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论文 1
导言 3
第一章 “假定性”概念讨论 7
一 以“假”当“真”的“契约” 7
二 “广义假定性”与“狭义假定性” 12
三 “情境”与“情感”、“空间”与“人” 16
“假定性”的问题实质 18
一 三十年前的一场争论 21
第二章 突破“环境时空”的真实意义 21
二 “假定性”在中国舞台上的“误区” 27
三 突破“环境时空”进入“深层情感” 32
第三章 戏剧演出心理时空的建构 38
一 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模糊界线 38
二 “组合型戏剧演出时空系统” 44
三 戏剧舞台上的“蒙太奇原则” 49
第四章 表现性舞台意象的创造 57
一 象征、意象、表现 57
二 哲理、诗情、美的形式 63
三 舞台意象创造中的另一种“美” 69
第五章 “假定性”与“二度创作” 76
一 导演“活在舞台上” 76
二 “非现实逻辑”中的表演 80
三 观众的创造性接受 84
第六章 “小剧场”中的“假定性” 89
一 “小剧场”与戏剧的生存 89
二 空间的“开放”与“共享” 93
三 “假定性”本质的直率袒露 97
四 小剧场的“放大效应” 100
第七章 “假定性”与民族戏剧传统 105
一 大师们的“慧眼” 105
二 戏曲假定性的特征、目的、缺陷 108
三 东西方戏剧艺术的融合 112
结语 116
第二篇 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导演阐述 119
让戏剧的胸怀宽广一些——《魔方》导演随想 121
“根”的意蕴——《山道回旋曲》导演构想 131
血腥、残酷与美——《浴血美人》导演断想 136
生命对死亡的悲壮挑战——《保尔 柯察金》导演阐述 142
南方寻“梦”——赴穗、沪排戏导演追述 148
让《雷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雷雨》导演构思丁 154
呼唤“诗意”——《爱情泡泡》导演断想 168
寻回生命激情——《绿房子》导演阐述 174
在演出创造中与大师对话——《安娜 克里斯蒂》导演说明 182
在心中建造更雄伟的大厦——《男儿有泪》导演随想 190
于熊熊大火中燃烧出未来——《中国制造》导演说明 194
荒谬而又富于诗意的“花园”——《屋外有花园》导演随笔 201
遭遇法西斯与灵魂拷问——《死亡与少女》导演补白 205
当绞索高悬在头顶——《萨勒姆的女巫》导演阐述 214
思辨、良知与艺术挑战——《哥本哈根》导演谈 221
心灵的潜流——关于《普拉东诺夫》的对话 228
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导演的话》撷萃 236
第三篇 主流戏剧、经典示范、非赢利性——研究评论 247
关于话剧与观众的几点思考 249
演出中的间离效果 254
运动、节奏与人物情感——苏联电影《湖畔奏鸣曲》赏析 264
实验戏剧的共享空间 268
关于川剧《四川好人》的非戏曲化 274
试析“徐晓钟模式” 279
舞台上的戏剧经典——德国戏剧印象 295
“情”的魅力和“情”的局限——上海晋京剧目中情感处理辨析 303
荒原上空的飞翔——《荒原与人》的实验性意义 309
“每走十步就有一个剧院”——感悟俄罗斯戏剧 313
戏剧的生命在于演出创造——看《吝啬鬼》的当代演绎 319
听曹禺先生谈《雷雨》 322
拉开大幕的美国戏剧 325
“爱美的”澳门戏剧 335
超越“环境”向“表现”开掘——王履玮舞美设计的价值追求及其启发性意义 338
“小”剧场、“大”空间——再谈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质 346
美国戏剧的“商业”与“非赢利” 353
戏剧新时尚与阅读经典 365
反叛、融入、异化——关于“主流”与“实验”的漫谈 368
主流戏剧、经典示范、非赢利性——关于国家话剧院艺术定位的思考 375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