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搜集资料的方法 400
第十七章 仪器记录法 400
第一节 仪器记录法的性质与目的 400
第二节 仪器记录法的优点与缺点 403
第三节 仪器的来源 408
第四节 产生或测量刺激的仪器 411
第五节 观察或记录反应的仪器 422
第一节 访问法的性质 446
第十八章 调查访问法 446
第二节 访问法的类型 448
第三节 访问的策略 455
第四节 访问的技巧 459
第五节 访员的选择与训练 466
第六节 访问法的限制与资料处理 470
第十九章 测验量表法 477
第一节 何谓测验量表 477
第二节 测验的客观性 479
第三节 测验的对象行为 485
第四节 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其他因素 492
第五节 测验的使用与解释 495
第六节 结语 500
第二十章 投射技术 502
第一节 投射法的意义及其理论基础 502
第二节 罗夏克墨渍测验 505
第三节 主题统觉测验 518
第四节 其他重要的投射测验法 524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理论 544
第二十一章 社会计量法 544
第二节 主要社会计量技术——Moreno式社会计量性测验 550
第三节 社会计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568
第二十二章 H语义分析法 578
第一节 语义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578
第二节 语义分析法的实施程序 580
第三节 语义分析法中的资料分析 583
第四节 语义分析法的应用 585
第五节 语义分析法的检讨与前途 589
第二十三章 Q技术 594
第一节 Q技术的意义与性质 594
第二节 Q分类资料与Q分类的安排 596
第三节 非结构性的Q分类 598
第四节 结构性的Q分类 603
第五节 Q技术的优点与限制 605
第五编 资料分析与报告 610
第二十四章 资料的分析与解释 610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编码 610
第二节 计算机的运用 619
第三节 统计分析的原则 626
第四节 研究结果的解释 637
第二十五章 内容分析 650
第一节 内容分析的定义 650
第二节 内容分析的设计 654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方法 659
第一节 因素分析的数学模式 670
第二十六章 因素分析 670
第二节 因素分析的几何图解 673
第三节 因素分析结果的意义 677
第四节 因素数目的决定 680
第五节 共同性的估计 682
第六节 因素模式的比较 685
第七节 转轴与因素的解释 687
第二十七章 因径分析 694
第一节 两个数学模型 694
第二节 因径分析的基本概念 696
第三节 因径分析的运作内容 701
第四节 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709
第五节 一个假想的例子 722
第六节 因径分析的运作步骤 726
第二十八章 撰写研究报告 730
第一节 论文撰写的基本认识 730
第二节 论文主体部分的写法 732
第三节 论文撰写体例 740
附录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 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