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 2004年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秉志主编;高铭暄等撰稿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1091232
  • 页数:7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了本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有关专题研究等计27篇,涉及我国刑事法治发展的诸多前沿课题。

中国逐步废止死刑之建言——以废止非暴力犯罪死刑为中心 赵秉志 3

一、前言 3

二、关于死刑限制暨逐步废止的理论与立法之简要考察 3

第一编 死刑聚焦 3

三、关于中国分阶段废止死刑的具体构想 5

(一)关于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死刑之构想 6

(二)关于逐步废止非致命性普通暴力犯罪死刑之构想 16

(三)关于废除致命性暴力犯罪与战时暴力犯罪死刑之构想 17

四、关于中国分阶段废止死刑配套制度之设计 17

(一)中国分阶段逐步废止死刑进程中的制度配合 18

(二)中国死刑逐步废止后的制度建构 19

(二)关于立法者和决策领导层的认识问题 20

五、关于影响中国逐步废止死刑的两个社会因素之考量 20

(一)关于民意问题 20

六、结语 21

我国死刑立法控制构想 聂立泽 24

一、我国刑法立法控制死刑的宏观构想 24

(一)我国刑法立法控制死刑标准的确立 24

(二)我国刑法立法控制死刑的宏观构想之内容 26

二、我国刑法立法控制死刑的微观探讨 28

(一)明确死刑适用的标准 29

(二)扩大限制适用死刑的对象范围 31

(三)完善死缓制度以控制死刑数量 33

(五)完善立法技术以减少死刑罪名 34

(四)完善刑罚结构性缺陷为减少适用死刑创造条件 34

(六)改绝对确定的死刑条款以限制死刑 35

(七)废除毒品犯罪死刑的实证与理论分析 36

(八)关于控制暴力犯罪死刑的个案设想 37

(九)职务犯罪废止死刑之论证 39

(十)废除并非“罪行极其严重”的普通刑事犯罪的死刑 44

(十一)关于削减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死刑罪名的设想 44

(十二)关于削减危害国家安全罪死刑罪名的设想 45

(十三)对军职罪的死刑罪名控制的设想 46

三、在刑事诉讼法上控制死刑的主张 46

(一)死刑案件客观真实证明标准和程序用尽原则之确立 48

(二)完善死刑的复核程序以控制死刑数量 50

(三)完善死刑的减刑制度和增设死刑的赦免制度 54

(四)在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死刑诉讼程序 55

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后制度完善之建议 高铭暄 赵秉志 时延安 56

一、前言 56

二、背景和问题 56

三、死刑复核制度完善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59

(一)公正优先并兼顾效率的原则 59

(二)严格限制并切实减少死刑适用的原则 59

(三)有效保护被宣告死刑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59

(四)社会效益原则 60

(五)经济性原则 60

四、死刑复核制度完善之具体构想 60

(一)死刑复核案件审判机构之调整 60

(二)死刑复核案件审判组织之调整 62

(四)死刑复核案件审理内容之考量 63

(三)死刑复核案件审判方式之完善 63

(五)死刑复核案件证据制度、证明标准之完善 64

(六)死刑复核案件审理期间之限制 64

(七)死刑复核案件中被宣告死刑人辩护权之制度保障 65

(八)死刑复核案件中被宣告死刑人申诉权之诉讼保障 65

五、结语 66

我国死刑赦免制度建构研究 阴建峰 67

一、前言 67

二、建构死刑赦免制度必要性之论证 67

(一)基于废止与限制死刑的国际趋势 68

(二)基于宽容、人道之刑法精神 69

(四)基于死刑案件错判、误判之实际存在 70

(三)基于“少杀、慎杀”之死刑政策 70

(五)基于保障人权之时代要求 71

三、中外死刑赦免制度概览 71

(一)我国死刑赦免制度的历史嬗变 71

(二)死刑赦免制度的国际考察 73

四、建构我国死刑赦免制度之设想 76

(一)关于死刑赦免之程序 76

(二)关于死刑赦免之范围 76

(三)关于死刑赦免之条件 77

五、结语 77

走私犯罪死刑废除问题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 谢望原 卢建平 杨家庆 陈宝友 79

一、前言 79

(一)1998年以来全国缉私工作的基本情况 80

二、走私犯罪适用死刑的实证研究 80

(二)1998年以来对走私犯罪适用死刑的基本情况 82

(三)对走私犯罪适用死刑之威慑力的质疑 84

三、走私犯罪适用死刑的理论分析 86

(一)从刑法基本理论上分析,应废除走私犯罪死刑 86

(二)与国外相关立法的比较表明我国对走私犯罪刑罚设置偏重 88

(三)废除走私犯罪死刑符合国际人权保护发展趋势 90

(四)废除走私犯罪死刑符合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 92

四、结论 94

中国废除金融犯罪死刑研究 赵秉志 刘远 刘福谦 96

一、中国金融犯罪死刑立法之观念基础 96

(一)国家发展观问题 96

(二)法律价值观问题 97

(三)犯罪本质观问题 98

二、中国金融犯罪死刑立法之技术基础 99

(一)国外(境外)金融、经济诈欺犯罪之立法构成模式考察 99

(二)中国内地金融犯罪的立法模式分析 103

(三)有效防范金融犯罪的法治重心 105

三、近年来典型金融犯罪死刑案件分析 107

四、中国废除金融犯罪死刑之前景预期 112

(一)中国废除金融犯罪死刑的必然性 112

(二)中国废除金融犯罪死刑之时机的理论思考 113

从实践到理论:我国税收犯罪死刑废止问题研究 赵秉志 黄京平 彭辅顺 万云峰 118

一、税收犯罪死刑立法与税收犯罪态势 118

(一)税收犯罪死刑的立法化 118

(二)死刑适用于税收犯罪后,税收犯罪态势考察 120

二、对税收犯罪适用死刑的合理性质疑 121

(一)从税收犯罪所侵犯的法益价值与死刑所剥夺的权益价值比较看,对税收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罪刑均衡原则 121

(三)源于实践的结论 121

(二)从配置死刑的两种税收犯罪的构成特征看,其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值得质疑 122

(三)从适用死刑的两种税收犯罪的法定刑配置与他罪的比较看,其合理性也值得质疑 125

三、废除税收犯罪死刑的可行性论证 126

(一)废除税收犯罪死刑符合国际社会废止死刑的大趋势 126

(二)废除税收犯罪死刑符合国外对税收犯罪不适用死刑的通行做法 127

(三)废除税收犯罪死刑符合我国废止经济犯罪死刑的发展趋势 128

(四)废除税收犯罪死刑不会影响刑法分则罪刑关系的总体协调 129

(五)废除税收犯罪死刑不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响 132

四、结语 133

中国应该废止盗窃罪的死刑——全球性视野考察 高铭暄 刘树德 王俊平 134

一、我国盗窃罪死刑的立法例 134

二、外国盗窃罪死刑的立法例 138

三、结论:盗窃罪的死刑应该废止 144

第二编 总论问题 151

普遍管辖原则及其完善 赵秉志 黄俊平 151

一、前言 151

二、普遍管辖原则的意义和适用 151

(一)普遍管辖原则的界定 151

(二)确立普遍管辖原则的必要性 154

(三)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对象 156

(四)普遍管辖原则适用的前提、条件和规则 159

三、普遍管辖原则的现状及改进 163

(一)普遍管辖原则的现状 163

(二)普遍管辖原则的改进 175

(一)普遍管辖原则在中国的确立 180

四、中国与普遍管辖原则 180

(二)普遍管辖原则在中国立法中的完善 187

五、结语 191

刑法司法解释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赵秉志 陈志军 192

一、前言 192

二、刑法司法解释权配置体制的改革 193

(一)刑法司法解释权配置体制改革方案的理论聚讼 193

(二)刑法司法解释权配置体制改革方案的基本构想 205

三、刑法司法解释创制方式的改革 209

(一)厘清刑法司法解释与一般司法文件的关系 209

(二)摒弃刑法司法解释创制之转发认可方式 212

(三)刑法司法解释制订和修改模式的改革 216

(一)越权刑法司法解释的概念界定 219

四、积极应对越权刑法司法解释问题 219

(二)越权刑法司法解释的原因探析 223

(三)越权刑法司法解释的理性对策 226

五、结语 232

宪法与刑法的效力关系及相关司法问题研究 黄京平 李富友 234

一、宪法是刑法的制定根据 234

(一)总体根据 235

(二)具体根据 235

二、宪法对刑法的立法限制 238

(一)宪法对刑法限制的国外考察 238

(二)我国宪法对刑法的限制及其不足 239

三、宪法对刑法效力限制的实现——违宪审查制 240

(一)违宪审查制度概览 240

(二)国外刑法违宪审查的实践 242

(三)我国对刑法的违宪审查制度 244

四、关于刑法领域的宪法适用性问题 248

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及存在形式研究 黄京平 石磊 255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结构 255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形式特征 257

(一)合法性 259

(二)组织性 262

(三)独立性 263

(四)有一定的经费和财产 265

三、单位犯罪主体的实质特征 267

(一)单位的刑法人格和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 267

(二)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内涵 268

(三)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 270

四、单位犯罪主体的种类 277

(一)法定的单位犯罪主体种类 277

(二)单位犯罪主体种类的认定 281

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问题研究——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完善之建言 卢建平 郑鸾 286

一、绪论 286

(一)适用对象范围过于狭窄 288

(二)法定化不足、政策性太强 289

(三)行政性太强、司法化不足 290

(四)适用的程序化不足、制约机制欠缺 290

二、强制医疗的理论基础 290

(一)保安处分理论简介 291

(二)对精神疾病患者适用强制医疗的分析 294

(一)法定性原则 295

三、强制医疗应遵循的原则 295

(二)必要性原则 296

(三)适当性原则 298

四、强制医疗的实体规范 299

(一)强制医疗适用的条件 299

(二)医疗措施的种类和期限 305

五、强制医疗程序若干问题 309

(一)强制医疗适用的程序性前提:司法精神病鉴定 309

(二)强制医疗的决定机关 311

(三)强制医疗程序的提起 312

(四)强制医疗的法庭审理 314

(五)强制医疗的执行 314

(六)强制医疗的结束 316

六、结语 317

刑罚政策及其现代化研究 卢建平 郭理蓉 319

一、引言 319

二、刑罚政策的界定 320

(一)概念与特征 320

(二)刑罚政策的功能 324

三、我国现行刑罚政策述评 327

(一)刑罚体系述评 327

(二)刑罚制度述评 338

四、刑罚政策现代化——我国刑罚改革的方向 343

(一)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 343

(二)刑罚政策现代化 345

二、立功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立功的概念 353

(一)立功制度的历史沿革 353

立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卢建平 郭文龙 353

一、引言 353

(二)立功的概念 355

三、立功的分类 359

(一)成年犯的立功和未成年犯的立功 359

(二)自首犯的立功和非自首犯的立功 361

(三)有悔立功和无悔立功 361

(四)总则部分的立功和分则部分的立功 362

四、现行刑法典中总则部分的立功与分则部分的立功 362

(一)刑法总则立功制度的规定及完善立功制度的理论探讨 362

(二)刑法分则立功制度的规定及完善立功制度的理论探讨 368

(一)立功开始时间的理论界定 371

五、立功时间的理论界限 371

(二)立功结束时间的理论界定 375

六、立功制度的本质和价值 376

(一)关于立功本质的学说及其评价 376

(二)立功制度的本质 378

(三)立功制度的价值 381

七、完善立功制度的立法建议 382

(一)统一立功的表现形式,使之严谨 383

(二)填补刑罚处理空档,使之完善 383

(三)界定减刑与假释的实质条件,使之明确 384

(四)明确分则中包含的立功因素,使之科学 384

一、假释适用的条件 386

(一)关于假释适用的形式条件 386

假释制度若干实务问题研究 王作富 柳忠卫 386

(二)关于假释适用的实质条件 390

(三)关于假释适用的例外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 394

二、关于假释的决定机关和假释程序 404

(一)假释的决定机关 404

(二)假释的适用程序 405

三、假释监督考察与撤销问题研究 409

(一)关于假释考验期相关问题的探讨 409

(二)我国假释监督保护制度的立法完善 412

(三)关于假释撤销条件若干问题的探讨 419

(四)关于完善我国假释撤销程序的建言 432

(一)思想渊源及其发展 434

二、一罪不二罚之思想渊源及价值蕴义 434

一、前言 434

刑法中的一罪不二罚研究 卢建平 屠少萌 434

(二)一罪不二罚原则的价值蕴义 436

三、定罪中的一罪不二罚问题 438

(一)一罪的界定——刑罚的边界 438

(二)刑罚与侵权赔偿的界限及冲突解决 440

(三)刑罚与行政处罚的界线及冲突解决 443

(四)一罪的界定——罪数问题 449

四、量刑中的一罪不二罚问题——累犯从重处罚问题再探讨 452

(一)累犯从严的理论根据 452

(二)我国累犯量刑原则与一罪不二罚原则的冲突 454

(三)解决之道 454

五、管辖中的一罪不二罚问题 458

(一)刑事管辖权的竞合 458

(二)管辖权冲突的解决与一罪不二罚原则 459

(三)一罪不二罚原则与我国刑法第10条的规定 460

(四)我国各法域的刑事管辖冲突及解决 461

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研究 黄京平 陈鹏展 464

一、犯罪学:无被害人犯罪的现象描述 464

二、刑事政策学:无被害人犯罪的价值判断 466

(一)自由主义的立场 467

(二)社会学的维度 469

(三)刑法与道德的关系 469

(四)法益保护原则 471

(五)刑法的谦抑性 472

(六)犯罪的历史性 473

(七)司法资源的有限性 473

(八)无被害人犯罪犯罪化的弊端 474

(九)国外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实践 475

三、刑法学:我国刑法中无被害人犯罪的检讨 476

(一)赌博罪的非犯罪化 477

(二)聚众淫乱罪的非犯罪化 478

国际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研究 卢建平 王君祥 481

一、引言 481

二、国际刑法中引入罪刑法定原则的历程 481

(一)国际公约中确立罪刑法定原则概况 481

(二)国际刑法中引入罪刑法定原则的几个阶段 482

三、罪刑法定原则在国际刑法中的地位——基本原则 486

四、国际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法”的研究 489

(一)国际刑法渊源的确立——法律专属主义问题的解决 489

(二)国际条约与罪刑法定原则 490

(三)习惯国际法与罪刑法定原则 498

(四)一般法律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 502

(五)司法判例与罪刑法定原则 504

五、国际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罪”和“刑”的研究 507

(一)国际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罪”的研究 507

(二)国际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刑”的研究 509

六、结语 513

建立中国证据展示制度可行性研究 黄京平 王兆峰 赵坤辉 515

一、英美法国家证据展示制度考略 515

(一)证据展示制度概述 515

(二)证据展示制度的构成 517

(三)英美法国家证据展示制度的特征 523

(一)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关于刑事证据信息交换的规定 525

二、我国目前刑事证据信息交换的途径及评析 525

(二)我国刑事证据信息交换规定的特点及评析 526

三、建立中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可行性论证 531

(一)必要性论证 531

(二)可行性论证 534

四、证据展示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 540

(一)模式选择 540

(二)制度建构 544

五、余论 547

第三编 各论问题 551

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犯罪立法完善研究 赵秉志 时延安 庄劲 黄晓亮 551

一、前言 551

二、现行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立法缺陷概述 552

(一)犯罪主体要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552

(二)犯罪客观要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553

(三)在犯罪类型方面存在的问题 554

三、修改完善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基本原则 554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 554

(二)平等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原则 555

(三)保护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原则 555

四、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现有规定的修改与完善建议 556

(一)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修改完善 556

(二)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的修改完善 559

(三)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修改完善 561

(四)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修改完善 561

(五)妨害清算罪的修改完善 562

(六)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修改完善 565

(七)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修改完善 569

(八)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修改完善 570

(九)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的修改完善 571

(十)关于取消主体所有制性质限制的立法建议 572

五、修改与完善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法条设计和简要说明 573

媒体干扰审判行为的刑事抗制 黄京平 李小文 吴江 583

一、国(境)外对媒体干扰审判行为的刑事抗制 583

(一)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刑事抗制 584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刑事抗制 585

(三)刑事抗制的理论依据 586

二、我国大陆司法实践及相关罪名的考察评析 588

(一)对我国司法实践中涉及媒体案件的现实考察 588

(二)媒体干扰审判行为与扰乱法庭秩序罪 590

(一)我国媒体运作与法院审判的特殊性 593

三、对媒体干扰审判行为予以刑事规制的必要性 593

(二)从个案角度看媒体干扰审判行为的危害性 595

(三)从社会角度看媒体干扰审判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601

四、增设媒体故意干扰审判罪的具体构想 604

(一)本罪的客观方面 605

(二)本罪的主观方面 607

新型妨害证据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黄京平 吴江 张胜全 刘永寿 611

一、妨害作证罪 611

(一)“阻止证人作证”的认定 611

(二)“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认定 614

(三)本罪发生的时空范围 619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否构成本罪 619

(一)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证据” 622

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622

(二)“帮助”的含义 624

(三)“毁灭”的含义 628

(四)“伪造”的含义 629

(五)有关“共同当事人”的问题 631

(六)当事人的近亲属可否构成本罪 635

(七)如何理解本罪的主观方面 636

三、打击报复证人罪 639

(一)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证人” 639

(二)行为方式的认定 649

(三)本罪成立的时间条件 650

(四)如何理解本罪的行为对象 651

四、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654

(一)妨害作证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654

(五)本罪的犯罪目的和动机 654

(二)妨害作证罪与打击报复证人罪的界限 655

试论非法行医罪的立法完善——以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为视角 赵秉志 左坚卫 658

一、问题的产生 658

二、应当以犯罪论处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660

三、现行刑法典关于非法行医罪规定的不足之处 662

(一)对医务人员多次非法为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以及多次为孕妇施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但未造成孕妇人身伤害的行为,通常无法以犯罪论处 663

(二)对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为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难以按犯罪论处 664

四、修改刑法典关于非法行医罪的规定的建议 666

(一)删除刑法第336条对非法行医罪主体的限制性规定,将该罪主体设置为一般主体 666

(二)将非法行医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明确化,并将非法为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纳入其中 667

五、余论 668

一、引言 669

严格责任及其在环境污染犯罪中的适用 卢建平 刘皎 669

二、严格责任的历史演变与研究现状 670

(一)严格责任的来由 670

(二)国外学者对严格责任的研究 671

三、严格责任的含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及理论依据 672

(一)相关案例 673

(二)严格责任的含义与特点 675

(三)严格责任与几个概念的区别 677

(四)严格责任的依据 678

四、严格责任与我国刑法 679

(一)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严格责任的不同观点 679

(二)严格责任可否见容于我国刑法 681

(三)严格责任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的体现 684

(一)国外污染犯罪适用严格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685

五、严格责任在环境污染犯罪中的适用 685

(二)污染犯罪的特点及适用严格责任的必要性 686

(三)环境污染犯罪中借鉴严格责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90

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回应与完善 卢建平 张旭辉 697

一、引言 697

二、国内立法中的贿赂犯罪对国际公约回应的必要性研究 698

(一)现实需求 698

(二)法律要求 701

三、国内立法中的贿赂犯罪与国际公约中贿赂犯罪的可比性分析 708

(一)两者规定的相同点 708

(二)两者规定的相异点 714

四、国内立法中的贿赂犯罪在国际公约框架下完善的操作性建议 723

(二)刑事实体法规定的完善 724

(一)宪法规定的完善 724

五、结语 732

略论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在反腐败领域的刑事合作 谢望原 734

一、统一腐败犯罪认识:协调区际反腐败司法 734

二、立法合作:制定反腐败的统一区际法律 736

(一)关于制定反腐败犯罪的区际法律规范 736

(二)关于区内相关法律 737

三、司法合作:确保腐败犯罪分子受到及时、公正的刑事制裁 738

(一)案犯移交 738

(二)被判刑人的移管 739

(三)司法协助 739

(四)或起诉或移交 740

(五)承认与执行其他协议方刑事裁判 740

四、结语 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