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什么是战略联盟 1
联盟:企业间合作的一种战略形式 2
战略联盟的定义 2
战略联盟的主要特征 6
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 11
战略联盟的风险 14
企业间合作的法律环境 15
战略联盟的法律形式 16
联盟合作的法律规范 17
第2章 战略联盟:时代的潮流 22
战略联盟的蓬勃发展 24
理论研究的演进:从传统合资企业到战略联盟 25
合资企业与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的关系 26
合资企业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27
联盟合作的战略性 29
企业间合作的基本情况 31
战略联盟的地区特性 31
战略联盟的产业环境 34
战略联盟蓬勃发展的背景和动因 36
全球化 36
技术变革 39
战略联盟:企业从并购中觉醒后的追求 40
第3章 企业间合作:理论综述 42
联盟与企业的边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贡献 43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43
基于交易费用的联盟理论 46
联盟的战略观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贡献 47
国际扩张中的三大优势来源 47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的联盟理论 48
联盟与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基础理论的阐释 49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思想 49
基于资源基础的联盟理论 50
战略联盟的资源获取性与资源利用性 51
联盟与资源积累方式:组织学习理论的解释 52
组织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52
基于组织学习的联盟理论 52
第4章 战略联盟的主要类型 56
非竞争者之间的联盟合作关系 57
企业成长与扩张的基本方向 57
国际合资企业 60
纵向伙伴关系 62
跨产业合作协定 64
竞争者之间的联盟合作关系 66
竞争者联盟的类型划分 67
供应共享型联盟 70
准集中化联盟 73
互补型联盟 75
第5章 国际合资企业 78
组建国际合资企业的动因 79
跨国公司的战略动机 79
本土企业的战略动机 85
国际合资企业的管理 88
协调伙伴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 88
平衡伙伴企业之间的权力 92
发挥经理人员在合资企业中的关键作用 94
第6章 纵向伙伴关系 97
纵向伙伴关系的性质 98
纵向伙伴关系的基本特征 98
自制、外购、转包与建立纵向伙伴关系 99
纵向伙伴关系:汽车业的实例 101
大规模生产方式下的供应商与客户关系 102
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供应商与客户关系 104
纵向伙伴关系的管理 105
选择建立纵向伙伴关系的适当时机 105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108
建立适应伙伴合作关系的管理系统 109
关注纵向伙伴关系的战略影响 112
第7章 跨产业合作协定 114
跨产业合作协定与全新业务领域的拓展 115
跨产业互补性资源的集聚效应 115
新业务拓展型跨产业合作协定的结局 118
跨产业合作协定与多元化经营 120
借助跨产业合作协定开展多元化的内在驱动力量 120
联盟合作多元化的结果:培育出新的竞争者 122
第8章 供应共享型联盟 124
建立供应共享型联盟的动因 125
降低成本 125
实现战略目标 127
建立供应共享型联盟的时机选择 130
研发类供应共享型联盟的管理 131
共建研发组织与研发项目分工实施 131
保护优势技术诀窍与提高合作研发效果 135
制造类供应共享型联盟的管理 136
清楚组织惯性 136
保持伙伴企业需求的长期一致性 140
在伙伴企业之间进行研发和集中生产的分工 144
第9章 准集中化联盟 146
建立准集中化联盟的动因 147
在避免采取合并的前提下谋求规模经济效应 147
准集中化联盟的风险 150
避免重复建设 154
准集中化联盟的管理 154
在伙伴企业之间合理分配任务 155
借助合资企业完成任务 156
专业化还是非专业化 160
专业化的压力 160
重复生产:避免专业化的途径 163
轮换任务:保护企业的技术多样性 163
通过专业化分工使联盟更有效率 165
以业务为基础的合资企业的出现 167
第10章 互补型联盟 169
建立互补型联盟的动因 170
从协同效应中获益 170
获得新能力 177
避免成为“特洛伊木马” 178
互补型联盟的管理 178
管理共生联盟 180
赢得学习竞赛的胜利 182
有意识地组织有价值诀窍的转移 186
第11章 战略联盟的演进与结局 192
非竞争者联盟的演进与结局 194
国际合资企业的演进与结局 194
纵向伙伴关系的演进与结局 196
跨产业合作协定的演进与结局 197
竞争者联盟的演进与结局 199
竞争者联盟的总体结局 200
供应共享型联盟的演进与结局 205
准集中化联盟的演进与结局 205
互补型联盟的演进与结局 206
参考文献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