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通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瞿林东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3034573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8章,论述了史学的基本特征、介绍了史学的家族,评介了史家有角色和史学的品格、史学批评的社会意义,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发展趋势等。本书为大学生、研究生教材。

一 中国史学的世界意义 1

绪论——从两个话题说起 1

二 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 7

第一章 史学——人们认识历史的路径 13

第一节 史书与认识历史 13

一 “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13

二 “史官不绝,竹帛长存” 15

三 前贤论说读史方法 16

第二节 认识历史,路在何方? 18

一 探究天与人及天人之际 18

二 会通古与今及古今之变 26

三 人意、时势和事理 32

一 明治乱得失 36

第三节 人们为什么要认识历史? 36

二 彰往而察来 39

三 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43

第二章 史学——人生之伴侣与社会之要道 46

第一节 史学是人生的忠实伴侣 46

一 史学家笔下的芸芸众生 46

二 治身与治世 50

三 蓄德与明道 56

第二节 史学记录了社会进步的轨迹 63

一 “桃花源”里的启示 63

二 史学与治国安邦 65

三 史学与文明进程 72

第一节 史学与历史经验 76

一 千古史家说兴亡 76

第三章 史学——人类的一个精神家园 76

二 政治家的史学自觉 85

第二节 史学与历史智慧 92

一 历史与历史智慧 92

二 史学与历史智慧 93

三 现实运动与历史智慧 94

四 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 96

第三节 史学与民族精神 97

一 自强不息的革新进取精神 97

二 历史文化认同的优良传统 98

三 关注国家盛衰、社会治乱的忧患意识 105

第四节 史学与文化积累 111

一 史学与文化发展 111

二 史学与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116

第五节 史学与历史教育 127

第四章 史书的家族 132

第一节 中国史书的特点 132

一 记述的连续性 132

二 内容的丰富性 133

三 形式的多样性 134

第二节 正史、野史和家史 138

一 庄严的正史 138

二 灵活的野史 139

三 纷繁的家史 142

四 国史、野史、家史的是非 144

第三节 史学名著的魅力 150

一 永驻的青春——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的魅力 150

二 时代的启示——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的魅力 156

第一节 史家的角色与责任 161

一 史家的个人角色 161

第五章 史家的角色和史学的品格 161

二 史家的社会责任 163

第二节 史学的品格 165

一 求历史之真实 165

二 为社会之所用 167

三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 171

第三节 信史原则与功能信念的一致性 173

一 关于信史原则 173

二 关于功能信念 174

第六章 走进史学的理论园地 176

第一节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176

第二节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 181

一 多种存在形式 181

二 深入探索的连续性 184

三 未尝离事而言理 190

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大势 194

一 从史学意识到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 195

二 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的提出 198

三 史学批评的繁荣和理论形式的丰富 203

四 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和嬗变 206

第四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211

一 2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 211

二 唯物史观推动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 212

三 21世纪的中国史学怎样运用和丰富唯物史观 214

四 唯物史观之误解的辨析 216

第七章 史学批评的社会意义 223

第一节 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 223

一 比较——一个古老的批评方法 223

二 在比较中发展史学批评理论 226

三 史学批评的活力 228

第二节 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 230

一 批评之批评的历史 230

二 批评之批评的是非 232

三 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 234

第三节 史学批评的社会意义 237

一 史学家和史学批评 237

二 政治家和史学批评 239

三 思想家、教育家和史学批评 241

第八章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现状与发展趋势 244

第一节 中国史学的遗产 244

一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45

二 历史理论的积累 248

三 史学理论的成就 253

一 基本规律 259

第二节 基本规律和优良传统 259

二 优良传统 260

第三节 中国史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261

一 现状与趋势 261

二 应当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263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中国史学前景 264

一 客观趋势和主观心态 264

二 人本思想传统和知识经济时代 265

三 继承、发扬中国史学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 267

后论——我的史学观 271

一 登崇楼绝顶,望尽天涯路 271

二 认识历史和认识史学 272

三 史学批评和史学发展 275

主要参考文献 277

跋语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