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优先数系与量和单位 1
1.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1
1.1.1 优先数 1
1.1.2 优先数系 1
1.2 标准尺寸 3
1.2.1 标准尺寸系列 3
1.2.2 标准尺寸选择 6
1.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6
1.3.1 国际单位制(SI) 6
1.3.2 国际单位制应用 8
1.4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9
1.5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 13
1.5.1 力学的量和单位应用 14
1.5.2 热学的量和单位应用 14
1.5.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14
1.6 常用单位换算 15
第2章 机械制图 18
2.1 基本规定 18
2.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8
2.1.2 标题栏和明细栏 19
2.1.3 比例 22
2.1.4 字体 22
2.1.5 图线 25
2.1.6 剖面符号 28
2.2 图样画法 29
2.2.1 视图 29
2.2.2 剖视图 31
2.2.3 断面图 36
2.2.4 局部放大图 38
2.2.5 简化画法 39
2.3 尺寸注法 50
2.3.1 基本规则 50
2.3.2 尺寸标注要素 50
2.3.3 标注尺寸的符号及缩写词 54
2.3.4 简化尺寸标注 57
2.3.5 孔的旁注法 60
2.3.6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61
2.3.7 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64
2.4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编排方法 71
2.4.1 基本要求 71
2.4.2 序号的表示方法 71
2.4.3 指引线的绘制 72
2.4.4 装配图中的序号排列 73
2.5 常用零件画法 73
2.5.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73
2.5.2 齿轮、齿条、蜗轮、蜗杆及链轮的画法 79
2.5.3 矩形花键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81
2.5.4 弹簧表示法 82
2.5.5 中心孔表示法 85
2.5.6 滚动轴承表示法 86
2.5.7 动密封圈表示法 96
2.6 焊缝的标注及图示 102
2.6.1 焊缝符号表示法 102
2.6.2 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 110
2.7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129
2.7.1 基本规定 129
2.7.2 表面结构的标注 131
2.7.3 表面结构要求的图样标注的演变 140
2.7.4 应用示例 141
2.8 机械制图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比较 144
2.9 承压容器和钢结构图样绘制 147
2.9.1 总则 147
2.9.2 管子的画法和尺寸标注 148
2.9.3 锅筒、集箱的画法和尺寸标注 153
2.9.4 钢结构的画法和尺寸标注 158
2.9.5 图形符号 162
第3章 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162
3.1 极限与配合 165
3.1.1 术语和定义 165
3.1.2 规定 167
3.1.3 孔、轴的极限偏差与配合 176
3.1.4 一般公差 203
3.2 形状和位置公差 204
3.2.1 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号 204
3.2.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 205
3.2.3 图样上注出公差值的规定 210
3.2.4 公差值表 210
3.2.5 形位公差未注公差值 214
3.3 表面粗糙度 215
3.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系列 215
3.3.2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218
第4章 机械结构要素 218
4.1 螺纹 221
4.1.1 普通螺纹 221
4.1.2 梯形螺纹(30°) 242
4.1.3 锯齿形螺纹(3°、30°) 258
4.1.4 普通螺纹管路系列 270
4.1.5 55°管螺纹 271
4.1.6 60°密封管螺纹 275
4.1.7 米制密封螺纹 279
4.1.8 英制惠氏螺纹 281
4.2 圆锥 297
4.2.1 圆锥的锥度与锥角 297
4.2.2 圆锥公差 300
4.3 棱体 302
4.3.1 棱体的定义 302
4.3.2 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 303
4.3.3 棱体的角度与斜度公差 304
4.4 中心孔 304
4.4.1 60°中心孔 304
4.4.2 75°中心孔 305
4.4.3 90°中心孔 306
4.5 轴高 306
4.5.1 基本尺寸 306
4.5.2 公差 308
4.6 轴伸 308
4.6.1 圆柱形轴伸 308
4.6.2 圆锥形轴伸 310
4.7 球面半径 317
4.8 滚花 318
4.9 零件倒圆与倒角 318
4.10 退刀槽 319
4.10.1 外圆退刀槽及相配件的倒角和倒圆 319
4.10.2 公称直径相同具有不同配合的退刀槽 321
4.10.3 带槽孔的退刀槽 321
4.11 砂轮越程槽 321
4.12 润滑槽 322
4.13 T形槽 324
4.14 燕尾槽 326
4.15 锯缝尺寸 326
4.16 弧形槽端部半径 327
4.17 螺钉用十字槽 328
4.17.1 H型十字槽 328
4.17.2 Z型十字槽 329
4.18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330
4.18.1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330
4.18.2 梯形螺纹的收尾、退刀槽和倒角 333
4.18.3 米制锥螺纹的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334
4.18.4 米制锥螺纹接头尾端 334
4.18.5 圆柱管螺纹的收尾、退刀槽和倒角 335
4.19 紧固件外螺纹零件的末端 336
4.19.1 紧固件公称长度以内的末端型式与尺寸 336
4.19.2 紧固件公称长度以外的末端型式与尺寸 337
4.20 普通螺纹的内、外螺纹余留长度、钻孔余留深度和螺栓凸出螺母的末端长度 338
4.21 紧固件通孔和沉孔 340
4.21.1 螺栓和螺钉用通孔 340
4.21.2 铆钉用通孔 341
4.21.3 沉头用沉孔 341
4.21.4 圆柱头用沉孔 342
4.21.5 六角头螺栓和六角螺母用沉孔 343
第5章 常用机械零件 343
5.1 齿轮 344
5.1.1 渐开线圆柱齿轮 344
5.1.2 齿条 372
5.1.3 锥齿轮 378
5.1.4 圆柱蜗杆和蜗轮 398
5.2 键和花键 423
5.2.1 键 423
5.2.2 花键 433
5.3 传动链和链轮 437
5.3.1 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套筒和附件 437
5.3.2 链轮 445
5.3.3 链条最小动载强度计算方法 448
5.3.4 链条最大动载试验载荷Fmax计算方法 448
5.4 紧固件 449
5.4.1 紧固件的几种类型和应用 449
5.4.2 紧固件强度计算 449
5.4.3 螺栓 452
5.4.4 螺钉 475
5.4.5 螺母 493
5.4.6 垫圈 503
5.4.7 挡圈 516
5.4.8 销 529
5.5 管道元件 534
5.5.1 管道元件公称尺寸(DN)和公称压力(PN)的选用 534
5.5.2 钢制管法兰 534
5.5.3 密封件 554
5.6 滚动轴承 571
5.6.1 滚动轴承的分类 571
5.6.2 常用滚动轴承型号及外形尺寸示例 571
5.7 弹簧 580
5.7.1 圆柱螺旋拉伸弹簧尺寸及参数(半圆钩环型) 580
5.7.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尺寸及参数(两端圈并紧磨平或锻平型) 582
第6章 铸造、锻压、冲压、焊接结构、非金属制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582
6.1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584
6.1.1 铸件基本尺寸与铸件尺寸公差 584
6.1.2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 586
6.1.3 铸件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588
6.1.4 各种铸造方法通常能达到的公差等级 588
6.1.5 各种铸造合金及铸造方法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589
6.2 锻造件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589
6.2.1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一般要求 589
6.2.2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盘、柱类 590
6.2.3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带孔圆盘类 592
6.2.4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圆环类 595
6.2.5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套筒类 596
6.2.6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光轴类 598
6.2.7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台阶轴类 599
6.2.8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单拐曲轴类 603
6.2.9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黑皮锻件 604
6.2.10 钢质模锻件 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606
6.3 冲压件公差 620
6.3.1 冲压件尺寸公差 620
6.3.2 冲压件角度公差 624
6.3.3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625
6.3.4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628
6.4 焊接结构尺寸公差及焊缝坡口形式尺寸 630
6.4.1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630
6.4.2 推荐的焊接坡口 631
6.5 非金属制件尺寸公差 663
6.5.1 工程塑料模塑料件尺寸公差 663
6.5.2 橡胶制品的公差 668
第7章 机械安全 672
7.1 机械安全设计通则 672
7.1.1 机械安全设计方法 672
7.1.2 机械设计中实现安全的技术原则 678
7.1.3 风险评价的原则 695
7.1.4 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事件示例 702
7.2 人体尺寸及人的体能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705
7.2.1 产品设计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通则 705
7.2.2 工作间人体尺寸 706
7.2.3 人体测量数据 711
7.2.4 全身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确定原则 712
7.2.5 人体局部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确定原则 716
7.2.6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726
7.2.7 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731
7.2.8 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732
7.3 安全防护装置及进入机械设备的设施 734
7.3.1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 734
7.3.2 带防护装置的联锁装置设计和选择原则 745
7.3.3 与人体部位接近速度相关防护设施的定位 762
7.3.4 进入两级平面之间的固定设施的选择 768
7.3.5 工作平台和通道的安全设计 770
7.3.6 楼梯、阶梯和护栏安全设计 772
7.3.7 固定式直梯安全设计 776
第8章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776
8.1 金属材料 782
8.1.1 金属材料术语及符号 782
8.1.2 钢的分类 784
8.1.3 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785
8.1.4 钢产品标记代号 789
8.1.5 常用钢的性能和用途 791
8.1.6 钢板和钢带 845
8.1.7 钢棒 861
8.1.8 型钢 889
8.1.9 钢管 910
8.2 铸钢 921
8.2.1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921
8.2.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922
8.2.3 焊接结构用碳钢铸件 922
8.2.4 承压铸钢件 923
8.2.5 耐热钢铸件 928
8.2.6 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 930
8.2.7 不锈耐酸钢铸件 931
8.3 铸铁 931
8.3.1 铸铁名称、代号及牌号表示方法 931
8.3.2 铸铁牌号结构 932
8.3.3 灰铸铁 932
8.3.4 球墨铸铁 934
8.3.5 可锻铸铁 935
8.3.6 耐热铸铁 936
8.3.7 耐蚀铸铁 938
8.4 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939
8.4.1 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939
8.4.2 铜及铜合金 941
8.4.3 铸造铜合金 949
8.4.4 铝及铝合金 952
8.4.5 铸造铝合金 957
8.5 钢的热处理 962
8.5.1 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962
8.5.2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963
8.5.3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966
8.5.4 钢件的调质处理 969
8.5.5 钢件的气体渗氮 971
8.5.6 机械零件在图样上应注明的热处理要求 975
8.6 非金属材料 975
8.6.1 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975
8.6.2 常用橡胶的特性及应用 978
第9章 液压气动系统和元件 978
9.1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和回路图 983
9.1.1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983
9.1.2 液压气动回路图 1082
9.2 液压气动元件通用要求 1088
9.2.1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 1088
9.2.2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和尺寸 1088
9.2.3 气动元件气口连接螺纹型式和尺寸 1090
9.3 液压泵及液压马达 1092
9.3.1 液压泵及马达公称排量 1092
9.3.2 液压泵及马达安装法兰和轴伸尺寸及标注代号 1092
9.3.3 液压泵性能 1100
9.3.4 液压马达基本参数和性能 1103
9.4 液压缸、气缸的基本参数 1105
9.4.1 液压缸、气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 1105
9.4.2 液压缸、气缸活塞行程 1106
9.4.3 液压缸速度比(面积比) 1106
9.4.4 活塞杆螺纹型式和尺寸系列 1107
9.4.5 气缸气口螺纹 1108
9.5 液压气动控制元件 1108
9.5.1 液压控制阀油口、底板、控制装置和电磁铁的标识 1108
9.5.2 压力控制阀 1109
9.5.3 液压流量控制阀油口标记 1127
9.5.4 气动流量控制阀规格及流量 1132
9.5.5 气动换向阀控制性能 1133
9.5.6 五气口气动方向控制阀的功能符号及功能码 1133
9.5.7 液压多路控制阀性能 1139
9.5.8 插装式控制液压阀 1140
9.6 液压气动管件 1143
9.6.1 液压气动管接头及其相关元件公称压力系列 1143
9.6.2 管接头 1144
9.6.3 液压软管总成 1145
9.6.4 快换接头 1149
9.6.5 液压气动系统用硬管外径和软管内径 1154
9.7 液压气动辅助元件 1154
9.7.1 液压蓄能器 1154
9.7.2 液压系统用冷却器基本参数 1162
9.7.3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 1162
9.8 气动系统气源处理附件 1163
9.8.1 气动空气过滤器 1163
9.8.2 气动油雾器 1163
9.9 液压气动系统总成 1164
9.9.1 液压系统总成设计 1164
9.9.2 气动系统总成设计 1169
第10章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及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和开发 1169
10.1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1177
10.1.1 环境参数分类 1177
10.1.2 自然环境条件 1177
10.1.3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湿热 1185
10.1.4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寒冷 1189
10.1.5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高海拔 1192
10.1.6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海洋 1196
10.1.7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工业腐蚀 1200
10.1.8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矿山 1208
10.1.9 机械产品环境条件 干热 1212
10.1.10 特殊环境条件 1217
10.2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和开发 1232
10.2.1 目的和潜在利益 1232
10.2.2 关于产品相关环境因素、影响,主要问题和战略环境目标的思考 1233
10.2.3 产品设计方案 1236
10.2.4 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 1237
10.2.5 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总体评估 1241
第11章 我国标准化管理信息 1241
11.1 我国标准编号方法、代号及部分国外标准代号 1242
11.1.1 我国标准编号方法 1242
11.1.2 我国国家标准代号及其含义 1243
11.1.3 我国行业标准代号及主管部门一览表 1243
11.1.4 部分国际、国家标准代号、发布机构及其检索工具一览表 1246
11.2 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摘编 1250
11.3 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有关规定 1258
11.3.1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的编号方法 1258
11.3.2 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方法 1258
11.3.3 采用国际标准的范围 1258
参考文献 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