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象山之“心即理”第一节 综述 3
第二节 《年谱》各重要阶段之简述 17
第三节 论学书选录 27
第四节 《语录》选录 42
第二章 象山与朱子之争辩第一节 象山鹅湖之会诗乃孟子学之表现——本体论的直贯与认识论的横列 52
第二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切义:直贯形态与静涵形态 58
第三节 朱子方面之心态与反应:中和旧说下之笼统光景 64
第四节 《中和新说》之大义 72
第五节 《中和新说》后之发展 84
第六节 朱子对于象山之称赏 96
第七节 朱子之“诵言以攻之” 111
第八节 朱子之攻其为禅 118
第三章 王学之分化与发展第一节 王学是孟子学 137
附录:致知疑难 155
第二节 王学底分派 169
第四章 《致知议辩》疏解甲 引言 201
乙 王龙溪《致知议略》原文 207
丙 龙溪、双江《致知议辩》:双江难,龙溪答 209
第一辩 关于先后天、良知即中即和、良知即寂即感以及现成良知等之论辩 209
第二辩 关于“乾知”之论辩 220
第三辩 关于“独知”之论辩 222
第四辩 关于“几”之论辩 229
第五辩 关于“不学不虑”之论辩 235
第六辩 关于“空空”之论辩 237
第七辩 关于“格物有工夫无工夫”等之论辩 239
第八辩 关于“误现成良知为告子生之谓性”之论辩 247
第九辩 余辩 248
第五章 两峰、师泉与王塘南第一节 自双江、念庵横生枝节后首判谁为王学之嫡传 253
第二节 刘两峰之“以虚为宗” 255
第三节 刘师泉之“悟性修命” 258
第四节 王塘南之“以透性为宗,研几为要” 267
第六章 刘蕺山的慎独之学第一节 综述 285
第二节 引文献以作系统的陈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