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3
试谈汉字照排系统工程成功的原因 3
王选遗愿 7
出版系统研制中的二十个重要技术决策 8
艰难的起步 25
原理性样机的研制 36
原理性样机的启迪:需求刺激创新 55
内外交困中启动的Ⅱ型机 60
Ⅱ型机是团结合作的产物 68
第二次引进高潮和Ⅱ型机的国家级鉴定 77
寄予厚望的Ⅳ型机 85
《光明日报》与激光照排 94
方正出版系统的明天会更好 96
在回顾我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历程座谈会上的讲话 99
出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102
长期技术积累才能进入国际市场 112
周老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14
数码印刷提供了技术创新的重大机遇 120
追忆张龙翔先生对七四八工程的扶持 122
论科研与创新 129
数学基础和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 129
科研选题和制定目标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42
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一些体会 154
脚踏实地 持之以恒 167
不要迷信院士 169
阅读文献的习惯使我终生受益 172
破除对权威的迷信 勇于创新 177
发挥北大多学科的优势 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 181
抓住两头 就能成功 183
制定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一些思考 184
秉承历史 重铸辉煌 188
科学研究的目标和环境 193
试谈科研成功的因素 199
论技术与市场 207
保证产品生命力的“顶天立地”模式 207
“对内下围棋、对外打桥牌”是市场竞争之道 215
寻求最前沿的需求刺激 220
赚大钱难 难于上青天 226
方正与北大 233
从比尔·盖茨退居二线谈起 238
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242
抓住机遇 实现技术跨越并占领市场 263
最可怕的是错过一个时代 267
在困难和挫折中前进 272
杀手锏出 后来居上 279
抓住新潮流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287
抓住机遇 走出国门 292
在“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上的讲话 294
在电子政务公文系统标准与技术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296
自主技术产品出口的若干思考 298
利用已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开辟新天地 302
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 307
高新技术企业要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 315
论高科技企业 315
成功企业的某些共同特点 319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330
中国企业最缺少的是现代化的管理 334
创业难 守业也难 337
中国需要企业领袖 347
中国企业需要管理专家 350
关于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建议 352
重塑方正企业文化 355
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七种素质 357
中国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61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基业长青的重要保证 364
在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上的讲话 365
企业技术发展与政府支持分不开 368
论教育与人才 373
给侄女王侃的一封信 373
给年轻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倡团队精神 375
“伏枥老骥”与“甘当人梯” 382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市场经济与研究生培养 386
如何使研究生作出一流成果 389
从东大阿尔派的崛起谈帅才 393
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必须有世界一流大学作后盾 399
人才辈出的关键在于改革 402
从我的成长经历谈教育 404
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为我日后成才打下扎实基础 408
赠郭宗明 412
我能取得成就的原因和不足之处 413
情商要从青少年时代培养 415
依靠团队 实现梦想 417
从Dijkstra谈帅才的洞察力 420
人生的抉择 425
回忆北大数学力学系的大学生活 444
北大数学系的三个优良传统 455
在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457
两点建议 460
给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463
论科研与人文、艺术 473
科学研究给人的愉快就是最大的报酬 473
善见他人之长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478
一个好的科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 480
我对体育的认识 482
收集、整理京剧珍贵影像资料供教学和出版的建议 485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486
应重视京剧史料的开掘整理工作 488
建言献策 493
扶持高科技民族产业 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493
学习邓小平科技思想的若干体会 496
科学大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最好时期 500
关于陈希同案件的一些想法 504
我们赶上了科技发展的春天 505
邓小平与中国科技发展的春天 508
政协委员建言立论的影响越来越大 512
在新形势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515
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的看法 517
王选年谱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