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鲁生主编;王军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9097838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主要介绍了环境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及环境问题 1

一、环境 1

二、环境问题 2

三、我国的环境状况 7

第二节 环境科学 9

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9

二、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与研究内容 10

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0

四、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2

第三节 环境保护 12

一、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2

二、环境保护的任务、目的和内容 14

复习思考题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二章 水污染与防治 16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16

一、水资源概述 16

二、全球水资源状况 16

三、我国水资源状况与利用中的问题 17

四、水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18

第二节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9

一、水质 19

二、水质指标与标准 20

第三节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23

一、水体与水体污染 23

二、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及其危害 24

三、水体自净 33

四、水环境容量 37

第四节 水体污染防治 38

一、水污染防治的对策 38

二、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40

复习思考题 46

主要参考文献 47

第三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 48

第一节 大气组成与结构 48

一、大气的组成 48

二、大气的结构 49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51

一、大气污染 51

二、大气污染源 53

三、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55

四、光化学烟雾 59

五、室内空气污染 60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影响 62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63

二、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农业的影响 64

第四节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65

一、酸雨 65

二、臭氧层破坏 69

三、全球气候变暖 74

第五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77

一、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77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84

复习思考题 90

主要参考文献 90

第四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91

第一节 土壤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91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础 91

二、土壤在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92

第二节 土壤污染 93

一、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与土壤环境容量 93

二、土壤污染的概念与特点 93

三、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土壤污染源 95

四、土壤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 96

五、土壤污染的危害 97

第三节 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 99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 99

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理 102

第四节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 106

一、土壤污染防治 106

二、生物修复 111

复习思考题 115

主要参考文献 115

第五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17

第一节 固体废物概述 117

一、固体废物及其分类 117

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120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技术策略 123

四、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 123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25

一、固体废物的物理处理 126

二、固体废物的化学处理 131

三、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31

四、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132

第三节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134

一、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134

二、固体废物中有用材料的回收利用 135

三、固体废物中可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 139

四、固体废物中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142

复习思考题 145

主要参考文献 145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控制 146

第一节 噪声污染与防治 146

一、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 146

二、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146

三、噪声的物理量度与评价量 149

四、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153

五、声学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156

第二节 电磁辐射污染及控制 158

一、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 158

二、电磁辐射的机理 160

三、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 161

四、电磁污染的危害 161

五、电磁污染的防治 162

第三节 光污染及控制 163

一、光污染及其来源 163

二、光污染的危害 164

三、光污染的防护 164

第四节 热污染及控制 164

一、城市热岛效应 165

二、水体热污染 165

三、热污染的防治 165

复习思考题 166

主要参考文献 166

第七章 农业污染与防治 167

第一节 化肥污染及其防治 167

一、我国化肥使用现状 167

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168

三、化肥污染的防治对策 170

第二节 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172

一、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172

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72

三、农药污染的防治对策 175

第三节 塑料农膜的污染及其防治 177

一、我国农膜污染的原因 177

二、影响土壤残膜总量的因素 178

三、残膜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178

四、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179

第四节 集约化养殖污染及其防治 180

一、我国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现状 180

二、集约化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181

三、集约化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对策 184

复习思考题 187

主要参考文献 187

第八章 农产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188

第一节 农产品安全 188

一、农产品安全概述 188

二、农产品安全现状与趋势分析 189

三、农产品安全与绿色壁垒 194

第二节 农产品中有害物质与人体健康 199

一、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概述 199

二、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7

三、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 209

四、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 212

五、其他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6

第三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7

一、国内外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指标体系 217

二、农产品安全的层次 217

三、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措施 218

复习思考题 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1

第九章 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224

第一节 生态学基础 224

一、生态学的概念 224

二、生态系统 226

三、生态平衡 238

第二节 生态保护 241

一、生态保护 241

二、自然保护 241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243

第三节 生物安全 247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247

二、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248

三、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252

第四节 生态农业 257

一、农业发展与农业模式 257

二、生态农业 260

第五节 生态建设与规划 265

一、生态建设的概念 265

二、生态规划的概念和编制程序 268

三、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 273

复习思考题 280

主要参考文献 281

第十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 284

第一节 环境监测分类及基本原则 284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284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 286

三、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288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质量体系 290

一、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290

二、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291

第三节 环境监测方法 292

一、化学分析法 292

二、仪器分析法 293

第四节 生物监测 296

一、生物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296

二、水污染生物监测 297

三、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298

四、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300

五、现代生物监测技术 301

第五节 农产品有害物质快速检测 302

一、生物法 303

二、化学法 305

第六节 环境质量评价 306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 306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306

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07

四、环境影响评价 311

复习思考题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4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 315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315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 315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 316

三、环境管理的类型 316

四、环境管理的理论 317

五、环境管理的手段 322

第二节 环境管理制度 323

一、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 323

二、“三同时”制度 326

三、排污收费制度 327

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328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329

六、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329

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330

八、限期治理制度 331

第三节 环境法概述 332

一、环境法体系 332

二、环境诉讼 335

三、环境行政复议 336

四、环境纠纷的非诉讼处理 337

第四节 环境规划概述 338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与类型 338

二、环境规划(污染控制规划)的程序 339

三、环境规划的内容 340

第五节 环境经济 342

一、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必要性 342

二、经济手段的作用 343

三、经济手段的种类 344

四、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346

五、补贴与奖励综合利用 347

第六节 环境教育 347

一、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347

二、环境教育的原则 348

三、环境教育的内容 349

四、我国环境教育的基本任务 349

复习思考题 350

主要参考文献 351

第十二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352

第一节 概述 352

一、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352

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与内涵 35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58

一、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358

二、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 359

三、清洁生产 361

四、环境标志 367

五、循环经济 371

六、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简介 378

复习思考题 382

主要参考文献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