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4
第一章 建置 地理 17
第一节 镇境位置及变迁 17
一、镇境位置 17
二、境域变迁 17
第二节 行政设置 17
一、清代以前建置沿革 17
第三节 村级组织 18
一、保甲制 18
三、新中国建立后建置沿革隶属 18
二、民国时期建置沿革 18
二、村组制 19
三、社队制 19
四、村民委员会 村民小组 21
第四节 地质 地貌 23
一、地质 23
二、地貌 23
第五节 土壤 植物 动物 23
一、土壤 23
二、植物 24
三、动物 24
二、气候要素 25
一、四季气候 25
第六节 气候 25
三、气象灾害 26
第七节 河道 26
第二章 行政村概况 28
第一节 西湖村 28
第二节 埝桥村 28
第三节 公道村 29
第四节 柏树村 29
第五节 谷营村 29
第六节 新房村 29
第七节 马路村 29
第十一节 张岭村 30
第十二节 滨湖村 30
第八节 石榴村 30
第十节 五里桥村 30
第九节 楼庄村 30
第十三节 塘湾村 31
第十四节 九井村 31
第十五节 同兴村 31
第十六节 梅岭村 31
第三章 人口 计划生育 32
第一节 人口 32
一、人口总量 32
二、人口变动 33
三、人口结构 34
第二节 计划生育 37
一、晚婚晚育 37
二、节制生育 38
三、优生优育 39
第四章 镇村建设与建筑业 40
第一节 集镇建设 40
一、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40
二、街道建设 41
第二节 农村建设 43
一、农舍建设 43
一、管理机构 44
二、用地管理 44
二、村庄建设 44
第三节 土地管理 44
三、村组道路建设 44
三、土地征用 46
四、土地清查 46
第四节 建筑安装 47
一、建筑队伍 47
二、建筑安装工程 47
三、经营管理 48
二、污染治理 50
一、污染状况 50
第五节 环境保护 50
第五章 农业 51
第一节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51
一、土改前土地占有状况 51
二、土地改革 52
三、农业合作化 53
四、人民公社化 54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5
第二节 粮油作物种植 56
一、面积 产量 56
二、耕作制度 57
三、品种改良 58
四、栽培技术 59
五、肥料 60
第三节 农机具 61
一、传统农具 61
二、农业机械 62
三、农机具管理 64
第六章 多种经营 65
第一节 林业 66
一、林木种类 66
一、家畜 68
第二节 畜禽业 68
三、林木保护 68
二、植树造林 68
二、家禽 70
三、疫病防治 72
第三节 渔业 72
一、养殖 73
二、捕捞 73
三、管理 74
第四节 副业 75
一、蔬菜瓜类种植 75
二、栽桑养蚕 75
三、其他副业 77
一、干支河道治理 79
第七章 水利 79
第一节 干支河道治理 塘坝水库修筑 79
二、塘坝修筑 80
三、水库修筑 81
第二节 圩堤修筑 81
第三节 机电灌排 84
一、灌排工程 84
二、灌区调整 86
第四节 涵闸建设 86
一、涵闸分布 86
二、涵闸建设与维修 87
第五节 农田水利 88
一、干、支、斗、农渠修筑 89
二、农田三沟配套 90
三、平整土地 90
第六节 滩地围垦 91
一、全庄滩 91
二、滨湖滩 91
三、东风滩 92
四、常庄滩 92
第七节 防汛抗旱 92
一、组织机构 92
二、抗大灾纪实 94
二、工程管理 97
三、水费征收 97
第八节 水利管理 97
一、管理机构 97
第八章 工业 99
第一节 镇(乡)办工业 100
一、发展概况 100
二、主要企业简介 101
第二节 村、单位、个体私营工业 102
一、发展概况 102
二、主要村办企业简介 103
一、发展概况 105
第三节 驻镇县属工业 105
二、主要企业简介 106
第四节 工业管理 107
一、管理机构 107
二、企业经营管理 107
三、企业调整与改制 109
第九章 交通 邮电 110
第一节 古道 公路 桥梁 110
一、古道 110
二、公路 110
三、桥梁 111
三、港口 113
四、渡口 113
第二节 航道 船闸 港口 渡口 113
二、船闸 113
一、航道 113
第三节 水陆运输 114
一、运输工具 114
二、客运 115
三、货运 115
二、邮政设施 116
一、邮路与投递 116
第五节 邮政 116
三、运输市场管理 116
一、管理机构 116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16
二、公路养护 116
三、邮政业务 117
第六节 电信 118
一、电话 118
二、电报 118
第十章 商业 119
第一节 商业所有制 119
一、国营商业 119
二、供销合作社 119
第二节 商品购销 120
一、生产资料购销 120
三、公私合营 120
五、私营个体商业 120
四、集体合作 120
二、生活资料购销 121
第三节 粮油购销 122
一、粮食购销 122
二、油料购销 122
三、饲料购销 122
一、饮食业 123
二、废品回收 123
第五节 饮食 服务 123
第四节 土特产品 123
四、粮食储存 123
一、土特产品收购 123
二、服务业 124
第六节 集市贸易 124
一、传统集市 124
二、农贸市场 125
三、畜禽市场 125
一、财政体制 126
二、财政收支 126
第一节 财政 126
第十一章 财税 金融 126
三、财政监督 127
第二节 税务 127
一、税制演变 127
二、田赋 农业税 128
三、工商各税 129
四、税务管理 131
第三节 金融 131
一、金融机构 131
二、存款 132
三、贷款 133
四、公债 133
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34
第十二章 政权 政协 13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134
二、工作活动 136
第二节 地方行政机关 136
一、旧时镇(乡)级机关 136
二、新中国成立后镇(乡)级机关 136
第三节 人民政协 139
一、政协组织 139
二、政协活动 140
第四节 公安 司法 140
一、公安 140
二、司法 141
第五节 民政 142
一、拥军优属 142
二、救济赈灾 142
三、社会福利 143
四、婚姻登记 143
五、扶贫工作 144
六、殡葬改革 144
第六节 干部、职工管理 144
一、干部管理 144
二、职工管理 145
三、工资福利 145
四、离休退休 146
第十三章 党派群团 14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公道镇组织 147
一、组织机构 147
二、主要活动 14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公道镇组织 147
一、组织机构 147
二、党代表大会 151
三、组织建设 152
四、思想建设 152
五、宣传活动 152
七、统一战线 153
六、纪律检查 153
第三节 社会团体 154
一、职工团体 154
二、农民团体 154
三、青少年团体 154
四、妇女团体 155
五、工商团体 156
第十四章 军事 157
第一节 兵役 157
一、募兵制 157
二、征兵制 157
一、清代驻军 158
第二节 驻军 158
二、民国时期驻军 158
四、义务兵役制 158
五、预备兵役 158
三、志愿兵役制 158
第三节 地方武装 159
第四节 民兵 159
一、民兵组织 159
一、民兵活动 160
第五节 战事 160
第十五章 文化 体育 163
第一节 文学艺术 163
一、民间文艺 163
二、文艺宣传 164
三、著述 165
四、书画艺术 165
第二节 文化站 戏剧电影 广播电视 166
一、文化站 166
二、戏剧电影 166
三、广播电视 167
第三节 图书 档案 167
一、图书 167
二、档案 168
第四节 古遗址 古墓葬 纪念物 168
一、古遗址 168
三、纪念物 169
二、古墓葬 169
第五节 体育 170
一、群众体育 170
二、学校体育 170
三、竞赛活动 170
第十六章 科技 能源 172
第一节 科技机构 队伍 172
一、科技机构 172
二、科技队伍 172
二、技术培训 173
一、科技宣传 173
第二节 科普活动 173
三、职称评定和考核聘用 173
三、科技推广运用 174
第三节 科技成果 174
第四节 能源 174
一、电力 174
二、沼气 175
三、燃料 176
第十七章 教育 177
第一节 旧式教育 177
一、义学 177
二、私塾 177
二、小学教育 178
第二节 幼儿 小学教育 178
一、幼儿教育 17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180
一、普通中学 180
二、农业中学 181
第四节 成人教育 181
一、农民业余教育 181
二、职工业余教育 182
第五节 教师 182
一、教师队伍 182
二、教师素质 182
三、教师待遇 183
二、教育设施 184
第六节 管理与设施 184
一、教育管理 184
三、教育经费 185
第十八章 卫生 186
第一节 医疗机构 队伍 186
一、机构 186
二、队伍 186
第二节 医疗技术 187
一、中医 187
二、西医 187
一、公费医疗 188
第四节 医疗制度 188
二、劳保医疗 188
一、中药 188
第三节 药物 188
二、西药 188
三、合作医疗 189
第五节 疾病防治与妇幼保健 189
一、疾病防治 189
二、妇幼保健 190
第七节 卫生管理 191
一、管理机构 191
二、医药管理 191
二、饮用水卫生 191
一、环境卫生 191
第六节 环境卫生及饮用水卫生 191
三、经费 192
第十九章 民情 习俗 宗教 193
第一节 人民生活 193
一、农民生活 193
二、职工生活 195
第二节 习俗 196
一、岁时习俗 196
二、礼仪习俗 197
三、生产习俗 200
第三节 宗教 200
一、佛教 200
三、基督教 201
二、道教 201
第四节 帮会 会道门 202
一、帮会 202
二、会道门 202
第五节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203
一、方言 203
二、谚语 206
三、歇后语 208
第六节 奇闻 轶事 传说 208
一、奇闻 208
三、传说 209
二、轶事 209
第七节 俗信 社会风尚 210
一、俗信 210
二、社会风尚 210
第二十章 人物 212
第一节 人物传略 212
第二节 人物表 218
一、革命烈士 218
二、先进人物 218
三、本籍在外地的乡(局、营)级以上干部、工程师、科研人员 219
附录 220
编后记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