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统的网络参数 1
第1章 双口网络参数 1
1.2散射参数 4
1.3双口网络参数间转换 6
1.4双口网络的互相连接 9
1.5实际的双口电路 12
1.5.1单元件网络 12
1.5.2π形和T形网络 13
1.6具有公共端口的三口网络 15
1.7传输线 17
参考文献 20
2.1频域分析 21
2.1.1三角恒等式法 21
第2章 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 21
2.1.2分段线性近似法 22
2.1.3贝塞尔函数法 26
2.2时域分析 27
2.3 Newton-Raphson算法 32
2.4准线性法 34
2.5谐波平衡法 36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非线性有源器件模型 40
3.1功率MOSFET管 40
3.1.1小信号等效电路 41
3.1.2等效电路元件的确定 43
3.1.3非线性I-V模型 45
3.1.4非线性C-V模型 49
3.1.6栅-源电阻 55
3.1.5电荷守恒 55
3.1.7温度依赖性 56
3.2GaAsMESFET和HEMT管 58
3.2.1小信号等效电路 58
3.2.2等效电路元件的确定 60
3.2.3Curtice平方非线性模型 63
3.2.4Curtice-Ettenberg立方非线性模型 63
3.2.5Materka-Kacprzak非线性模型 64
3.2.6Raytheon(Statz等)非线性模型 65
3.2.7TriQuint非线性模型 68
3.2.8Chalmers(Angelov)非线性模型 69
3.2.9IAF(Berroth)非线性模型 70
3.2.10模型选择 71
3.3.1小信号等效电路 72
3.3BJT和HBT管 72
3.3.2等效电路中元件的确定 73
3.3.3本征π形电路与T形电路拓扑之间的等效互换 75
3.3.4非线性双极器件模型 76
参考文献 79
第4章 阻抗匹配 82
4.1主要原理 82
4.2Smith圆图 84
4.3集中参数的匹配 88
4.3.1双极UHF功率放大器 93
4.3.2MOSFET VHF高功率放大器 96
4.4使用传输线匹配 99
4.4.1窄带功率放大器设计 105
4.4.2宽带高功率放大器设计 106
4.5.1同轴线 109
4.5传输线类型 109
4.5.2带状线 110
4.5.3微带线 112
4.5.4槽线 114
4.5.5共面波导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5章 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和定向耦合器 118
5.1基本特性 118
5.2三口网络 118
5.3四口网络 119
5.4同轴电缆变换器和合成器 121
5.5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128
5.6微波混合桥 134
5.7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139
参考文献 143
第6章 功率放大器设计基础 144
6.1主要特性 144
6.2增益和稳定性 148
6.3稳定电路技术 150
6.3.1BJT潜在不稳定的频域 150
6.3.2MOSFET潜在不稳定的频域 155
6.3.3一些稳定电路的例子 158
6.4线性度 160
6.5基本的工作类别:A、AB、B和C类 165
6.6直流偏置 172
6.7推挽放大器 176
6.8RF和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外形 180
参考文献 185
7.1B类过激励 187
第7章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设计 187
7.2F类电路设计 189
7.3逆F类 200
7.4具有并联电容的E类 205
7.5具有并联电路的E类 211
7.6具有传输线的E类 216
7.7宽带E类电路设计 225
7.8实际的高效率RF和微波功率放大器 230
参考文献 236
第8章 宽带功率放大器 238
8.1Bode-Fano准则 238
8.2具有集中元件的匹配网络 240
8.3使用混合集中和分布元件的匹配网络 248
8.4具有传输线的匹配网络 251
8.5有耗匹配网络 258
8.6实际设计一瞥 261
参考文献 269
第9章 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计 271
9.1Kahn包络分离和恢复技术 271
9.2包络跟踪 275
9.3异相功率放大器 278
9.4Doherty功率放大器方案 284
9.5开关模式和双途径功率放大器 291
9.6前馈线性化技术 298
9.7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300
9.8手持机应用的单片CMOS和HBT功率放大器 304
参考文献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