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说 1
第一章 诈骗罪的基本问题 7
第一节 基本构造 7
第二节 行为对象 13
一、财物的界定 13
二、财产性利益 18
三、财物的性质 43
第三节 欺骗行为 57
一、欺骗的实质 58
二、欺骗的内容 59
三、欺骗的方式 70
四、欺骗的类型 79
五、欺骗的程度 83
一、受骗者的范围 86
第四节 陷入错误 86
二、受骗者与被害人不必为同一人 109
三、受骗者陷入或强化认识错误 112
四、认识错误与恐惧心理的竞合 119
第五节 处分行为 123
一、处分行为要素的根据与机能 123
二、财产处分者的范围与资格 128
三、处分行为的客观面 145
四、处分行为的主观面 157
五、处分行为的判断 168
第六节 取得财产 187
一、取得财产的含义 187
二、取得财产的类型 188
三、取得财产的主体 199
第七节 财产损失 203
一、财产损失 204
二、“财产”损失 206
三、财产“损失” 239
第八节 主观要件 260
一、诈骗故意的认识内容 260
二、诈骗故意的意志因素 276
三、非法占有目的的要否 281
四、非法占有目的的内容 292
第二章 金融诈骗罪的共性问题 317
第一节 法条关系 317
一、普通法条与特别法条概述 317
二、特别关系的确定 325
三、特别法条的适用前提 332
四、特别法条内容不周全的处理 335
第二节 客观要件 343
一、客观行为 344
二、行为对象 358
三、危害结果 360
第三节 主体要件 365
一、问题所在与争论观点 365
二、本书立场与基本理由 369
第四节 主观要件 388
一、金融诈骗罪的故意内容 388
二、金融诈骗罪的认识错误 390
三、非法占有目的 404
第五节 犯罪形态 417
一、金融诈骗未遂犯的成立范围 417
二、金融诈骗罪的着手 420
三、金融诈骗罪的既遂标志 426
第六节 共同犯罪 435
一、金融诈骗罪的身份犯与共犯 435
二、金融票证的伪造者与使用者的共同犯罪 454
一、区分罪数的标准与方法 457
第七节 罪数区分 457
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并使用的情形 460
三、伪造、变造多种金融票证并使用其中一种票证的情形 470
四、盗窃、骗取金融票证并冒用的情形 473
五、连续使用各种不同的票证进行诈骗的情形 475
六、利用同一金融票证分别对机器与对人使用的情形 476
第八节 量刑规则 478
一、法定刑的一般分析 478
二、量刑的基本规则 480
第三章 金融诈骗罪的特殊问题 491
第一节 集资诈骗罪 491
一、诈骗方法 491
二、非法集资 494
三、数额较大 508
四、非法占有目的 513
五、集资诈骗的罪数 517
第二节 贷款诈骗罪 520
一、行为对象 521
二、诈骗行为 525
三、危害结果 532
四、非法占有目的 534
五、相关界限 540
第三节 票据诈骗罪 556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557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566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 571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 573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 584
六、非法“补记”空白支票的行为性质 588
七、盗窃支票并使用的行为性质 590
八、内外勾结使用伪造、变造票据等行为的性质 598
一、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范围 601
第四节 金融凭证诈骗罪 601
二、使用的认定 605
三、相关犯罪的界限 611
第五节 信用证诈骗罪 613
一、基本行为类型 614
二、骗取信用证 617
三、其他方法 633
四、其他问题 637
第六节 信用卡诈骗罪 640
一、刑法中的信用卡 640
二、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645
三、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656
四、冒用他人信用卡 658
五、恶意透支 665
六、盗窃信用卡并使用 691
七、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得信用卡并使用 710
八、银行职员与特约商户职员的信用卡犯罪 723
九、非法利用信用卡资料取得财物的行为性质 729
第七节 有价证券诈骗罪 732
一、犯罪工具 733
二、使用行为 744
三、其他问题 748
第八节 保险诈骗罪 751
一、行为类型 751
二、相关区别 764
三、着手标准 772
四、共犯认定 781
五、罪数区分 787
主要参考文献 792
重要问题索引 798
后记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