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路基本定律和二端电阻性元件 1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 1
1-1-2 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 2
1-2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1-2-1 电流 3
1-2-2 电流的参考方向 4
1-3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5
1-3-1 电压(电位差) 5
1-3-2 电压的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 6
1-3-3 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 7
1-3-4 电动势 8
1-4 功率和能量 9
1-4-1 功率 9
1-4-2 能量 10
1-5 一些常见的电路变量的波形 11
1-5-1 常量 11
1-5-2 直线函数 11
1-5-3 正弦波 12
1-5-4 指数函数 13
1-5-5 衰减正弦波 13
1-5-6 单位阶跃函数 13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
1-6-1 一些有关的电路术语 16
1-6-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7
1-6-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9
1-7 电阻元件 21
1-7-1 线性电阻元件 22
1-7-2 非线性电阻元件 23
1-8-1 电压源 26
1-8 独立电源 26
1-8-2 电流源 28
习题 31
第二章 简单电路和多端电阻性元件 35
2-1 二端等效电路的概念 35
2-2 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与混联 36
2-2-1 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 36
2-2-2 线性电阻元件的并联 38
2-2-3 线性电阻元件的混联 41
2-3 平衡电桥电路,线性电阻元件的Y-△联接等效变换 44
2-3-1 平衡电桥电路 44
2-3-2 线性电阻元件的Y-△联接等效变换 46
2-4 独立电源与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或并联 50
2-4-1 戴维宁电路、诺顿电路及其等效变换 50
2-4-2 其它联接的情况 53
2-5-1 实际器件简介 57
2-5 运算放大器 57
2-5-2 作为电路元件的运算放大器 58
2-5-3 简单电路分析的例子 59
2-6 受控电源 61
2-6-1 四种形式的受控电源 62
2-6-2 受控电源的功率、有源性 65
2-6-3 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的比较 66
习题 70
第三章 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77
3-1 电网络的2b方程 77
3-1-1 支路方程 77
3-1-2 KCL方程的独立性 78
3-1-3 KVL方程的独立性 79
3-2 支路分析法 82
3-2-1 支路电流方程 83
3-2-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 85
3-3 节点分析法 86
3-3-1 节点电压方程 87
3-3-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分析法 90
3-4 网孔分析法 92
3-5 回路分析法 95
3-5-1 回路电流方程 96
3-5-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分析法 98
习题 99
第四章 网络定理 104
4-1 叠加定理 104
4-1-1 叠加定理及其证明 105
4-1-2 应用举例 106
4-1-3 应用叠加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 110
4-2 替代定理 111
4-3-1 戴维宁定理及其证明 113
4-3 戴维宁定理 113
4-3-2 应用举例 115
4-3-3 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 119
4-4 诺顿定理 122
4-5 互易定理 125
习题 129
第五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136
5-1 电容元件 136
5-1-1 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137
5-1-2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 140
5-1-3 电容的贮能 141
5-2 电容的串联与并联 142
5-2-1 非零初始电压电容元件的等效电路 142
5-2-2 电容的串联 142
5-2-3 电容的并联 143
5-3 电感元件 144
5-3-1 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145
5-3-2 电感电流的连续性 146
5-3-3 电感的贮能 147
5-4 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148
5-4-1 非零初始电流电感元件的等效电路 148
5-4-2 电感的并联 149
5-4-3 电感的串联 150
5-5 实际电容器和电感器 151
5-5-1 实际电容器 151
5-5-2 实际电感器 151
习题 151
第六章 一阶电路 155
6-1 零输入响应 155
6-1-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5
6-1-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61
6-2 零状态响应 164
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64
6-2-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71
6-3 全响应 174
6-3-1 全响应的计算 174
6-3-2 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 175
6-4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78
6-4-1 三要素的确定 179
6-4-2 三要素法求解响应举例 181
习题 185
第七章 二阶电路 193
7-1 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3
7-1-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3
7-1-2 RLC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00
7-2 RL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04
7-3 RLC电路的全响应 207
7-4 电路的对偶性 208
习题 210
第八章 正弦稳态分析 212
8-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212
8-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12
8-1-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214
8-1-3 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215
8-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取虚部算子Im[ ]的性质 217
8-2-1 复数 217
8-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219
8-2-3 取虚部运算算子Im[ ]的性质 222
8-3 正弦稳态下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225
8-3-1 电阻元件 225
8-3-2 电感元件 227
8-3-3 电容元件 229
8-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33
8-5 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模型 236
8-5-1 二端网络阻抗和导纳的定义 236
8-5-2 三种基本元件的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模型 237
8-5-3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238
8-5-4 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质 242
8-5-5 串联和并联相量模型的等效互换 244
8-6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247
8-7 相量图、位形图及其应用 253
8-7-1 相量图和位形图 253
8-7-2 结合相量图、位形图求解正弦稳态电路 255
8-8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258
8-8-1 瞬时功率 258
8-8-2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259
8-8-3 复功率 266
8-8-4 功率因数的提高 267
8-9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70
8-10 谐振电路 271
8-10-1 串联谐振电路 271
8-10-2 并联谐振电路 277
习题 280
第九章 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 289
9-1 耦合电感元件 289
9-1-1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89
9-1-2 同名端 292
9-2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296
9-2-1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96
9-2-2 去耦等效电路 298
9-3-1 初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12 304
9-3 空芯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304
9-3-2 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21 305
9-4 理想变压器 307
9-4-1 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307
9-4-2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 309
习题 312
第十章 三相电路 316
10-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316
10-1-1 对称三相电源,对称三相负载 316
10-1-2 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 317
10-2 对称三相电路分析 319
10-2-1 对称三相电路线量与相量的关系 319
10-2-2 Y-Y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23
10-2-3 △-△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25
10-2-4 复杂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26
10-3 不对称三相电路分析 328
10-4-1 三相电路的功率 332
10-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332
10-4-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334
习题 335
第十一章 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339
11-1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340
11-1-1 傅里叶级数 340
11-1-2 几种对称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 342
11-2 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及平均功率 345
11-2-1 有效值 345
11-2-2 平均值与均绝值 345
11-2-3 平均功率 346
11-3 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347
11-4 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 352
11-4-1 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源 352
11-4-2 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分析 354
习题 357
第十二章 双口网络 360
12-1 双口网络概念 360
12-2 双口网络的Y参数 361
12-3 双口网络的Z参数 364
12-4 双口网络的H参数 366
12-5 双口网络的T参数 368
12-6 双口网络的联接 372
12-6-1 双口网络的串联 372
12-6-2 双口网络的并联 373
12-6-3 双口网络的级联 376
12-7 有端接双口网络的分析 378
12-7-1 有端接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 379
12-7-2 对称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与传播系数 379
习题 382
13-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386
13-1 拉普拉斯变换 386
第十三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386
13-1-2 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 387
13-2 利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氏逆变换 391
13-3 运算法 394
13-3-1 KCL与KVL方程的运算形式 394
13-3-2 电路基本元件的运算模型 395
13-3-3 运算阻抗与运算导纳 396
13-3-4 运算电路,线性电阻电路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398
13-4 网络函数 402
13-4-1 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分类 402
13-4-2 网络函数的确定 404
13-4-3 网络函数与正弦稳态响应 405
习题 407
14-1 磁路及铁磁材料的磁特性 409
14-1-1 磁路的概念 409
第十四章 磁路和交流铁芯线圈 409
14-1-2 铁磁物质的磁特性 410
14-2 磁路的基本定律 414
14-2-1 基尔霍夫磁通定律(第一定律) 415
14-2-2 基尔霍夫磁位差(磁压)定律(第二定律) 415
14-2-3 磁路的欧姆定律 416
14-3 直流磁路的计算 418
14-3-1 无分支磁路的计算 418
14-3-2 对称分支磁路的计算 420
14-4 交流铁芯线圈 422
14-4-1 线圈电压与磁通的关系 422
14-4-2 交流铁芯线圈的非线性特性 423
14-4-3 铁芯线圈磁路的功率损耗 424
习题 426
附录 部分习题答案 428
参考文献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