水中见真如 376

6.不是章句亦传情 378

1.酒外有音 384

一、酒与《水浒》群豪 384

传统文化与《水浒》男女 384

2.酒中褒贬 385

二、《水浒》的女性观 385

1.“贞妇”与“淫娃” 385

2.宽宥了妓女 386

3.可怜的仆妇 387

4.“女杰”也悲哀 387

先进文化的百年追寻——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对“先进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389

一、民主文化向君主文化的轰击 390

1.“君与民不两立” 390

2.重“反封”,轻“反帝” 390

三、马列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脊梁 391

1.时代的两大任务 391

1.“除国贼”并“争国权” 391

2.“二律背反”的困惑 391

二、爱国主义对西方列强的抗争 391

2.中共指引的方向 392

公权制约的外律与内律 394

一、公权制约的外在监督 394

1.“民主”是根本的法宝 395

2.程序比制度更重要 396

3.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397

二、公权制约的社会内律 398

1.职业权力界限意识 398

2.知识分子:社会良心 398

3.政府官员境界台阶 399

1.道德境界的提升 400

三、公权制约的人格建设 400

2.人性因素的思考 402

3.人格水准的层次 405

地域文化:桑粹情结资源统筹与人文生态 411

一、民族地区资源及开发的回顾与思考 411

1.风景这边独好 411

2.数罟齐入洿池 412

3.“资源统筹”反思 413

二、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经验 414

2.重大资源股份制开发的经验 415

3.以点带面的鲁奎山模式 415

1.“三结合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415

4.“三个效益”统筹的发展路子 416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 416

1.富民利民 416

2.效益均衡 416

3.市场导向 417

4.法制保障 417

地域文化与村落产业 418

一、云南文化的负面因素对滇西民族村落旅游开发的制约 418

1.立体气候下的坝子文化——影响滇西民族村落手工业的提高和发展 418

2.资源王国中的边缘文化——妨碍滇西民族村落产业发展正确自我定位与体系的构建 419

3.封闭的移民文化——制约滇西民族村落产业的持续推进和文化吸纳 420

4.历史悠久的村镇文化——造成小镇心态与创新的惰力 421

二、经营现代新兴民族村落产业 422

1.丽江纳西族白沙乡的旅游系列产业 423

2.德钦藏族明永村的冰川景观观光业 425

湘楚文化与青年任弼时的价值选择 427

一、南北文化融溶下的“湘学学风”——早年任弼时求实精神的社会土壤 427

1.文化碰撞:人才辈出的社会土壤 427

2.人物风骨:走向革命的传统感召 429

二、东西文化冲突下的湘阴世风——少年任弼时开放思想的文化濡染 430

1.东西冲突:寻求出路的形势压力 430

2.打破封闭:注目世界的开放取向 431

三、实业救国的憧憬破灭——青年任弼时爱国情怀的更张 432

1.旧梦初醒:“棉铁主义”的重新审视 432

2.劳工神圣:英雄崇拜的改弦更张 434

1.走出国门,求取马列主义真经 435

四、青年革命家理论根基的奠定——“莫斯科东方大学”的三年陶冶 435

2.骆驼精神,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436

3.蝴蝶效应,人物研究应重视“根芽” 437

巴蜀文化与邓小平的伟人情怀 439

一、“生命突围”的巴蜀传统 439

1.“走出桑梓”的文化基因 440

2.“面向世界”的时代风潮 440

二、笃志务实的乡土情怀 441

1.求实精神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航标 441

2.现实态度的表达: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442

3.笃实人格的彰显: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42

三、忍辱负重的川人精神 443

1.善于负重的性格传统 443

4.务实理念的坚守: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443

2.三落三起的革命意志 444

巨人的足迹——注目毛泽东 447

一、毛泽东早年的道路 448

1.风雨如磐的年代:伟人出生的背景 448

2.鹰击长空的情怀:毛泽东成长的岁月 449

二、毛泽东晚年的心事 455

1.壮心不已的追求: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 457

2.独辟蹊径的道路:理论思考与道途探索 466

3.深谋远虑的设计:形势忧虑与大破大立 472

时代酵化下的边陲土司——傣族革命家刀安仁的社会全息价值 481

1.铁壁关抗英 482

2.时代全息率 482

一、从守土情结到反帝抗争 482

二、从“叛逆土司”到革命先驱 483

1.“如斯沉沦,国将不国” 483

2.腾越起义,傣族都督 485

三、橡胶眼界的文化涵义 486

1.社会人物与文化土壤 486

2.“橡胶母树”的百年根基 487

四、实业精神的现代启示 488

1.惊世骇俗的边疆实业 488

2.将历史还给历史 488

五、失败英雄的历史思考 489

1.“越是高尚就越是不幸” 489

2.时代风潮的“大音稀声” 490

后记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