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广播电视的特点 1
目录 1
1.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2
1.2.1 声音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2
1.2.2 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3
1.2.3 中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4
1.3 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5
1.3.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 5
1.3.2 广播电视节目发送与传输 6
1.3.3 广播电视节目接收与重现 8
2.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9
第2章 声音广播基础知识 9
2.1 声音的基础知识 9
2.1.2 人的听觉和声音特性 12
2.1.3 分贝(dB)的概念 16
2.2 传声器和扬声器 18
2.2.1 传声器 18
2.2.2 扬声器 24
2.3 立体声原理 31
2.3.1 双耳听觉特性 31
2.3.2 立体声的拾声 32
2.3.3 立体声的听声 36
2.4.1 模拟与数字的概念 37
2.4 数字音频技术基础 37
2.4.2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38
2.4.3 数字信号处理的原理 41
2.4.4 数字音频信号的信源编码 42
2.4.5 数字音频接口标准简介 46
第3章 广播中心技术 48
3.1 播音室(录音室)和控制室 48
3.1.1 播音室(录音室) 48
3.1.2 控制室 49
3.2 录音技术 49
3.2.1 模拟磁性录音技术 50
3.2.2 数字磁性录音技术 55
3.2.3 激光唱片与唱机 58
3.2.4 MIDI技术在录音中的应用 63
3.3 调音控制台 64
3.3.1 调音台的主要功能和分类 65
3.3.2 调音台的技术指标 66
3.3.3 调音台的基本原理 66
3.3.4 数字调音台 69
3.4 广播节目的制作技术 70
3.4.1 语言节目的制作 71
3.4.2 文艺节目的制作 72
3.4.3 多声道录音与制作 73
3.4.4 现场实况节目的录制 74
3.4.5 广播节目音质的主观评价 75
3.5.1 广播节目的播出方式 76
3.5 广播节目的播出技术 76
3.5.2 中央控制系统 78
3.6 数字音频工作站 80
3.6.1 主要功能 80
3.6.2 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构成 82
3.6.3 音频工作站的编辑过程 83
3.7 广播中心的网络化 85
3.7.1 网络化制播系统 85
3.7.2 数字节目存储与交换系统 87
3.7.3 自动化办公系统 87
4.1 无线电广播技术基础知识 89
4.1.1 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 89
第4章 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技术 89
4.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95
4.2 中、短波广播发送技术 98
4.2.1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的构成 98
4.2.2 中、短波广播发射机 100
4.2.3 转播台 108
4.3 调频广播发送技术 108
4.3.1 调频广播的特点 108
4.3.2 调频立体声广播制式 110
4.3.3 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 112
4.3.4 调频多工广播 114
4.3.5 调频同步广播 118
4.4.1 调幅广播接收机原理 121
4.4 广播接收技术 121
4.4.2 调频立体声接收机原理 122
第5章 数字声音广播系统 124
5.1 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 124
5.1.1 DAB系统的优点 125
5.1.2 DAB系统简介 125
5.1.3 尤里卡147-DAB系统 126
5.2 数字调幅广播(数字AM)系统 130
5.2.1 数字AM广播的优点 131
5.2.2 数字AM制式介绍 131
5.2.3 DRM组织及其标准 132
5.2.4 数字AM发射与接收系统 134
5.3.2 数字多媒体广播DMB 135
5.3 其它形式的数字声音广播系统 135
5.3.1 卫星数字声音广播 135
5.3.3 网络广播 136
第6章 电视基础知识 140
6.1 光的基础知识 140
6.1.1 可见光与颜色 140
6.1.2 光源与色温 141
6.1.3 光度量单位 143
6.2 视觉特性 145
6.2.1 视敏特性 145
6.2.2 亮度感觉 147
6.2.3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148
6.2.4 人眼的分辨力 150
6.3 色度学基础与彩色视觉特性 151
6.3.1 物体的颜色与彩色三要素 151
6.3.2 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 153
6.3.3 三基色原理与混色法 154
6.3.4 彩色的计量与计色系统 155
6.3.5 彩色电视中的三基色与亮度方程 161
第7章 模拟电视基础 164
7.1 黑白图像传送原理 164
7.1.1 图像的分解与传送 164
7.1.2 电视扫描原理 166
7.1.3 光电转换原理(摄像原理) 169
7.1.4 电光转换原理(显像原理) 173
7.1.5 光电与电光转换过程中的非线性 178
7.2 黑白全电视信号 179
7.2.1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179
7.2.2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波形 182
7.2.3 电视信号的频谱结构 184
7.2.4 电视图像信号的带宽 186
7.2.5 电视系统的分解力 186
7.3 彩色图像传送原理 188
7.3.1 彩色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189
7.3.2 彩色图像信号的传送 192
7.3.3 彩色全电视信号 197
7.3.4 标准彩条信号 199
7.3.5 彩色电视制式 200
第8章 数字电视基础 202
8.1 概述 202
8.2 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 203
8.2.1 复合编码方式 203
8.2.2 分量编码方式 205
8.2.3 电视伴音信号的编码 208
8.3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208
8.3.1 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08
8.3.2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的技术参数 209
8.3.3 数字电视系统的分解力 211
8.4.1 数字电视信号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2
8.4 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信源编码) 212
8.4.2 压缩编码方式 214
8.4.3 预测编码 215
8.4.4 变换编码 218
8.4.5 视频压缩标准 220
8.5 数字电视信号的误码控制(信道编码) 224
8.5.1 误码控制的必要性 224
8.5.2 误码控制基本原理和分类 225
8.5.3 奇偶校验码 227
8.5.4 线性分组码 228
8.5.5 循环码 230
8.5.6 RS码 230
8.5.7 卷积码 232
9.1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构成 236
第9章 电视中心技术 236
9.2 摄像机 237
9.2.1 摄像机的分类 237
9.2.2 摄像机的基本构成 239
9.2.3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239
9.2.4 数字摄像机 243
9.3 磁带录像机 244
9.3.1 录像机的分类 245
9.3.2 录像机的基本构成 245
9.3.3 磁带录像机工作原理 246
9.3.4 数字录像机 253
9.4.1 线性编辑 254
9.4 编辑制作技术 254
9.4.2 非线性编辑 256
9.4.3 视频切换与特技 257
9.4.4 字幕与动画 260
9.5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261
9.5.1 电子新闻采集系统 261
9.5.2 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系统 262
9.5.3 演播室制作系统 263
9.5.4 虚拟演播室系统 264
9.6 电视节目播出系统 265
9.6.1 播出系统的组成 265
9.6.2 自动播出系统 266
9.6.3 硬盘播出系统 267
9.7 电视中心网络化 268
第10章 电视广播系统 270
10.1 概述 270
10.1.1 电视广播系统的构成 270
10.1.2 电视信号传输方式 271
10.2 电视调制技术 273
10.2.1 VSB-AM(残留边带调幅) 273
10.2.2 PSK(相移键控) 274
10.2.3 QAM(正交调幅) 275
10.2.4 OFDM(正交频分复用) 276
10.3 地面电视广播系统 278
10.3.1 系统构成 278
10.3.2 模拟地面电视广播 278
10.3.3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 281
10.4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 283
10.4.1 系统构成 283
10.4.2 模拟卫星电视广播 285
10.4.3 数字卫星电视广播 287
10.5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 288
10.5.1 系统构成 288
10.5.2 有线电视系统前端 291
10.5.3 传输与分配网络 293
附录1 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295
附录2 VHF、UHF波段电视频道划分 295
附录3 C/Ku频段频道划分 298
附录4 CATV增补频道划分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