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5
第一节 研究史与问题意识 6
第二节 国内研究与批判 12
第三节 政治学分析 21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方法 26
第一篇 明治宪政体制的创出 33
第二章 明治宪政体制的形成过程 33
第一节 幕末日本政治结构及政治形势 33
第二节 天保时期的政治改革 49
第三节 在天皇制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整合 53
第四节 建立天皇制政权的契机 56
第五节 德川幕府灭亡及原因分析 69
第六节 对外扩张思想的脉路 73
小结 对明治维新前20年政治结构的评价 83
第三章 明治中央集权体制的创建(1867~1889) 86
第一节 天皇制政权的诞生 86
第二节 皇室与神道——国家权力与宗教的结合 91
第三节 维新政府的废藩置县与巩固中央政权 101
第四节 早期中央政府机构 105
第五节 户籍制度及社会形态 113
第六节 帝国主义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 116
小结 118
第四章 早期明治政权在对外战争决策上的运作体制(明治宪法颁布前) 120
第一节 征韩论与政策决策过程 122
第二节 出兵台湾 127
第三节 吞并琉球(“琉球处分”[Ryukyu Shobu]) 136
第四节 对朝鲜的威胁 148
小结 152
第五章 建立日本式“新东亚体制”的国内准备 154
第一节 西南战争与明治政权的巩固 155
第二节 思想上的“脱亚入欧”与称霸亚洲的理论准备 158
第三节 民权运动、民党与对外扩张政策 161
第四节 明治维新综述 165
第二篇 明治宪政体制与对外扩张政策 175
第六章 明治宪政体制 175
第一节 明治宪法的背景 178
第二节 明治宪政体制的权力架构及责任体制 183
第三节 华族(贵族) 190
第四节 枢密院 194
第五节 皇室机构及皇室立法 198
小结 200
第七章 天皇 202
第一节 学术界的争论 202
第二节 天皇在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地位 206
第三节 明治体制异变后的天皇绝对化权威 211
第四节 天皇势力集团 214
第五节 天皇大权的制度化 223
第六节 皇室财产的确立 228
第七节 皇室成员的军人化 233
第八节 御前会议(Gozenkaigi) 236
第九节 天皇参与政治决策问题 242
小结 267
第八章 军政寡头的决策 273
第一节 伊藤博文——明治宪政与对外扩张体制的创建者 275
第二节 山县有朋——扩张“生命线”的主导者 279
第三节 近卫文麿与东条英机——贵族与军人 286
第四节 木户幸一——昭和天皇的心腹 290
小结 292
第九章 明治宪政体制下的内阁 294
第一节 总理大臣的任命 297
第二节 内阁的政治地位和特点 300
第三节 “政党内阁” 303
第四节 军人内阁 306
第五节 内阁与战争决策体制 310
第六节 官僚制度 312
小结 314
第一节 众议院与贵族院 316
第十章 帝国议会 316
第二节 帝国议会的权限 321
第三节 普选与专制下的“民主” 323
第三篇 政治体制外政治机制与对外扩张 329
第十一章 明治宪政体制下的军事机构 329
第一节 近代日本国家军事体制——军部 330
第二节 军部核心机构 337
第三节 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超宪法体制的存在 353
第四节 军部权力的独立过程 357
第五节 军事统帅权与政府 360
第六节 军部的“帷幄上奏权”(Iakujosoken,the Military Affairs of the Curtain and Screen) 366
第七节 军部与内阁在对外扩张上的双簧 369
第八节 军部内指挥体制的“缺陷”及协调 374
小结 376
第十二章 天皇的军队——皇军 378
第一节 政府军的初创 378
第二节 皇军概念的创出 380
第三节 军队建制 385
第四节 军队扩充及发展 388
第五节 士兵的供给来源 391
第六节 皇家典范——尚武精神 396
第七节 皇军的教育和军纪 398
小结 402
第十三章 明治政治体制与军人政权 403
第一节 军人政权概况 404
第二节 战时内阁 407
第三节 军人参政程度 409
第四节 军部中枢 411
小结 414
第十四章 民族主义、民众、舆论——日本政治文化分析 415
第一节 明治宪政体制的精神构造 417
第二节 日本式民族主义 420
第三节 国民对天皇、对国家的效忠精神 426
第四节 神道与其他宗教——神道与战争 428
第五节 舆论 432
第六节 知识分子的作用 436
小结 439
第十五章 政党与政治体制 441
第一节 自由民权运动与政党的建立 442
第二节 各党的战争政策 445
第三节 军国主义时期的政党 449
第四节 “大政翼赞会”(Taiseiyokusan Kai)——举国一致的战争体制 452
小结 457
第十六章 军国主义教育 458
第一节 军国教育对百姓的影响 459
第二节 “脱亚入欧”与蔑视亚洲的思想 462
第三节 “草根的军国主义”组织与支持战争体制 465
第四节 全民战争体制 467
第一节 对殖民地的经济需要 470
第十七章 对外扩张的经济动机 470
第二节 财阀(Zaibatsu) 473
第三节 经济界在侵略战争中的作用 478
第四节 对殖民地的掠夺 480
第十八章 右翼、政变与阴谋手段 482
第一节 右翼思潮 482
第二节 右翼组织及人物 485
第三节 暗杀、政变事件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488
第四节 对外国领导人的暗杀行动——“皇姑屯事件” 493
第五节 被社会赞美和鼓励的军事政变——五一五事件 495
第六节 军国主义体制形成的标志——二二六事件 499
小结 504
第四篇 个案分析——从政府史料看战争体制及决策过程第十九章 甲午战争借口与决策体制 513
第一节 战争借口 513
第二节 战争目的 519
第三节 针对中国的战争准备与决策 523
第四节 开战 530
第五节 战争体制 532
第六节 舆论与在野党对扩张战争的配合 535
第七节 战争结果 537
第二十章 侵略中国——基本国策与决策体制 543
第一节 全面扩张的大陆政策 544
第二节 侵华政治、军事、经济体制的建设 551
第三节 对中国东北的扩张决策 554
第四节 “满蒙生命线”与策动内蒙独立 559
第五节 暗杀张作霖及战争政策演进 562
第六节 九一八事变与傀儡“满洲国” 567
第七节 七七事变——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580
小结 590
第二十一章 太平洋战争与明治宪政体制的崩溃 593
第一节 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及决策过程 594
第二节 “大东亚共荣圈”(Daitoa Kyoeiken)与太平洋战争 601
第三节 投降决策与维持国体——天皇制 606
第四节 明治宪政体制的崩溃与其政治遗产 613
第五节 现代日本政治结构与明治宪法结构之比较 623
小结 627
第二十二章 结论 630
主要参考文献 658
日本近代宪政体制与对外扩张相关事件年表(1867~1947年) 669
后记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