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村调研 1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
(一)发展绿色水稻、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刘坨子村 3
(二)专业化生产绿色无公害优质水稻的拉塔湖村 5
(三)拥有国家级稻米生产基地的兴隆台村 8
(四)发展特色稻田养蟹生态农业模式的张家村 9
(五)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杜家村 14
(六)关外“棚果第一村”——新站村 18
(七)韭菜+棚桃,靠拳头产品叫响的三道壕村 21
(八)大力发展特色南果梨产业的王家堡村 23
(九)发展葡萄产、贮、销一条龙生产的正红旗村 28
(十)种草养畜相结合的那四村 32
(十一)从事“一村一品”柞蚕生产的敖家村 33
(十二)因地制宜,营造林下特色生态农业的大阳村 36
(十三)开发特色山野菜产业的汤图村 38
(十四)大力发展特色中草药生产的椽子河村 40
(十五)以特色养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刘家屯村 43
(十六)实施“四位一体”农业生态种植模式的祝家营子村 45
(十七)建立酿酒加工业与养牛/种植业相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的妈妈街村 49
(十八)引进技术,实现无公害绿色蔬菜专业化生产的网户村 52
(十九)以发展保护地大棚为主、林果业和畜牧业为辅的跃进村 56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59
(二十)走“农、工、商、贸、旅游”五位一体发展之路的大梨树村 59
(二十一)综合利用资源,开发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业的牌坊店村 61
(二十二)利用区位优势,壮大集体经济的中所屯村 65
(二十三)发展特色渔业,走集体和个人共同致富之路的龙王塘村 69
(二十四)招商引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姜家村 73
(二十五)招商引资,以企业兴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生村 75
三、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79
(二十六)以农村第二产业(铁矿业)反哺农业的小平房村 79
(二十七)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三屯村 82
(二十八)利用资源优势,走“工业兴村”之路的青花峪村 86
(二十九)以集体经济带动农村发展的东王村 90
(三十)农村第三产业(餐饮业)反哺农业的朝光村 93
(三十一)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反哺农业的大淑村 97
(三十二)发展农民协会带领农民致富的河南村 100
四、发展农民协会,带领农民致富 100
五、通过多种经营发展农村经济 103
(三十三)实现种植、养殖专业化生产的下牛村 103
(三十四)依靠区位优势,多产业共同发展的锁龙沟村 106
六、开发民族特色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09
(三十五)利用民族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满融村 109
第二章 辽宁省外部分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113
(一)辽宁与江苏农业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114
一、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114
(二)江苏省农村经济建设经验 117
(三)典型村 121
(四)江苏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35
二、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136
(一)河南省农业和农村改革概况 136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 139
(三)典型村 142
(四)河南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49
三、山东省寿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150
(一)寿光市基本情况 150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 157
(三)典型村 166
(四)山东寿光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78
四、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178
(一)韩村河村基本情况 179
(二)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81
(三)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187
(四)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92
第三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主要做法 193
一、韩国新村运动 193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 193
(二)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194
(三)韩国新村运动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00
二、日本新农村建设 203
(一)日本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203
(二)日本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和做法 205
(三)日本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同步进行 207
(四)日本新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11
三、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农业 214
(一)台湾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214
(二)台湾现代农业的特点 217
(三)台湾现代农业发展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20
四、以色列沙漠节水农业 223
(一)以色列农业概况 223
(二)以色列沙漠节水农业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225
(三)以色列沙漠节水农业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33
五、欧盟农村发展模式 235
(一)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235
(二)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做法 238
(三)欧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验 239
(四)欧盟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42
(一)美国农业概况 246
六、美国现代农业 246
(二)近代美国农业发展历程 247
(三)美国发展农业的主要做法 248
(四)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对辽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51
第四章 推进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55
一、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55
(一)科学确立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256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转移农村剩余人口,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56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严格规划,分步实施 256
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257
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258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259
(二)按照产业化要求组织实施 259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明确五个关系 260
(一)新村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260
(二)县城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关系 260
(三)新农村建设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关系 261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搞好科学规划 262
(五)农民主体作用与政府引导的关系 262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262
(一)实施资金反哺 263
(二)实施科技反哺 263
(三)实施政策支持 264
七、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264
八、以科技进步为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65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65
(二)提高农业竞争力 266
(一)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267
(二)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67
(三)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 267
九、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 267
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 268
(一)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268
(二)加强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平台建设 269
(三)建设东北地区的大型农产品集散地 269
十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269
(三)建设农业标准化监督与组织体系 270
(一)制定农业标准体系 270
(二)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 270
十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 271
十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73
(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73
(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交流 274
(三)搞好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电话普及率 274
(四)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创建文明乡村 274
十四、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75
十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环境 275
十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培养带头人 276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76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277
(三)注意发现和培养带头人 278
附件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80
附件二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99
参考文献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