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练习(一) 1
字体练习(二) 2
线型练习 3
尺寸标注(一) 4
尺寸标注(二) 5
尺寸标注(三) 6
尺寸标注(四) 7
几何作图(一) 8
几何作图(二) 9
几何作图(三) 10
几何作图(四) 11
几何作图(五) 12
综合练习(一) 15
综合练习(二) 16
综合练习(三) 17
综合练习(四) 18
点的投影(一) 23
点的投影(二) 24
点的投影(三) 25
点的投影(三) 26
点的投影(四) 27
点的投影(四) 28
直线的投影(一) 29
直线的投影(二) 30
直线的投影(三) 31
直线的投影(四) 32
直线的投影(五) 33
平面的投影(一) 34
平面的投影(二) 35
平面的投影(三) 36
直线的投影(四) 37
平面的投影(四) 38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 39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 40
基本体的投影(一) 41
基本体的投影(二) 42
基本体的投影(三) 43
基本体的投影(四) 44
第一次自测(一) 45
第一次自测(二) 46
第一次自测(三) 47
第一次自测(四) 48
第一次自测(四) 49
平面与立体相交(一) 50
平面与立体相交(二) 51
平面与立体相交(三) 52
两曲面立体表面相交(一) 53
正等轴测图(一) 55
正等轴测图(二) 56
正等轴测图(三) 57
组合体视图分析(一) 61
组合体视图分析(二) 62
补画两视图中的缺线(一) 63
补画两视图中的缺线(二) 64
补画两视图中的缺线(三) 65
补画三视图中的缺线(一) 66
补画三视图中的缺线(二) 67
补画三视图中的缺线(三) 68
根据轴测图,补画三视图中的缺线(一) 69
根据轴测图,补画三视图中的缺线(二) 70
根据轴测图,补齐三视图中的缺线(三) 71
根据轴测图,补齐三视图中的缺线(四) 72
组合体尺寸标注(一) 73
组合体尺寸标注(二) 74
组合体尺寸标注(三) 75
组合体尺寸标注(四) 76
根据组合体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一) 77
根据组合体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二) 78
根据组合体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三) 79
根据组合体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四) 80
根据轴测图画三视图(一) 81
根据轴测图画三视图(二) 82
根据轴测图画三视图(三) 83
根据轴测图画三视图(四) 84
根据两视图,画出A、B、C向视图 85
根据两视图,画出A、B、C向视图 86
根据两视图,画出A、B、C向视图 87
根据两视图,画出A、B、C向视图 88
全剖视图(一) 89
全剖视图(二) 90
全剖视图(三) 91
全剖视图(四) 92
半剖视图(一) 93
半剖视图(二) 94
半剖视图(三) 95
半剖视图(四) 96
局部剖视图(一) 97
局部剖视图(二) 98
局部剖视图(三) 99
剖视图 100
断面图(一) 101
断面图(二) 102
断面图(三) 103
断面图(四) 104
断面图(五) 105
第二次自测(一) 106
第二次自测(二) 107
第二次自测(三) 108
第二次自测(四) 109
第二次自测(五) 110
第二次自测(六) 111
第二次自测(七) 112
键联接 119
销联接 120
齿轮(一) 121
齿轮(二) 122
弹簧 123
滚动轴承 124
表面粗糙度(一) 125
表面粗糙度(二) 126
形位公差(一) 127
形位公差(二) 128
公差与配合(一) 129
公差与配合(二) 130
公差与配合(三) 131
零件图尺寸标注(一) 133
零件图尺寸标注(二) 134
零件图尺寸标注(三) 135
零件图尺寸标注(四) 136
读零件图——齿轮轴(一) 138
读零件图——齿轮轴(二) 139
读零件图——轴架(一) 140
读零件图——轴架(二) 141
读零件图——壳体(一) 142
读零件图——壳体(二) 143
零件测绘(一) 144
零件测绘(二) 145
零件测绘(三) 146
零件测绘(四) 147
读装配图——钻模(一) 148
读零配图——钻模(二) 149
读装配图——夹线体(一) 150
读装配图——夹线体(二) 151
读装配图——齿轮液压泵(一) 152
读装配图——齿轮液压泵(二) 153
读装配图——滚轴式弯曲模(一) 154
读装配图——深轴式弯曲模(二) 155
第三次自测(一) 158
第三次自测(二) 159
用AutoCAD绘图(一) 160
用AutoCAD绘图(二) 161
用AutoCAD绘图(三) 162
用AutoCAD绘图(四) 163
立体表面展开(一) 164
立体表面展开(二) 165
立体表面展开(三) 166
立体表面展开(四)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