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经营实用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3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志信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国情国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4416533
  • 页数:1353 页
图书介绍:

一、地理特征 2

(一)地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2

第一篇 基本国情与粮食生产 2

第一章 国情概况 2

(二)陆地水文 4

(一)计划生育情况及问题 6

二、人口状况 6

(二)人口与粮油生产 7

(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8

三、土地资源 8

(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0

(三)宜农荒地资源情况 11

(一)水资源量及特点 12

四、水资源 12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5

(一)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17

五、气候特征 17

(二)气温分布与温度带的划分 18

(一)土壤的基本类型 20

六、土壤 20

(二)土壤分布规律 21

一、中国农业发展简史 23

第二章 农业及粮食生产 23

二、生产结构的变化 26

(二)物质投入增多 27

(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27

三、农业生产条件 27

(三)粮食是稳定市场秩序、保证建设的重要物资 28

(二)粮食是发展农副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28

四、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8

(一)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8

(一)我国粮食的分布 29

五、我国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29

(四)粮食是治国安邦、备战备荒的战略物资 29

(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 30

六、目前粮食生产中的问题及措施 31

(三)滥占乱占土地,浪费稀缺资源 32

(二)收购资金短缺,“白条”再度增多 32

(一)农民收入增长停滞不前,损及诸多方面 32

(六)治标治本兼顾,切实解决问题 33

(五)农村生态恶化,环境质量愈下 33

(四)苛捐杂费增多,农民负担沉重 33

(一)水稻生产的历史 36

一、水稻生产 36

第三章 主要粮食产品生产 36

(二)水稻生产情况及成就 37

(三)水稻生产的技术对策 38

(一)小麦生产的历史 41

二、小麦生产 41

(二)小麦生产的技术措施 42

(一)玉米生产的历史 50

三、玉米生产 50

(二)玉米在农业中的地位 51

(四)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 52

(三)我国对玉米的需求 52

(一)大豆生产的历史 55

四、大豆生产 55

(三)大豆生产情况及问题 56

(二)大豆的重要地位 56

(四)大豆生产的目标与措施 58

(一)谷物类 60

一、几种粮食作物的生产及分布 60

第四章 其它粮油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60

(二)豆类 62

(三)薯类 63

(二)组织商品粮油运输 (1 64

(一)草本油料作物 64

二、主要油料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64

(二)木本油料作物 67

(三)可供制取油脂的其它农副产品 69

(二)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71

第五章 我国的商品粮油基地 71

一、我国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意义、条件和类型 71

(一)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意义 71

(三)商品粮基地的类型 72

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情况 73

(一)南方商品粮基地 74

三、商品粮基地的布局 74

(二)东北商品粮基地 77

(三)其他商品粮基地 79

四、我国的商品油料生产基地 82

(一)集中一定的资金,重点选建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83

五、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经验 83

(四)落实经济责任制,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管理 84

(二)实行国家和地方联合投资,解决基地建设投资不足的困难 84

(三)建立多层次的商品粮基地 84

六、巩固和发展商品粮基地 85

(五)投资重点用于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85

(六)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85

(三)增加新的商品粮基地 86

(一)进一步明确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目的 86

(二)继续抓紧抓好老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86

(四)制定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87

(一)先秦时期 90

第二篇 粮食管理 90

第一章 粮食管理的沿革 90

一、古代的粮食管理 90

(二)秦汉时期 91

(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 92

(四)隋唐五代时期 93

(五)宋代时期 94

(六)辽、金、元时期 95

(八)清代时期 97

(七)明代时期 97

二、近代和现代的粮食管理 98

(一)晚清至北洋军阀时期 99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00

(三)抗日战争时期 101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粮食管理 103

(四)解放战争时期 103

(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04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06

(三)50年代末60年代初 107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108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10

(二)农村粮食购销的作用 113

第二章 农村粮食购销 113

一、农村粮食购销的地位和作用 113

(一)农村粮食购销的地位 113

(三)农村基层粮食购销单位的性质与特点 114

(二)粮食统购统销 115

二、农村粮食购销的沿革 115

(一)国营商业领导下的粮食自由购销 115

(三)国家粮食定购 117

(四)粮食购销价格放开 120

(一)大力开展“两代一换” 121

三、农村粮站的根本出路 121

(二)建立农村粮油服务体系 122

(四)积极兴办农村粮油集贸市场 123

(三)继续抓好传统的多种经营工作 123

(六)农贸联营,向生产延伸 124

(五)下伸网点,占领阵地 124

(一)对居民口粮实行分等定量供应 125

第三章 市镇粮食供应 125

一、市镇居民口粮的供应 125

(三)严格控制“农转非”人口的过快增长 126

(二)职工工种粮定量补差办法 126

三、市镇饲料用粮的供应 127

二、工商行业用粮的供应 127

(二)粮食供应凭证的管理 128

四、粮食供应票证的管理 128

(一)票证的品种 128

(二)从逐步提高粮食统销价格到全面放开粮食销价 129

五、近年来改革的实践与展望 129

(一)逐步压缩平价粮销量 129

一、油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1

第四章 油脂购销 131

(一)油脂购销工作的发展 133

二、植物油购销概况 133

(三)当前我国食用油的油情 134

(二)解决产需矛盾的对策 134

(二)食油购销的基本政策 135

三、植物油购销管理与政策 135

(一)食油购销的管理 135

(三)植物油购销新变化 136

(二)工业用植物油的经营管理 137

四、工业用植物油的购销与管理 137

(一)工业用植物油的购销 137

(一)粮油市场的特征 138

第五章 粮油市场管理 138

一、我国粮油市场的特征和体系 138

(一)粮油集贸市场的性质 139

(二)粮油市场体系 139

二、粮油集贸市场 139

(三)粮油集贸市场的作用 140

(二)农村粮油集贸市场的特点 140

(二)粮油批发市场具有的功能 141

三、粮油批发市场 141

(一)粮油批发市场的基本特征 141

(一)粮油市场管理的手段 142

四、粮油市场管理 142

(三)粮油批发市场管理 143

(二)粮油集贸市场管理 143

(一)粮油市场调查 144

五、粮油市场调查和预测 144

(二)粮油市场预测 145

(一)清除传统观念,开拓新的思路 146

六、建设粮食市场的思路 146

(三)改变粮食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47

(二)搞好价格改革,全方位放开粮食购销价格 147

(四)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 148

七、建立粮食市场必须注意的问题 149

(五)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大力发展三级粮油批发市场 149

(二)选择采购渠道 151

第六章 粮油商品采购 151

一、粮油商品采购业务程序 151

(一)确定采购数量 151

(五)选择采购人员 152

(三)选择采购方式 152

(四)选择采购时机 152

(二)粮油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 153

二、粮油商品采购合同 153

(一)签订粮油采购合同的基本原则 153

(三)粮油采购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54

(四)违约纠纷的处理 155

(一)统一调拨 158

第七章 粮油调运 158

一、粮油调拨 158

(三)粮食进出口 159

(二)调拨包干 159

(四)品种调剂 160

(二)按照经济区域组织粮食商品流通 161

二、合理运输 161

(一)图上作业法 161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62

(三)制定粮食合理流向 162

三、安全运输 162

四、粮食运输 163

(二)搞好部门协作 163

(三)严肃处理责任事故 163

(一)实行义务运粮 164

(三)组织油脂散运 166

(一)粮食包装麻袋 167

五、粮油装具 167

(二)粮食包装面粉袋 171

(三)200升闭口钢桶 173

(一)库存及储备 174

一、粮食储存与四无粮仓 174

第八章 粮油仓储 174

(二)四无粮仓 175

(一)粮库建设 176

二、仓储设施 176

(二)仓房、油罐类型 178

(三)仓房、油罐的性能 180

(四)粮仓机械 181

三、保粮技术 183

(二)发展各种粮食储藏技术 184

(一)制定并完善保粮方针 184

(一)定额管理与经济责任制 189

四、仓储管理 189

(二)超储补贴与主副业互补 191

(二)粮油商品组合策略 192

(一)营销粮油商品线与组 192

第九章 粮油商品营销 192

一、粮油商品营销策略 192

(一)粮油商品市场寿命周期及其判断 193

二、粮油商品市场寿命周期营销策略 193

(二)粮油商品市场寿命周期策略 194

(一)粮油商品营销价格 196

三、粮油商品营销价格策略 196

(二)制定粮油营销价格的方法 197

(三)粮油营销定价策略 198

(二)粮油商品营销推式策略 201

(一)促销的内涵 201

四、粮油商品促销策略 201

(三)粮油商品营销拉式策略 202

(一)粮油商品价格构成 204

一、粮油价格概述 204

第十章 粮油价格 204

(二)影响粮油商品价格变化的其他因素 205

(三)粮食价格管理体制及粮油价格种类 206

二、粮油商品的差价和比价 209

(一)粮油商品差价 210

(二)工农业产品比价 212

(一)统购统销前的粮油价格管理(1950—1952年) 214

三、粮油购销价格的调整变化 214

(二)统购统销时期(1953—1984年) 215

(三)实行合同定购和国家定购(1985年后) 218

四、粮油价格改革 221

(三)增强粮油价格调控机制 222

(二)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发育程度 222

(一)积极稳妥地放开粮价,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价格形成机制 222

二、以销定产,扩大生产领域 224

一、粮食工业布局 224

第十一章 粮油工业 224

四、粮油工业管理 225

三、粮油机械生产 225

二、饲料工业的方针和任务 228

一、饲料工业概况 228

第十二章 饲料工业 228

三、饲料的经营和管理 230

四、饲料工业的发展战略 231

(一)财务及财务管理体制概况 233

一、概论 233

第十三章 粮油财务管理 233

(二)粮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 234

(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情况 235

二、资金管理 236

(三)资本金的筹集方式和要求 237

(二)公积金 237

(一)资本金 237

(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计价原则和方法 238

(一)存货概念 238

(四)企业的负债 238

三、流动资产 238

(三)完善商品削价准备金办法 239

(二)企业在建工程的处理 240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 240

(四)建立坏帐准备金 240

四、固定资产 240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办法 241

(二)递延资产 242

(一)无形资产 242

五、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242

(三)关于企业集团的合并产权和损益 243

(二)用补偿贸易方式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外投资 243

六、对外投资 243

(一)对外投资的限制条件 243

(二)成本开支的范围和内容 244

(一)成本和费用的概念 244

七、成本和费用 244

(三)商品流通费开支的范围和内容 245

(一)营业收入 246

八、营业收入、利润及其分配 246

(四)正确划分成本与费用和其他开支的界限 246

(二)利润 247

(三)利润分配 248

(二)财务评价 249

(一)财务报告 249

九、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 249

(一)企业审计的一般程序 251

一、粮油企业审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51

第十四章 粮油企业审计 251

(二)货币资产审计 253

(一)流动资产审计的内容 253

(二)企业审计的一般方法 253

二、流动资产审计 253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审计 255

(四)存货审计 256

(五)存货盘盈盘亏审计 257

(一)固定资产审计 258

三、长期资产审计 258

(三)递延资产的审计 260

(二)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审计 260

(三)产品销售收入的审查 262

(二)销售业务审计 262

四、企业损益审计 262

(一)企业损益审计的内容 262

(四)营业外收支审计 263

(五)利润总额和利润分配的审计 264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内容 265

五、财务报表审计 265

(三)损益表审计的内容与重点 266

(二)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266

(四)财务状况变动表审计的内容及要点 267

(一)国际粮食市场的基本态势 269

一、国际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出口 269

第十五章 粮油出口 269

二、国际大豆贸易概况与中国大豆出口 271

(二)中国不可能成为粮食进出口大国 271

(二)中国大豆出口 272

(一)大豆国际贸易概况 272

三、国际玉米贸易与中国玉米贸易概述 273

(一)国际玉米市场概况与特点 274

(二)中国玉米贸易概况 275

(一)国际大米贸易概况与国际大米市场特点 276

四、国际大米贸易概况与中国大米出口 276

(二)中国大米出口概况 277

五、国际油料贸易概况与中国油料出口 278

(二)中国花生仁出口 279

(一)国际花生仁贸易概况与特点 279

(三)国际食用植物油市场特点和中国食用植物油出口 281

一、粮食储备的有关概念 283

第十六章 专项粮食储备 283

(二)粮食储备的规模界限 285

(一)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 285

二、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与规模界限 285

(一)传统阶段(1989年以前)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86

四、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考察 286

三、粮食储备与粮食供求平衡调节机制 286

(二)传统阶段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分析与评价 290

(三)变革阶段(1990年至今)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调整 292

(四)变革阶段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分析与评价 293

五、确定中国粮食储备系统的目标体系 294

(四)提高效益目标 295

(三)稳定价格目标 295

(一)粮食安全目标 295

(二)稳定生产者收入目标 295

(二)建立“粮食储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条件和过渡措施 296

(一)“粮食储备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模式 296

六、构建“粮食储备决策支持系统” 296

(二)粮食储备规模的标准 297

(一)确定粮食储备规模的前提 297

七、合理确定中国粮食储备的规模 297

八、重建粮食储备系统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298

一、粮食教育概况 299

第十七章 粮食教育 299

(一)粮食干部职工教育的形成 301

二、粮食干部职工教育 301

(二)粮食干部职工教育的曲折发展 302

(三)粮食干部职工教育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303

(一)粮食高等教育 306

三、粮食学校教育 306

(二)粮食中等专业教育 308

(三)粮食技工教育 312

四、发展粮食教育的思路 313

(一)商路竞争 316

一、商路、商品与价格 316

第三篇 粮油贸易 316

第一章 粮油贸易竞争 316

(二)商品竞争 318

(一)信息与竞争 319

二、信息服务 319

(三)价格竞争 319

(二)服务竞争 320

(二)育才 321

(一)选才 321

三、人才竞争 321

(三)用才 322

(一)设施竞争 323

四、设施、组织与信誉 323

(四)留才 323

(二)组织竞争 324

(三)信誉竞争 325

五、战略竞争 326

一、贸易谈判的基本原则 329

第二章 粮油贸易谈判 329

(三)评议谈判方案 330

(二)测算谈判方案 330

二、粮油贸易谈判准备 330

(一)了解谈判对手 330

(六)确定谈判议程 331

(五)选择谈判人员 331

(四)统一谈判口径 331

(四)“作眼”策略 332

(三)条件策略 332

三、粮油贸易谈判策略选择 332

(一)“钓鱼”策略 332

(二)“货比三家”策略 332

(七)期限策略 333

(六)留有余地策略 333

(五)开放策略 333

(十一)“一二线”策略 334

(十)休会策略 334

(八)最后通牒策略 334

(九)按兵不动策略 334

(十五)声东击西策略 335

(十四)各个击破策略 335

(十二)“红白脸”策略 335

(十三)私下接触策略 335

(十八)兵不厌诈策略 336

(十七)以柔克刚策略 336

(十六)规定洽谈期限的策略 336

(二十二)“先苦后甜”策略 337

(二十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 337

(十九)“无先例”策略 337

(二十)以攻为守的策略 337

(一)说的技巧 338

四、粮油贸易谈判技巧 338

(三)问的技巧 339

(二)听的技巧 339

(五)察言观色的技巧 340

(四)答的技巧 340

(六)讨价还价的技巧 341

(七)让步的技巧 342

(十)最后拍板的技巧 343

(九)激发成交的技巧 343

(八)打破僵局的技巧 343

(二)防止轻率的让步 344

(一)正确估计双方的实力 344

五、粮油贸易谈判要注意的问题 344

六、贸易谈判者的素质 345

(五)控制良好的谈判心境 345

(三)从容不迫地对垒 345

(四)避免使对方产生敌意 345

(一)粮油市场调查方法 347

一、粮油市场调查 347

第三章 粮油贸易决策 347

(二)粮油市场调查步骤 348

(二)粮油市场预测的步骤 350

(一)粮油市场预测的原理 350

二、粮油市场预测 350

(三)粮油市场预测的方法 351

(二)非确定型决策 352

(一)确定型决策 352

三、粮油贸易决策方法 352

(四)竞争型决策 353

(三)风险型决策 353

(六)追踪决策 354

(五)量、本、利分析决策 354

(一)粮油贸易决策必须注意的问题 355

四、粮油贸易决策必须注意的问题和决策者的素质 355

(三)决策者的素质 356

(二)决策者易犯的错误 356

(二)信息与经济信息 358

(一)粮油贸易过程和粮油信息处理过程 358

第四章 粮油贸易信息 358

一、粮油信息及其特征 358

(三)粮油信息的特征 359

(二)信息收集要求 360

(一)信息来源 360

二、粮油贸易信息收集 360

(四)信息收集方法 361

(三)信息收集程序 361

(一)信息加工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362

三、粮油贸易信息加工 362

(三)信息资料的编写要求和简明方法 363

(二)信息的鉴别 363

(一)传递的基本要求和模型 365

四、粮油贸易信息传递 365

五、粮油贸易信息运用 366

(二)传递方式的选择 366

(一)粮油信息与经营决策 367

(二)粮油信息与经营计划 368

(四)粮油信息与经营组织 370

(三)粮油信息与经营控制 370

(五)粮油信息与经营领导 371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任务 372

(一)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372

六、粮油贸易信息管理系统 372

(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则和科学性标准 373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 375

(一)从“月饼事件”说起 375

第五章 粮油贸易公关 375

一、公共关系的概念 375

(三)公共关系的作用 376

(一)形象意识 377

二、企业公关意识 377

(四)长远意识 378

(三)互惠意识 378

(二)公众意识 378

(一)粮油贸易公关的基本任务 379

三、粮油贸易公关的基本任务及措施 379

(五)真诚意识 379

(六)沟通意识 379

(一)外部公关的主要内容 381

四、粮油贸易公关的具体内容 381

(二)粮油贸易公关的措施 381

(二)内部公关的主要内容 383

(一)公关人员的素质 384

五、公关人员的素质与行为准则 384

(二)公关人员的行为准则 385

(一)粮油商品供大于求的一般特征 387

一、粮油供应关系和价格变化的一般特征 387

第六章 粮油现货贸易 387

(二)粮油商品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 388

(三)粮油商品求大于供的一般特征 389

(四)粮油商品求大于供的主要原因 390

(五)粮油商品价格变化的特征和原因 391

(二)供大于求时需方的贸易策略 393

(一)供大于求时供方的贸易策略 393

二、近期粮油现货贸易策略 393

(三)求大于供时供方的贸易策略 394

(四)求大于供时需方的贸易策略 395

(一)近期粮油现货贸易的局限性 396

三、建立粮油批发市场 396

(三)粮油批发市场的模式 397

(二)发展粮油批发市场的必要性 397

(四)粮油批发市场的任务 398

(五)粮油批发市场的管理制度 399

(一)规定交易流程 400

四、发展远期粮油现货贸易 400

(四)制定远期合约及价格风险管理办法 401

(三)严格组织货物交割 401

(二)完善市场组织机构 401

(五)允许有限制地转让合约 402

(一)期货贸易和期货市场的由来 404

一、期货贸易的一般概念 404

第七章 粮油期货贸易 404

(二)期货市场和期货贸易 405

(三)期货贸易的特点 406

(一)期货市场的功能 407

二、发展粮油期货贸易的意义 407

(二)发展粮油期货贸易的可能性 408

(三)发展粮油期货贸易的必要性 409

(一)商品期货贸易的基本原理 410

三、商品期货贸易的一般运作 410

(二)商品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411

(三)商品期货贸易规则 412

(一)套期保值 414

四、粮油期货贸易的主要业务 414

(四)商品期货贸易流程 414

(二)投机 417

(二)老板的根本任务 419

(一)老板的职责 419

第八章 粮油贸易人员 419

一、老板的任务 419

(一)德才兼备原则 421

二、老板的用人原则 421

(三)智能互补原则 422

(二)用长容短原则 422

三、老板用才艺术 423

(六)把握时机原则 423

(四)用而不疑原则 423

(五)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423

(三)求才之渴 424

(二)识才之眼 424

(一)爱才之心 424

(五)容才之量 425

(四)用才之能 425

(一)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426

四、老板的思维方法 426

(六)护才之魄 426

(七)举才之德 426

(二)系统思维方法 427

(五)模糊思维方法 428

(四)定量思维方法 428

(三)系统动态思维方法 428

(一)老板的品质 429

五、老板的素质 429

(三)老板的工作效率 431

(二)老板的特长 431

(四)理想中的老板 432

六、工作人员的素质 434

(一)工作人员的修养 435

(二)工作人员的礼节 437

(一)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基本概念 440

一、粮食企业多种经营概述 440

第四篇 粮食多种经营与管理 440

第一章 导论 440

(二)粮食商业发展多种经营的客观必要性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441

(一)多种经营发展概况 442

二、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442

(三)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444

(二)多种经营取得丰硕成果 444

(二)有利条件 445

(一)基本特点 445

三、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445

(四)基本原则 446

(三)制约因素 446

(一)什么是战略 448

一、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概述 448

第二章 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 448

(二)“本业为主,多种经营”是个战略问题 449

(三)本业为主与多种经营是辩证的统一 450

(一)多种经营的战略指导思想 451

二、多种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内容和发展途径 451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 452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 452

(四)经营战略的形式和发展途径 453

(二)企业多种经营战略的实施 455

(一)制定企业多种经营战略的一般程序 455

三、多种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455

(三)发展多种经营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457

(一)市场的概念与功能 459

一、多种经营市场开发的意义 459

第三章 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市场开发 459

(二)粮食市场的概念、功能和作用 460

(三)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发展现状及特征 461

(五)开拓多种经营市场的途径和方法 462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系 462

(二)市场调查的方法步骤 464

(一)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目的意义 464

二、市场调查和预测 464

(三)市场调查的内容要求 465

(四)市场预测的原理方法 466

(一)市场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467

三、市场竞争和市场决策 467

(五)市场预测的内容和要求 467

(二)市场竞争对促进经营发展的作用 468

(四)市场决策 469

(三)市场竞争的内容 469

(五)市场决策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470

(二)市场营销组合 471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471

第四章 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营销策略 471

一、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市场营销 471

(三)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472

(一)新产品开发策略 473

二、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产品策略 473

(二)整体化产品策略 474

(三)产品经营策略 476

(四)产品生产周期策略 477

(二)定价策略 478

(一)定价原则 478

三、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定价策略 478

(一)销售渠道的形成 480

四、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销售渠道策略 480

(三)选择销售渠道的基本策略 481

(二)影响销售渠道的因素 481

(一)广告促销策略 482

五、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促销策略 482

(四)公共关系促销策略 483

(三)营业推广促销策略 483

(二)人员促销策略 483

(五)宣传促销策略 484

(一)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质量含义 485

一、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485

第五章 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质量管理 485

(二)质量管理的一般做法 486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487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 488

(五)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489

(二)劳务质量 491

(一)商品经营质量 491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491

(一)PDCA循环 492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492

(三)环境质量 492

(二)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步骤 493

(三)实行PDCA循环应注意的问题 494

(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495

(一)全面质量管理在粮食企业的兴起 495

四、全面质量管理在多种经营中的应用 495

(三)多种经营质量管理主要项目考评要求 496

(一)承包经营的含义 497

一、承包经营 497

第六章 粮食企业多种经营的经营方式 497

(二)粮食企业承包经营的形式及其特点 499

(三)承包经营的方法与程序 500

(四)承包经营合同 501

(一)租赁经营的含义 502

二、租赁经营 502

(二)租赁经营的性质和特点 503

(三)租赁经营的主要形式 504

(四)租赁经营的租金及其管理 505

(一)股份经营的含义 506

三、股份经营 506

(二)股份经营的管理体制 507

(三)股份经营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508

(一)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510

一、外向型经济的类型和特征 510

第七章 粮食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外向型经济 510

二、粮食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11

(三)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特征 511

(二)外向型经济的类型 511

(一)指导思想 514

(二)发展战略 514

三、粮食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514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途径 515

(一)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形式 515

四、粮食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形式和途径 515

(三)吸收外资,兴办“三资”企业,开展“三来一补” 516

(四)引进技术设备,加速技术改造 517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518

五、粮食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18

(五)正确运用国际援助 518

(四)改善基础流通设施 519

(三)拓宽外经信息渠道 519

(二)加强统一领导,抓好人才培训 519

(四)近期目标和未来发展的关系 520

(三)沿海地区与内地的关系 520

六、粮食部门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520

(一)创汇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关系 520

(二)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关系 520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含义 521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作用 521

第八章 粮食企业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 521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522

(一)投资机会研究 523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类型 523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523

(四)评价决策 524

(三)详细可行性研究 524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 524

(一)项目经济评价中的时间因素 525

三、多种经营项目的经济评价 525

四、我国项目建设的基本做法 526

(二)项目经济评价中的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 526

(三)项目建设管理 527

(二)项目建设的施工组织方式 527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 527

(二)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 530

(一)种子与果实的概念 530

第五篇 粮油品质及检验 530

第一章 粮食油料的籽粒形态结构与营养成分 530

一、粮食油料的籽粒形态与结构 530

二、营养成分概述 531

(三)粮油作物果实的类型 531

(一)水分 532

(二)碳水化合物 534

(三)蛋白质 536

(四)脂肪和类脂物 538

(五)维生素 540

(六)矿物质 544

(七)酶 546

(一)细菌 548

一、粮食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548

第二章 粮食微生物 548

(三)霉菌 549

(二)酵母菌 549

(三)氧气 550

(二)湿度 550

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550

(一)温度 550

(一)黄曲霉毒素 551

三、真菌引起的粮食带毒 551

(二)青霉毒素 552

(四)麦角毒素 553

(三)赤霉病麦毒素 553

(二)食物营养成分 554

(一)食物与人类 554

第三章 粮油食物结构 554

一、食物营养与构成 554

(三)食物构成 556

(一)传统饮食评价 559

二、发展粮油食品 559

(二)粮油食品发展方向 560

(三)发展食品生产的措施 565

(一)合理用粮是一项长期的决策 566

三、科学加工,合理用粮 566

(二)粮食的产后损失与防护 569

(三)科学配餐,合理用粮 570

(一)粮食消费的前提 575

四、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575

(二)粮食消费的现状 577

(三)消费的趋势展望 578

(二)色泽、气味与口味的检验 580

(一)样品的扦取与制备 580

第四章 粮油商品的品质检验 580

一、粮食、油料的质量检验 580

(六)出糙率的检验 581

(五)硬质率的检验 581

(三)杂质、不完善粒的检验 581

(四)仁壳率的检验 581

(九)加工精度的检验 582

(八)粗细度的检验 582

(七)容重的检验 582

(十二)水分的检验 583

(十一)面筋的检验 583

(十)磁性金属物含量的检验 583

(十四)含砂量的检验 584

(十三)灰分的检验 584

(十五)含油量的检验 585

(十七)还原糖、非还原糖、总糖及淀粉的检验 586

(十六)粗蛋白质的检验 586

(二)油脂色泽的检验 587

(一)油脂样品的扦取与制备 587

(十八)脂肪酸的检验 587

二、油脂质量的检验 587

(六)杂质的检验 588

(五)水分及挥发物的检验 588

(三)气味与滋味的检验 588

(四)加热试验 588

(二)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89

(一)粮油商品卫生检验概述 589

(七)酸价的检验 589

三、粮油商品的卫生检验 589

(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0

(五)过氧化值的测定 590

(三)游离棉酚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0

(四)含皂量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0

(十)马拉硫磷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1

(九)氰化物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1

(七)3.4苯并芘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1

(八)氯化苦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1

(一)误混与掺伪的鉴别方法 592

四、粮油商品误混与掺伪的检验 592

(十一)磷化物的检验及其限量规定 592

(五)粉状粮混杂的检验 593

(四)糯米中混有非糯米的检验 593

(二)食用油中混入非食用油的检验 593

(三)低价值油混入高价值油的检验 593

五、粮油商品检疫 594

一、稻米 595

第五章 粮食品种的营养价值 595

二、小麦 596

五、燕麦 597

四、荞麦 597

三、大麦 597

八、高粱 598

七、小米 598

六、莜麦 598

九、大豆 599

十一、绿豆 601

十、小豆 601

十二、蚕豆 602

十五、扁豆 603

十四、豌豆 603

十三、黑豆 603

(二)清理工序 605

(一)选择原料 605

第六章 粮油商品的加工与复制 605

一、碾轧制米 605

(五)副产品整理 606

(四)碾米工序 606

(三)砻谷工序 606

(三)配麦与水分调节 607

(二)清理工序 607

二、研磨制粉 607

(一)简述 607

(四)研磨与筛理 608

(一)压榨法制油 609

三、植物油脂的制取 609

(二)浸出法制油 610

(四)油脂精炼 611

(三)水代法制油 611

(一)简述 612

四、粮油商品的复制 612

(三)分离 613

(二)压制 613

(四)膨化 614

(五)强化 615

(六)方便化 616

(二)粮堆温湿度的变化 618

(一)粮堆的组成及其生态系统 618

第七章 粮油商品储藏 618

一、粮堆及其温湿度和水分的变化 618

(三)粮食水分的变化 619

二、储粮的生理变化 621

(一)呼吸 622

(三)发芽 623

(二)后熟 623

(四)陈化 624

(二)粮食的霉变 625

(一)粮食的发热 625

三、粮食的发热与霉变 625

(四)粮食发热霉变的预防与处理 626

(三)发热霉变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626

(一)储粮害虫概述 627

四、储粮害虫及其防治 627

(二)几种主要储粮害虫 628

(三)储粮害虫防治 630

(一)干燥储藏 634

五、储粮技术 634

(二)通风与密闭储藏 635

(四)气调储藏 636

(三)低温储藏 636

(五)低氧、低剂量储藏 637

(一)一章白 640

一、大米 640

第六篇 粮食名优品种 640

第一章 名特优粮食品种 640

(三)小站稻 641

(二)八宝大米 641

(六)万年贡米 642

(五)大禾谷 642

(四)川米一号 642

(九)水葡萄稻 643

(八)水晶米 643

(七)太子米 643

(十二)纪山龙米 644

(十一)四喜钻 644

(十)双竹钻 644

(十五)早籼稻8004 645

(十四)龙水坪大米 645

(十三)安徽优质粳稻 645

(十九)西夏贡米 646

(十八)汕优63杂交稻 646

(十六)早籼837 646

(十七)汕优2号籼稻 646

(二十一)优质晚粳 647

(二十)西农8116大米 647

(二十四)优质粳稻——徽粳80—4 648

(二十三)优质粳稻——高选晚二号 648

(二十二)优质籼稻——密阳23 648

(二十七)东兰墨米 649

(二十六)岳农二号粳稻 649

(二十五)美人红 649

(三十)响水大米 650

(二十九)细杆京仁 650

(二十八)奉新红米 650

(三十三)宣汉桃花米 651

(三十二)南城麻姑米 651

(三十一)威优64籼稻 651

(三十六)桥米 652

(三十五)荆州菰米 652

(三十四)珍稻 652

(三十九)鄂早6号 653

(三十八)涪江二号 653

(三十七)晋祠大米 653

(四十二)新引一号大米 654

(四十一)遮放米 654

(四十)鄂晚5号 654

(四十五)滇陇201 655

(四十四)滇寻八号 655

(四十三)筑优五—2 655

(四十九)增城丝苗 656

(四十八)蓬安贡米 656

(四十六)滇瑞408 656

(四十七)滇榆一号 656

(五十一)蒸谷米 657

(五十)鸣凤米 657

(五十三)种禾粳八 658

(五十二)临沂大米(塘崖米) 658

(三)夹沟香稻 659

(二)九嶷香大米 659

二、香米 659

(一)天全香谷米 659

(五)江永香米 660

(四)曲阜香稻 660

(八)明水香稻 661

(七)陕西香米 661

(六)阿克苏香米 661

(九)青浦香粳 662

(十二)涟香一号大米 663

(十一)黄龙香米 663

(十)宜兴香粳稻 663

(十四)辉县香稻 664

(十三)德昌香谷 664

(三)杭州香糯4号 665

(二)京西粳糯稻 665

三、糯米 665

(一)三粒寸糯米 665

(六)青浦香粳糯 666

(五)柯香糯 666

(四)香血糯 666

(九)诸暨糯稻 667

(八)城口三颗寸糯米 667

(七)贵州黑糯米 667

(十一)靖西香糯 668

(十)鸭血糯 668

(二)阿克苏红米 669

(一)云南紫米 669

四、紫米 669

(一)九根齐小米 670

五、小米 670

(三)陕西黑米 670

(二)金谷米 671

(三)沁州黄小米 672

(四)龙山小米 673

(一)啤酒大麦舟山1号 674

六、杂粮 674

(五)乌拉街小米 674

(三)甘肃荞麦 675

(二)雁北莜麦 675

(四)忻州高粱 676

(一)天凝香珠蚕豆 677

七、豆类 677

(五)茹粉 677

(六)红心地瓜干 677

(四)嘉定白蚕豆 678

(三)青海大蚕豆 678

(二)和政尕蚕豆 678

(五)慈溪大白蚕豆 679

(七)临夏大蚕豆 680

(六)澧县蚕豆 680

(九)甘肃豌豆 681

(八)白豌豆 681

(十)绿豆 682

(十二)赤小豆 683

(十一)明光绿豆 683

(十四)刀豆 684

(十三)红珠豆 684

(十六)六月豆 685

(十五)大青豆 685

(十八)白芸豆 686

(十七)五河大青豆 686

(二十一)雪山大豆 687

(二十)鸡头豆 687

(十九)青仁乌豆 687

(二十三)湖州白扁豆 688

(二十二)尉氏青豆 688

一、河北省 690

第二章 各省名特优粮油食品 690

二、辽宁省 691

三、吉林省 692

四、黑龙江省 693

五、上海市 696

七、安徽省 697

六、浙江省 697

八、山东省 699

九、河南省 700

十、湖北省 701

十一、湖南省 704

十三、四川省 707

十二、广东省 707

十四、云南省 708

十六、甘肃省 710

十五、陕西省 710

十七、青海省 711

二、1983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12

一、1982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12

第三章 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 712

三、1984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13

四、1985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14

五、1986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15

六、1987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16

七、1988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18

八、1989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20

九、1990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22

十、1991年商业部粮油食品优质产品获奖名单 723

一、欧共体是世界最大的经济贸易区 728

第一章 欧共体国家的粮食流通 728

第七篇 国外粮食流通 728

二、欧共体的粮食经济形势和特点 729

(三)政策统一化 730

(二)结构合理化 730

(一)高度现代化 730

(五)经营企业化 731

(四)普遍一体化 731

(二)粮食在市场供应和饲养业中的重要地位 732

(一)粮食在种植业中的重要地位 732

三、粮食在欧共体宏观经济中的地位 732

(四)粮食在支持农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733

(三)粮食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733

(五)粮食在食物消费中的重要地位 734

(一)作为最重要手段的价格机制 735

四、欧共体的粮食市场机制 735

(二)作为持久动力的竞争机制 737

五、欧共体的粮食干预政策 738

(三)作为普遍存在的供求机制 738

(一)实行粮食最高保障数量 739

(四)实行粮食“门槛价格”政策 740

(三)实行粮食月加价政策 740

(二)实行粮食干预价格政策 740

(六)实行粮食进口、出口许可证制度 741

(五)课征粮食进口“撇油差价”关税 741

(九)对粮食直接限产、减产 742

(八)实行粮食“变性”补贴措施 742

(七)限制饲料进口量 742

一、粮食生产与消费 744

第二章 法国的粮食流通 744

二、粮食流通结构及价格形成机制 745

三、粮食流通政策的演变 748

四、效果、问题和前景 751

(一)粮食经济在原苏联经济中的重要性 753

一、粮食在原苏联经济中的地位 753

第三章 原苏联的粮食流通 753

(一)粮食收购制度 754

二、粮食的流通体系 754

(二)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特点 754

(二)粮食价格政策 756

(三)粮食加工 757

三、粮食的国际贸易 758

(四)粮食储备 758

四、俄罗斯农业改革对粮食经济的影响 759

(三)进出口 761

(二)国内使用 761

第四章 美国的粮食流通 761

一、粮食的生产、国内使用、出口和库存 761

(一)生产 761

二、粮食的分级 762

(四)库存 762

(一)第一个阶段:粮食作为原料流通的阶段 763

四、粮食和大豆的流通 763

三、粮食和大豆的加工 763

(一)粮油加工的两个阶段 763

(二)食品工业概况 763

(三)粮油加工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集中化 763

(二)第二个阶段:粮食作为食品粮和深加工食品流通的阶段 764

(三)粮食和食品流通体系的发展变化 765

五、粮食政策 766

六、粮食和食品的管理机构和法规 769

(一)管理机构 769

(二)法规 770

(一)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 772

一、加拿大谷物经济的特点 772

第五章 加拿大的粮食流通 772

(四)广泛采用先进科技 773

(三)谷物生产以小麦为主 773

(二)谷物生产高度集中在草原三省 773

(一)政府干预谷物经济的缘由 774

二、政府对谷物经济的干预 774

(二)政府对谷物流通和销售的垄断 775

(三)政府的农业计划和信贷 776

(二)谷物的运输 777

(一)谷物的流向与出口 777

三、谷物的流通与管理 777

(四)谷物的加工和销售 778

(三)谷物的贮存 778

(五)质量控制 779

(一)加拿大小麦局 780

四、有关机构及其职能 780

(二)联邦政府机构 781

(三)非政府部门 782

二、保障价格的制定 784

一、保障价格的产生 784

第六章 墨西哥的粮食流通 784

三、粮食贸易政策的影响 785

(一)玉米 786

(二)红豆 787

(三)小麦 788

(四)大米 789

(五)高粱 790

(六)大豆 791

四、新的粮食政策所面临的问题 792

五、墨西哥粮食生产的潜力 793

(二)粮食产量波动大 794

(一)粮食出口比重大 794

第七章 澳大利亚的粮食流通 794

一、粮食生产的特点 794

(一)销售体系 795

二、粮食流通体系 795

(三)粮食生产集约程度低 795

(二)储运与检测体系 799

(一)改革的原因 800

三、1989年小麦流通体系的改革 800

(二)改革的内容 801

一、粮食生产情况 802

第八章 印度的粮食流通 802

(一)粮食收购管理制度 803

二、粮食购销管理制度 803

(二)粮食销售管理制度 805

(三)粮食价格政策 806

(四)粮食储备 807

三、“八五”计划中的粮食经济 809

一、粮食生产结构与水平 810

第九章 东盟国家的粮食流通 810

(一)兴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积 812

二、科技进步 812

(二)引进、研制和推广高产优质粮食品种 813

(四)增加物质投入,实行集约耕作,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814

(三)建立农业植物保护网 814

(五)提供资金保障 815

三、生产社会化的组织形式 817

(一)自由市场 818

四、粮食流通体制 818

(二)政府组织 819

(一)最低保障收购价格和销售最高限价 820

五、粮食价格政策 820

(三)农业合作社 820

六、粮食流通设施建设 821

(三)稻米贮备政策 821

(二)出口农产品征税 821

(一)统收统配的调整时期(1945—1969年) 823

一、战后粮食流通体制的演变 823

第十章 日本粮食流通体制 823

二、粮食基本计划与供应计划制度 824

(二)“双轨”流通体制确立调整时期(1969年—现在) 824

(二)自主米 825

(一)政府米 825

三、政府米和自主米的流通制度 825

(二)特定大米集货商 826

(一)全国大米集货团体 826

四、法定流通渠道及经营组织制度 826

(二)粮食销售制度 827

(一)粮食收购手续费制度 827

(三)粮食批发商 827

(四)粮食零售商 827

五、粮食收购手续费及销售制度 827

(二)麦类的价格制度 828

(一)大米的价格制度 828

六、粮食价格政策 828

(二)粮库及其使用 829

(一)正常的粮食储备数量 829

(三)豆类的价格制度 829

七、粮食储备制度 829

八、开设大米交易所 830

(三)政府对粮食管理的开支 830

(二)交易所的性质和主要业务 831

(一)交易所的组织机构 831

(三)大米交易所内的交易 832

(五)开设大米交易所的作用 833

(四)交易价格的形成 833

(三)调整供求的特点 834

(二)混合型经济的流通特点 834

九、粮食流通制度的特点 834

(一)由全量管理到部分管理的特点 834

(四)国产大米好吃 835

(三)对国外大米抱有不信任感和恐惧心理 835

十、粮食贸易发展前景 835

(一)大米是传统的主食 835

(二)政府支持大米生产 835

(一)供求形势的变化 837

一、80年代的回顾 837

第十一章 90年代世界“粮食安全”展望 837

(二)存在的问题 838

(一)粮食的供给 839

二、90年代面临的挑战 839

(三)政策和制度 841

(二)粮食的需求 841

三、实现世界粮食安全的途径 842

社会再生产 846

总供给与总需求 846

第八篇 粮食基础知识 846

第一章 经济总类 846

国民经济 846

国民生产总值 846

国民生产净值 846

国民收入 846

非物质生产部门 847

物质生产部门 847

产业结构 847

三次产业 847

第四产业 847

规模经济 848

经济规律 848

社会总产品 848

初级产品 848

中间产品 848

最终产品 848

宏观调控 848

经济杠杆 848

股东 849

股票 849

劳动密集型经济 849

资本密集型经济 849

技术密集型经济 849

法人 849

股份 849

无限公司 850

股份公司 850

股利、股息及红利 850

股份分红 850

普通股 850

优先股 850

股东大会 850

董事会 850

控股公司 851

股份有限公司 851

有限公司 851

两合公司 851

股份两合公司 851

租赁制 852

租赁 852

母公司 852

分公司 852

子公司 852

跨国公司 852

连锁商店 852

租赁费的计算 853

衡平租赁 853

金融租赁 853

有机农业 854

农业再生产 854

第二章 粮食生产 854

农业 854

农业经济结构 854

农业生产结构 854

多熟制 855

耕作制度 855

无机农业 855

农业生产周期 855

农田基本建设 855

农业机械化 855

粗放经营 855

集约经营 855

土壤酸碱度 856

土壤有机质 856

一熟制 856

套作 856

间作 856

复种 856

复种指数 856

连作 856

轮作 856

换茬 856

休闲 856

田间管理 856

土壤肥力 856

播种面积 857

耕地面积 857

生物学最低温度 857

积温 857

降水量 857

无霸期 857

粮食作物 857

谷类作物 857

豆类作物 857

薯类作物 857

油料作物 857

抗逆性 857

总产量 858

单位面积产量 858

复种面积 858

家庭消费 859

生活消费 859

第三章 粮食消费 859

消费 859

消费经济学 859

个人消费 859

社会消费 859

生产消费 859

食物结构 860

消费结构 860

粮食消费 860

恩格尔定律 860

恩格尔系数 860

需要层次论 860

粮食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860

需求弹性 861

消费者阶层 861

消费能力 861

消费水平 861

消费方式 861

消费分类 861

生存资料 861

享受资料 861

发展资料 861

消费倾向 861

维生素 862

蛋白质 862

主粮 862

营养 862

营养素 862

营养配餐 862

糖类 862

脂肪 862

矿物质 863

酶类 864

热量 864

批发市场 865

卖方市场 865

第四章 粮食经贸 865

市场 865

市场构成 865

市场功能 865

市场容量 865

买方市场 865

粮食市场信息 866

信息流 866

零售市场 866

粮食市场 866

三级粮食市场体系 866

市场营销 866

市场行情 866

需求定律 866

供给定律 866

购买习惯 866

信息 866

定量预测 867

预测数学模型 867

粮食市场信息管理的原则 867

粮食市场调查 867

粮食市场预测 867

市场预测技术 867

回归分析预测法 868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868

定性预测 868

定时预测 868

定比预测 868

保本点预测法 868

保本期预测法 868

季节变动预测法 868

目标粮食市场策略 869

粮食市场细分化的标准 869

粮油商品经济寿命周期 869

市场占有率 869

粮食市场细分化 869

贸易粮 870

商品粮 870

粮食市场营销组合 870

粮食市场营销决策 870

粮油商品的地区差价 871

粮油商品的季节差价 871

粮食上市量 871

粮油成交量 871

落市粮油 871

产地价格 871

销地价格 871

批发价格 871

零售价格 871

粮食批发价格 871

粮食零售价格 871

经济合同 872

合同 872

粮油商品的质量差价 872

粮食原成差价 872

粮油集市贸易价格 872

产地交货价格 872

开库价 872

双包价 872

对价 873

承诺 873

合同的分类 873

要约 873

承揽合同 874

借贷合同 874

约因 874

投邮生效原则 874

到达生效原则 874

买卖合同 874

企业租赁经营合同 875

行纪合同 875

租赁合同 875

居间合同 875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876

涉外经济合同 876

融资租赁合同 876

合同的公证 877

合同的管理 877

合同的转让 877

合同的终止 877

广告的种类 878

广告促销 878

合同的鉴证 878

无效经济合同 878

不可抗力 878

违约金 878

广告媒体的选择 879

广告的作用 879

投标 880

招标 880

广告的效果 880

对外贸易 880

补偿贸易 880

技术转让 880

技术贸易 880

来料加工 880

来样加工 880

来件装配 880

出口价格的构成费用 881

接受 881

包销 881

独家代理 881

代理合同 881

询盘 881

发盘 881

还盘 881

目的港交货价格 882

装运港交货价格 882

进口价格的构成费用 882

离岸价格(F.O.B.) 882

成本加运费价格(C. .F.) 882

到岸价格(C.I.F.) 882

船边交货价格(F.A.S.) 882

租船 883

火车上交货价格(F.O.R.) 883

现货价格 883

期货价格 883

滑准价格 883

固定价格 883

成交价格 883

价目表价格 883

基价 883

差价 883

佣金 883

折扣 883

集装箱运输 884

留置权 884

船舶证件 884

船舶吨位 884

装运期 884

交货 884

延滞费 884

速遣费 884

进口许可证 884

出口许可证 884

海上装运条款 884

提单 885

有害草籽处理 885

进出口商品检验 885

检疫 885

进口粮食检疫对象 885

病害粮处理 885

虫害粮处理 885

理赔与拒赔 886

索赔 886

清洁提单 886

不清洁提单 886

海损 886

保险 886

平安险 886

水渍险 886

综合险 886

关税同盟 887

差别关锐 887

海关 887

关税 887

从价税 887

从量税 887

混合关税 887

票据贴现 888

汇票承兑 888

关税壁垒 888

非关税壁垒 888

最惠国待遇 888

普遍优惠制 888

支付方式 888

货到付款 888

汇票 888

信用证涉及的主要当事人及其关系 889

信用证 889

汇票背书 889

汇票拒付 889

托收 889

光票托收 889

跟票托收 889

开证 890

保函 890

保兑信用证 890

不保兑信用证 890

即期信用证 890

远期信用证 890

可转让信用证 890

可分割信用证 890

进口合同的履行 891

出口合同的履行 891

催证 891

审证 891

粮食自动分级 892

散落性的应用意义 892

第五章 粮油储检 892

原粮 892

成品粮 892

油料 892

胚部 892

胚乳 892

粮食散落性 892

粮食水份 893

粮食干基水份 893

粮堆孔隙度 893

粮堆导热性 893

粮食导热系数 893

粮食热容量 893

粮食允许受热温度 893

“三温”变化规律 893

绝对湿度 893

饱和湿度 893

相对湿度 893

粮食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