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1章 三维网络模拟基础知识 9
1.1 概述 9
1.2 采样的基本要求 9
1.3 数据准备 11
1.4 几个基本概念 12
1.5 三维网络模拟过程概述 14
1.6 概率论概述 16
1.6.1 几个常用的密度函数 18
1.6.2 假设分布有效性检验 21
第2章 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划分 27
2.1 概述 27
2.2 Stanley M.Miller方法 28
2.2.1 施密特图关联表分析 30
2.2.2 选择小方块网的要点 38
2.3 M.A.Mahtab方法 42
2.3.1 基本原理 44
2.3.2 检验方法 45
2.4 统计均质区划分实例 49
3.1 概述 52
3.2 Bingham分布 52
第3章 不连续面产状数据模拟 52
3.3 Fisher分布 56
3.4 双变量正态分布 59
3.4.1 数值方法 60
3.4.2 半图形法 63
3.5 考虑权重的几个基本公式 65
3.6 不连续面优势组数划分 70
3.6.1 用修正的一级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区 73
3.6.2 用目标函数选择最佳分区 75
3.7 不连续面优势组数划分实例 76
4.1 概述 82
第4章 产状测量偏差较正 82
4.2 铅直窗口校正法 84
4.2.1 圆盘 86
4.2.2 矩形、方形和直角三角形 94
4.2.3 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斜三角形 98
4.3 矢量校正法 102
4.3.1 基本概念 103
4.3.2 产生体积的几何表示 103
4.3.3 用矢量法求体积V1和V2 109
4.3.4 权函数 115
4.4 产状测量偏差校正实例 117
5.1 概述 122
第5章 不连续面大小模拟 122
5.2 Priest迹长估值法 123
5.2.1 迹长取样偏差 126
5.2.2 半迹长取样偏差 128
5.2.3 截长半迹长取样偏差 133
5.2.4 用截长法估计平均迹长 134
5.3 Kulatilake迹长估值法 140
5.3.1 概率模型 140
5.3.2 视倾角(θA)与产状(θ,α)之关系 156
5.3.3 平均迹长点估计法 160
5.4.1 数学模型 161
5.4 迹长与不连续面直径关系 161
5.4.2 数值解方法 164
5.5 求不连续面迹长实例 166
第6章 不连续面密度模拟 175
6.1 概述 175
6.2 Priest-Hudson方法 176
6.2.1 不连续面间距分布的几种可能 177
6.2.2 不连续面分布对RQD的影响 183
6.2.3 RQD随界限值的变化 186
6.2.4 不连续面频率与RQD估值的精度 187
6.3 Z.Sen-A.Kazi估值法 193
6.3.1 不连续面间距 194
6.3.2 RQD估值 202
6.3.3 体积RQD(V.RQD) 209
6.4 Karzulovic-Goodman估值法 216
6.4.1 沿着测线的频率 216
6.4.2 真频率的确定 217
6.5 Kulatilake-Wu估值法 220
6.6 裂隙张量法 227
6.6.1 不连续面被测线交切个数 227
6.6.2 裂隙张量 230
第7章 蒙特卡罗模拟及模型检验 234
7.1 概述 234
7.2 随机数的产生 235
7.2.1 标准均匀分布随机变量 237
7.2.2 连续型随机变量 240
7.2.3 离散型随机变量 254
7.3 蒙特卡罗模拟误差 258
7.4 3-D网络模型的生成 262
7.5 模型检验 265
7.5.1 图形对比 265
7.5.2 数据对比 266
附表1 268
附表2 269
参考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