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概述 1
1.1 财务会计理论的起源:信息的复杂性与不对称性 1
1.1.1 财务会计信息的复杂性 1
1.1.2 财务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2
1.2 财务会计理论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 3
1.2.1 财务会计理论的含义 3
1.2.2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过程 4
1.2.3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意义 7
1.3 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8
1.3.1 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层次划分 8
1.3.2 财务会计规范 9
1.3.3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12
1.4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17
1.4.1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动力 17
1.4.2 财务会计理论的范式革命 18
1.4.3 财务会计理论发展形式的边缘化与内容的细化 22
本章小结 23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4
思考题 25
第2章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一般研究方法 26
2.1 财务会计本质及其理论的验证 26
2.1.1 对财务会计本质的理解 26
2.1.2 财务会计理论的构建和验证 29
2.2 非理论的方法 30
2.2.1 实用主义方法 30
2.2.2 权威主义方法 30
2.3 演绎与归纳方法 31
2.3.1 归纳方法 31
2.3.2 演绎方法 33
2.4 伦理法与社会学法 34
2.4.1 伦理法 34
2.4.2 社会学法 35
2.5 事项法与实证法 36
2.5.1 事项法 37
2.5.2 实证法 39
本章小结 44
注释 44
参考文献 45
思考题 45
第3章 构建财务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 46
3.1 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46
3.1.1 会计准则的界定 46
3.1.2 主要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发展 49
3.1.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发展 58
3.2 会计准则的基本功能与特征 60
3.2.1 会计准则的基本功能 60
3.2.2 会计准则的基本特征 63
3.3.1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模式 65
3.3 会计准则的制定 65
3.3.2 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72
3.3.3 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74
3.3.4 会计准则颁布形式 78
本章小结 80
注释 81
参考文献 82
思考题 82
第4章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83
4.1 对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认识 83
4.1.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含义 83
4.1.2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意义 85
4.1.3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经济分析 86
4.1.4 影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因素 88
4.2 财务报告的目标 90
4.2.1 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是谁 91
4.2.2 主要信息使用者需要何种信息 93
4.2.3 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 95
4.2.4 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界定 96
4.3 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 96
4.3.1 判断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的前提 96
4.3.2 财务报告内容的质量 97
4.3.3 财务报告表述的质量 101
4.4 财务会计的要素 103
4.4.1 财务会计要素概念的界定及其特性 103
4.4.2 财务会计要素体系 106
4.4.3 财务会计要素的内容 109
4.4.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定义的发展及变化 115
4.5 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16
4.5.1 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的意义及研究回顾 116
4.5.2 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 117
4.5.3 财务报表要素的计量 120
4.5.4 会计对称性与财务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 124
本章小结 126
注释 126
参考文献 127
思考题 128
5.1.1 收益的源头——资本 129
5.1 对资本与收益的认识 129
第5章 财务报告中的收益理论 129
5.1.2 两种不同的收益概念 131
5.1.3 两种收益概念的比较——环境与收益决定 134
5.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135
5.2.1 收益与资本保全 135
5.2.2 收益的确认——两种观点 137
5.2.3 收益的计量 139
5.3 全面收益的形成 142
5.3.1 收入的确认 142
5.3.2 收入与费用配比 147
5.3.3 利得与损失 150
5.3.4 全面收益理论的形成 152
5.4.1 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153
5.4 收益与现金流量 153
5.4.2 收益与现金流量的评价 154
5.5 收益均衡假说 156
5.5.1 收益均衡的定义与动机 156
5.5.2 收益均衡的特点 157
本章小结 158
注释 159
参考文献 161
思考题 161
6.1 资产的含义及其性质 162
6.1.1 资产的含义 162
第6章 资产计量的基本理论 162
6.1.2 资产的特征 164
6.2 资产计量的概念与目的 165
6.2.1 资产计量的概念 165
6.2.2 资产计量的目的 166
6.3 资产的计量属性 167
6.3.1 确定资产计量属性应考虑的因素 167
6.3.2 资产计量属性的类型及评价 168
6.4 资产计量的主要模式 172
6.4.1 主要资产计量模式的分类 172
6.4.2 名义货币单位下的资产计量模式 172
6.4.3 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下的资产计量模式 175
6.5.1 影响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有关理论 177
6.5 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 177
6.5.2 资产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178
本章小结 180
注释 181
参考文献 181
思考题 182
第7章 单项资产与总体资产计量理论 183
7.1 存货的计量 183
7.1.1 存货的性质与计量目的 183
7.1.2 存货计量基础的选择 184
7.2 固定资产的计量 187
7.2.1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计量目的 187
7.2.2 固定资产计量基础的选择 188
7.3 技术资产的计量 190
7.3.1 技术资产的内容及其性质 190
7.3.2 技术资产计量目的与计量特征 193
7.3.3 技术资产计量基础及计量方法 195
7.4 生物资产的计量 200
7.4.1 生物资产的概念及其特点 200
7.4.2 会计理论观念对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201
7.4.3 生物资产计量模式及其选择 203
7.5 总体资产的计量 205
7.5.1 总体资产的含义、计量目的及相关观念 205
7.5.2 总体资产计量模式及其选择 207
本章小结 210
思考题 211
参考文献 211
注释 211
第8章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213
8.1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213
8.1.1 会计信息披露非管制论 213
8.1.2 会计信息披露管制论 215
8.1.3 两种理论的比较与分析 216
8.2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217
8.2.1 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 217
8.2.2 表外披露与表内确认 218
8.2.3 财务报告体系 219
8.2.4 财务报告的作用 220
8.3.1 资产负债表 221
8.3 基本财务报表 221
8.3.2 收益表 222
8.3.3 现金流量表 223
8.4 表外信息的披露 224
8.4.1 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 225
8.4.2 财务报表附注 225
8.4.3 其他财务报告 227
8.5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 233
8.5.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财务报告模式评价的若干观点 234
8.5.2 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缺陷 234
8.5.3 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238
8.5.4 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244
本章小结 247
参考文献 248
注释 248
思考题 249
第9章 财务会计信息含量与资本市场有效性 250
9.1 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及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 250
9.1.1 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250
9.1.2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 252
9.1.3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 255
9.2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260
9.2.1 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类型 260
9.2.2 信息不对称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表现 262
9.2.3 解决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途径 265
9.3.1 有效市场成立条件的分析 268
9.3 资本市场效率理论 268
9.3.2 有效市场的三种形态 269
9.3.3 市场效率的测试 270
9.3.4 有效证券市场对财务报告的意义 272
9.4 财务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273
9.4.1 预期盈余和非正常报酬率的衡量 274
9.4.2 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 276
9.4.3 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研究的评价和思考 283
本章小结 284
注释 285
参考文献 286
思考题 286
本章附录:事件研究法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