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药质量的评价 3
第一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3
第一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与数码摄影技术 3
一、性状鉴定的方法 3
二、数码摄影技术 4
三、数码摄影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8
第二节 生药显微鉴定与数码图像采集技术 47
一、生药显微鉴定的方法 47
二、数码显微图像采集技术 48
三、数码显微图像采集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49
第三节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与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143
一、DNA提取技术 143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146
三、PCR技术 147
四、生药鉴定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方法及应用 150
第二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176
第一节 生药效应成分的确定 176
一、活性导向分离研究方法 176
二、高通量筛选研究方法 180
三、血清药化学研究方法 188
四、肠内菌代谢研究方法 201
五、吸收研究方法 206
六、生物色谱研究方法 209
七、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220
一、大孔吸附树脂 225
第二节 生药效应成分制备的方法与技术 225
二、快速色谱 230
三、低压液相色谱 232
四、中压液相色谱 233
五、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234
六、高速逆流液相色谱 240
七、几种制备分离技术综合运用实例 244
第三节 生药效应成分分析的样品处理方法与技术 252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 252
二、微波提取 255
三、加压溶剂提取 258
四、固相萃取 262
五、固相微萃取 267
第四节 生药效应成分的现代色谱分析技术 276
一、常用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简介 276
二、生药效应成分的色谱分析技术定性、定量方法 296
三、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生药效应成分分析中的应用举例 304
第三章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 361
第一节 生药中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 361
一、生药中主要的内源性有害物质 361
二、生药中主要的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举例 363
三、生药中主要的内源性有害物质限量 371
第二节 生药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测 372
一、生药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 372
二、生药中常见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限量 378
一、生药中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379
第三节 生药中残留农药的检测 379
二、生药中农药残留的限量 382
第四节 生药中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 384
一、生药中常见的其他有害物质 384
二、生药中黄曲霉素和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 385
三、生药(包括食品)中黄曲霉素和二氧化硫的限量 386
第二篇 生药质量的变化与调控 391
第四章 生药质量的影响因素 391
第一节 物种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391
一、物种与生药质量 391
二、药用植物种内变异与生药质量 392
一、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 393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393
二、药用植物生育时期(物候期)与生药质量 395
三、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组织与生药质量 397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398
一、光照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398
二、温度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400
三、水分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400
四、地质、土壤条件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401
第四节 采制或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401
一、采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402
二、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403
第五节 栽培技术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405
第六节 贮藏条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405
二、种质和繁殖材料 408
第五章 生药质量的调控 408
一、产地生态环境 408
三、栽培与养殖管理 409
四、采收与初加工 410
五、包装、贮存、运输 411
六、质量管理 412
第三篇 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 415
第六章 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5
第一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415
一、从古代医药本草中发掘 415
二、从民族药(民间药)中寻找 416
三、以化学成分为线索寻找新资源 417
四、用化学成分的转化及结构修饰扩大资源 422
五、利用化学生态学及天然药物地理学方法定位生产活性成分 425
第二节 生物技术与药用活性成分的生产 426
一、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与药用活性成分的生产 428
二、生物转化技术与药用活性成分的生产 433
三、转基因植物与药用活性成分的生产 439
四、转基因动物与药用活性成分的生产 441
第七章 中药、天然药物新产品的开发 445
第一节 生药中单体成分的研究与开发 445
一、青蒿素 445
二、石杉碱甲 451
第二节 生药有效部位的研究与开发 454
第三节 传统方剂的二次研究与开发 458
索引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