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文学与文学批评 1
第二节 中国文学批评 4
第三节 中国文学批评史 23
第二章 诸子学与先秦文学批评 28
第一节 先秦诸子学与文学批评滥觞 28
第二节 “诗言志”:文学批评开山之祖 33
第三节 孔子仁学与文学批评 35
第四节 墨家思想与文学批评 40
第五节 孟子人学与文学批评 43
第六节 道家思想与文学批评 49
第七节 荀子思想与文学批评 56
第八节 《周易》与中国文学批评 59
第三章 经学与两汉文学批评 68
第一节 两汉文学批评总体特征 68
第二节 《乐记》与音乐美学批评 71
第三节 天人合一:董仲舒文学批评 73
第四节 汉代经学与《诗》学批评 77
第五节 汉代楚辞学批评 84
第六节 汉代赋学批评 89
第七节 真美:王充文学批评 93
第四章 玄学与魏晋六朝文学批评 99
第一节 魏晋六朝文学批评总体特征 99
第二节 魏晋风度与文学批评 101
第三节 文气说:曹丕文学批评 103
第四节 “诗缘情”:陆机文学批评 107
第五节 挚虞文体批评 111
第六节 言意之辨:魏晋玄学与文学批评 114
第七节 文笔之争:南朝文体分类批评 121
第八节 四声八病:永明声律批评 123
第九节 体大虑周:刘勰《文心雕龙》 128
第十节 百代诗话之祖:钟嵘《诗品》 138
第五章 佛学与唐代文学批评 147
第一节 唐代文学批评总体特征 147
第二节 汉魏风骨:陈子昂文学批评 151
第三节 隋唐佛学与唐代诗学批评 153
第四节 杜甫与论诗绝句 163
第五节 古文运动与韩柳文学批评 165
第六节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文学批评 170
第七节 皇甫湜、司空图与意象批评 174
第一节 宋代文学批评总体特征 181
第六章 理学与宋代文学批评 181
第二节 北宋文学复古运动与欧阳修文学批评 185
第三节 宋代诗话与诗学批评 191
第四节 苏黄诗风与江西派文学批评 197
第五节 程朱理学与文学批评 202
第六节 刘辰翁与评点之学 213
第七节 宋代词话与词学批评 218
第八节 《沧浪诗话》与严羽诗学批评 221
第七章宗 唐尊杜:金元文学批评 228
第一节 苏学北盛与金源文学批评 228
第二节 金源诗话与王若虚诗文批评 230
第三节 杜诗学与元好问文学批评 233
第四节 宗唐之风与元代文学批评 239
第五节 《瀛奎律髓》与方回诗学 243
第六节 《唐才子传》与纪传体文学批评 247
第八章 心学与明代文学批评 253
第一节 明代文学批评总体特征 253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派文学批评 258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与李贽文学批评 261
第四节 前后七子文学批评 271
第五节 七子反对派文学批评 282
第六节 明代文体批评 290
第七节 明代戏曲美学之争 299
第八节 明代小说观念之争与小说评点 310
第九章 朴学与清代文学批评 319
第一节 清代文学批评总体特征 319
第二节 返经归本:清初文学批评 323
第三节 清代朴学与清代诗话 330
第四节 《原诗》与叶燮诗学体系 336
第五节 清代诗话四大学说 350
第六节 《四库全书总目》与纪昀文学批评 368
第七节 金圣叹与清代小说评点 374
第八节 李渔与清代戏曲批评 384
第九节 姚鼐与桐城派文学批评 393
第十节 清代词话与中国词学体系 398
第十章 西学与近代文学批评 416
第一节 近代文学批评总体特征 416
第二节 西学与梁启超文学批评 422
第三节 《艺概》与刘熙载文学批评 426
第四节 近代比较文学萌芽 431
第五节 境界说与王国维文学批评 437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