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自动识别技术 1
1.1.1 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 1
1.1.2 自动识别技术的主要特征 2
1.1.3 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方法 3
1.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12
1.2.1 指纹识别技术 12
1.2.2 DNA识别技术 18
1.2.3 语音识别技术 18
1.2.4 虹膜识别技术 21
1.2.5 视网膜识别技术 23
1.2.6 面相识别技术 24
1.2.7 签名识别技术 26
1.2.8 掌形识别技术 27
1.2.9 常用生物识别技术的比较 27
1.3 条形码识别技术 29
1.3.1 条形码的发展历程 29
1.3.2 条形码的技术特点 31
1.3.3 条形码编码规则 31
1.3.4 条形码的标准 35
1.3.5 条形码的分类 37
1.3.6 常用条形码 40
1.3.7 条形码的用途 44
1.4.1 RFID的发展历程 45
1.4 射频识别技术 45
1.4.2 RFID的技术优势 47
1.4.3 RFID的应用领域 50
1.4.4 RFID的应用现状 52
1.4.5 RFID的发展瓶颈 55
1.4.6 RFID的发展方向 57
第2章 RFID技术原理 58
2.1 RFID系统的组成与特征 58
2.1.1 RFID系统的组成 58
2.1.2 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 60
2.1.3 RFID系统的性能指标 63
2.1.4 RFID系统的分类 66
2.2 RFID技术的物理学原理 68
2.2.1 与RFID相关的电磁场理论 68
2.2.2 能量耦合和数据传输 70
2.2.3 反向散射调制的能量传递 72
2.2.4 数据传输方式 73
2.3 数据的完整性 74
2.3.1 校验和法 74
2.3.2 干扰与抗干扰 76
2.3.3 识别率与误码率 77
2.4 多标签同时识别 77
2.4.1 空分多路法 78
2.4.3 时分多路法 79
2.4.2 频分多路法 79
2.5 数据的安全性 81
2.5.1 安全攻击与安全风险 82
2.5.2 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 84
2.5.3 相互对称的认证 85
2.5.4 利用导出密钥的认证 86
2.5.5 加密的数据传输 86
2.5.6 RFID安全技术 89
2.5.7 RFID安全发展建议 91
第3章 RFID系统的基本部件 93
3.1 射频标签 93
3.1.1 概述 93
3.1.2 射频标签的分类 94
3.1.3 射频标签的构造形式 101
3.1.4 射频标签的芯片 104
3.1.5 射频标签信息的写入方式 107
3.1.6 双频标签和双频系统 107
3.1.7 射频标签的制作及封装 110
3.1.8 射频标签的发展趋势 114
3.2 读写器 116
3.2.1 读写器的功能与特征 116
3.2.2 读写器中的数据流 117
3.2.3 读写器的基本构成 118
3.2.4 读写器的结构形式 119
3.2.6 读写器的发展趋势 122
3.2.5 读写器的设计与制造 122
3.3 天线 123
3.3.1 天线的性能要求 124
3.3.2 天线的主要参数 125
3.3.3 天线的结构形式 126
3.3.4 天线的连接 127
3.3.5 天线的配置 128
3.3.6 天线的设计与制造 129
第4章 RFID标准体系 131
4.1 概述 131
4.1.1 RFID标准的推动力 131
4.1.2 RFID标准化组织 133
4.1.3 RFID标准体系结构 141
4.2 泛在识别中心标准体系 144
4.2.1 泛在识别码 144
4.2.2 泛在通信器 146
4.2.3 信息系统服务器 149
4.2.4 ucode解析服务器 149
4.2.5 ucode标签分级 150
4.3 EPCglobal标准体系 152
4.3.1 EPC系统的特点 152
4.3.2 EPCglobal标准总览 152
4.3.3 EPC编码体系 156
4.3.4 EPC标签 160
4.3.5 EPC系统 161
4.4 ISO/IEC标准体系 169
4.4.1 ISO/IEC标准总览 169
4.4.2 ISO/IEC 18000 171
4.4.3 ISO/IEC 10536 172
4.4.4 ISO/IEC 15693 173
4.4.5 ISO/IEC 14443 175
4.4.6 三大编码体系的区别 178
第5章 RFID应用系统的构建 180
5.1 选择标准 180
5.1.1 RFID系统的技术参数 180
5.1.2 RFID的选择标准 181
5.1.3 运行环境与接口方式 183
5.1.4 信息处理系统模型 188
5.2 频率选择 191
5.2.1 使用的频率范围 191
5.2.2 工作频率与应用范围 194
5.2.3 使用频率选择 196
5.2.4 我国频率分配现状 197
5.3 系统部件选择 197
5.3.1 全球RFID研发厂商 198
5.3.2 标签的选择 198
5.3.3 读写器的选择 200
5.4 RFID的启用过程 203
5.4.1 面临的挑战 203
5.4.2 起步阶段 204
5.4.3 测试和验证阶段 209
5.4.4 试点实施阶段 210
5.4.5 实施阶段 211
5.5 系统测试与评估 213
5.5.1 RFID测试体系与规范 213
5.5.2 RFID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16
5.5.3 RFID设备供应商评估 219
5.5.4 RFID系统集成商评估 222
5.5.5 RFID项目应用经理评估 225
5.5.6 RFID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 227
6.1.1 RFID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229
6.1 概述 229
第6章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 229
6.1.2 RFID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231
6.1.3 RFID在物流管理上的商业价值 232
6.1.4 RFID在物流管理上的典型应用 233
6.1.5 RFID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环节 236
6.2 麦德龙的未来商店 237
6.2.1 项目简介 238
6.2.2 未来商店的基本部件 241
6.2.3 工作流程 251
6.2.4 隐私保护 255
6.2.5 项目评估 256
6.3.1 系统分析 257
6.3 货场物流自动调配系统 257
6.3.2 系统的结构模型 258
6.3.3 系统的集成方式 261
6.3.4 货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63
第7章 RFID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268
7.1 概述 268
7.1.1 停车场管理 268
7.1.2 车辆自动识别管理 270
7.1.3 电子不停车收费 271
7.1.4 交通调度管理 273
7.1.5 车辆智能称重系统 274
7.2 停车场管理系统 275
7.1.6 电子注册管理 275
7.2.1 设计目标和原则 276
7.2.2 系统功能与特点 277
7.2.3 系统基本部件 278
7.2.4 系统结构 285
7.2.5 系统工作流程 286
7.2.6 管理软件说明 288
7.3 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 293
7.3.1 设计目标和原则 294
7.3.2 系统功能与特点 295
7.3.3 系统基本部件 297
7.3.4 系统结构 303
7.3.5 关键技术 305
7.3.6 系统工程流程 310
7.3.7 软件说明 312
第8章 RFID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18
8.1 概述 318
8.1.1 动物识别领域 318
8.1.2 工业生产领域 320
8.1.3 休闲娱乐领域 322
8.1.4 信息管理领域 324
8.2 门禁考勤系统 326
8.2.1 设计目标和原则 326
8.2.2 系统功能与特点 328
8.2.3 系统基本部件 329
8.2.4 系统结构 332
8.2.5 系统工作流程 332
8.2.6 管理软件介绍 333
8.3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 341
8.3.1 设计目标和原则 341
8.3.2 系统功能与特点 342
8.3.3 系统基本部件 343
8.3.4 系统结构 345
8.3.5 管理软件介绍 346
附录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364
参考文献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