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3
第一篇 中国石油国际关系研究 3
一、当前国际石油供需格局 3
(一)世界有石油 3
图1-1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1980~2005年) 3
图1-2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增长率(1980~2005年) 4
图1-4 北美洲占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比重(1980~2005年) 5
图1-3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地理分布(1980~2005年) 5
Box 1-1 美国油页岩开发的战略目标和远景 6
图1-5 非常规石油资源超过世界常规石油资源 7
Box 1-2 加拿大油砂与美国油页岩开发利用条件对比 7
表1-1 加拿大石油探明储量 7
图1-6 安哥拉、加蓬、苏丹、巴西石油储量成倍增长 8
图1-7 西欧、东欧和前苏联、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石油储量呈现下降趋势 8
图1-8 全球石油勘查生产资本支出变化趋势(1979~2004年) 9
表1-2 全球石油钻井总数(2001~2004年) 10
图1-9 世界不同地区1999~2003年间新发现石油储量与开采消耗储量的对比值 11
表1-3 1999~2003年全球新发现的14个巨型、超巨型油田 12
表1-4 全球未发现石油资源 12
(二)产量在增长 12
图1-10 世界石油产量的历史演变(1970~2004年) 13
图1-11 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重(1970~2004年) 13
表1-5 欧佩克当前生产配额、产量、产能和富余产能 14
图1-12 世界石油产量的地理分布(2004年) 15
图1-13 2004年世界石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地理分布的对比 16
图1-14 世界石油储采比 16
图1-15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 17
表1-6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资源国的储采比 17
图1-16 世界一些重要石油生产国近期的产量变化 18
(三)供求可平衡 18
图1-17 世界石油供求总体处于平衡状态(1970~2004年) 19
图1-18 OECD国家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重(1970~2004年) 19
图1-19 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1970~2004年) 20
图1-20 各OECD国家消费量所占比重(1970~2004年) 20
图1-21 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消费量(2001~2005年) 21
图1-22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重(1980~2005年) 21
图1-23 世界各地区人均石油消费量对比 22
图1-24 世界各地区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比重的变化(1980~2003年) 22
表1-7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 23
表1-8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地区) 23
(四)市场不稳定 24
表1-9 国际石油供需平衡:基准情景 24
图1-25 1961年以来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 25
图1-26 石油名义价格与国际上重大事件之间的关系 26
图1-27 2005年10月26日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约期为最近的4个月) 29
图1-28 国际原油流 30
二、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 31
(一)一个主要矛盾:OPEC vs IEA 31
Box 1-3 什么是地缘政治 32
Box 1-4 欧佩克简介 34
图1-29 欧佩克产量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关系(1973~2005年) 35
Box 1-5 欧佩克关于石油市场稳定性的正式声明 36
图1-30 为稳定国际石油市场,近期欧佩克增加产量 37
图1-31 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能扩建成本 37
图1-32 IEA组织结构图 40
图1-33 OECD近期石油储备量的变化 41
图1-34 欧佩克和OECD石油储量的变化(1980~2004年) 41
图1-35 OECD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1991~2004年) 42
(二)两个次要矛盾:OPEC vs Non-OPEC石油生产国;IEA(发达的石油消费国)vs新兴石油消费国 42
Box 1-6 IEA合作与国际石油市场展望 43
图1-36 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关系(1973~2005年) 45
表1-10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 45
表1-11 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 45
图1-38 2005年主要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减产 46
图1-37 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变化(1990~2005年) 46
图1-39 预计非常规石油产量将大幅度增加(2002~2020年) 47
图1-40 伊朗石油产量的历史演变(1973~2005年) 47
图1-41 伊拉克石油产量的历史演变(1973~2005年) 48
图1-42 欧佩克石油出口净收入(1972~2006年) 49
图1-43 欧佩克人均石油出口净收入(2005年不变美元) 49
图1-44 欧佩克各成员国石油出口净收入变化(2005年不变美元) 50
表1-12 主要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净收入 51
图1-45 印度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1980~2003年) 52
图1-46 韩国石油消费量(1980~2004年) 53
Box 1-7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运输“瓶颈” 54
(三)三个复杂关系:阿以冲突/大国关系 全球与区域保障机制 56
图1-48 2003年波斯湾石油净出口量1720万桶 日 57
图1-47 波斯湾石油占世界总量的比重(2003年) 57
图1-50 美国石油进口来源的变化(1973~2003年) 58
图1-49 波斯湾石油出口路线(2003年) 58
图1-51 来自波斯湾的石油占美国、西欧、日本总进口量的比重(1982~2003年) 59
Box 1-8 俄罗斯石油外交 60
三、中国发展国际石油关系的驱动力和制约因素 63
(一)中国发展石油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 63
图1-52 google网站对有关限定词的搜索结果(2005年11月2日) 63
图1-54 google网站对有关限定词的搜索结果(2005年11月2日) 64
图1-53 google网站对有关限定词的搜索结果(2005年11月2日) 64
图1-55 EIA对不同情景方案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 65
图1-56 EIA对不同情景方案下中国石油消费量的预测 66
Box 1-9 “标普:2030年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将突破80%” 66
Box 1-10 “高盛公司预测油价上涨到105美元 桶” 66
Box 1-11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再次调高对中国能源需求量的预测 67
图1-57 世界石油公司按拥有海外油气储量的排名 69
Box 1-12 2004~2005年度中国油气开发“走出去”形势分析 70
表1-13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列出的世界油气“热点”地区 72
Box 1-13 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达马托在众议院军事委员 74
(二)大力弘扬中国发展石油国际关系的有利因素 79
图1-58 亚太地区和东北亚占世界化石燃料储量的比重 80
图1-59 全国气层气历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80
图1-60 全国气层气历年剩余可采储量 81
图1-61 中美两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程度对比 81
表1-14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大于消费总量的大国(2003年) 82
图1-62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传统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 82
图1-63 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对比(2003年) 83
图1-65 近年来石油勘探支出 84
图1-64 近年来油气勘查开发登记情况 84
图1-66 近年来石油钻探进尺 85
表1-15 2000年以来新发现油田个数 85
图1-67 “十五”以来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新增探明可采储量 86
图1-68 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86
图1-70 中国与美国石油储量替代率的对比(1993~2004年) 87
图1-69 全国原油历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87
图1-71 中国和美国石油储采比的对比 88
(三)努力化解中国发展石油国际关系的不利因素 89
表1-16 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方式和效率的影响 91
表1-17 国外节能政策措施的主要做法及我国的差距比较 92
表1-18 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状况 93
表1-19 部分国家 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 93
表1-20 主要石油进口国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 94
Box 1-14 “中国威胁论”何故“喧嚣”? 95
会的证词(摘) 95
(一)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国际石油关系 96
四、对中国发展国际石油关系的战略思考 96
(二)优先发展与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关系,保持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稳定性 99
Box 1-15 第七次亚太经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议 100
Box 1-16 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的一次模拟演习 101
(三)加强对重点油气资源地区的能源合作 106
图1-72 除哈萨克斯坦外的中亚国家石油产量(1992~2004年) 107
图1-73 俄罗斯石油产量及独联体国家原油出口流向(2003年) 109
图1-75 加拿大石油产量和消费量(1980~2004年) 110
图1-74 安哥拉石油产量(1980~2003年) 110
图1-76 加拿大沥青砂产量(1996~2002年) 111
(四)简单的建议 111
一、投资与土地互动是必然选择 115
(一)土地与投资互动是经济学研究的回归与发展 115
第二篇 土地与投资关系及其宏观调控效应 115
(二)土地与投资互动是调控三个供需平衡的需要 116
(三)土地与投资互动是国际经验与教训 117
图2-1 三个供需失衡的相互关系及其部分后果 117
(四)土地与投资互动是解决中国所面临现实问题的需要 118
(一)固定资产投资对土地影响的基本规律及其启示 120
二、投资对土地影响的国际对比分析 120
图2-3 世界主要国家的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 121
图2-2 世界主要国家主要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 121
图2-4 欧盟5国交通投资与交通用地之间的关系 122
图2-5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建设用地系数与人均农地之间的关系 123
图2-6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农地之间的相关性 123
图2-7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建设用地系数的国际对比 124
Box 2-1 “单位投资的土地消耗量与人均耕地成正比”对我国的启示 124
图2-8 所调查8个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变化情况 125
图2-9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126
图2-10 所调查6国的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变化情况 127
图2-11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含美国、瑞典) 128
图2-12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不含美国、瑞典) 128
Box 2-2 “单位投资的土地资源消耗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对我国的启示 129
Box 2-3 “投资总量与土地资源消耗总量成正比”对我国的启示 129
Box 2-4 “房地产投资为高耗地的投资类型之一”对我国的启示 130
图2-13 住宅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国际对比分析 130
图2-14 住宅投资拉动土地系数的国际对比 130
图2-15 投资对土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131
Box 2-5 “投资拉动土地系数是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对我国的启示 131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土地资源安全后果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131
图2-16 1955~2003年日本的住宅财政投资和贷款 132
图2-17 加拿大的城市土地面积及其对优质农地的占用 133
图2-18 1945~1997年美国的城市用地面积扩张 133
图2-19 英国的农地面积减少与投资规模增加 134
图2-20 1985~1998年英国因土地开发造成的表土损失 134
Box 2-6 韩国的土地利用冲突 135
图2-21 欧盟25国1992~2003年农田鸟类的数量变化趋势 135
Box 2-7 英国利用利率抑制住房过剩需求 136
Box 2-8 日本利用利率抑制住房过剩需求的过程与后果 137
图2-22 税收压力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137
图2-23 1994~2004年间英国住宅的建筑密度变化 138
(三)农业、农地及生态投资对土地的影响及其启示 138
农地保护面积 139
图2-25 1976~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保护和土地管理联邦财政预算 139
图2-24 1980~2002年美国各州农地发展权购买计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及 139
图2-26 美国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湿地面积变化 140
图2-27 欧洲1985~2001年的有机农场面积 140
图2-28 英国政府对单位面积有机农场的投入 141
图2-29 1999~2007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拨付的土地管护资金数量 141
Box 2-9 “国外农业、农地和生态资金投入情况”对我国的启示 141
(一)土地对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142
三、土地对投资影响的初步分析 142
图2-30 土地影响投资的四个方面 143
(二)利用土地政策影响投资 144
图2-31 俄罗斯联邦各种行政障碍对投资机会的影响 147
(三)土地投资比对投资的影响 149
Box 2-10 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 149
图2-32 世界主要国家的土地投资比 150
四、中国土地与投资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152
(一)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现状 152
图2-33 1980~2004年中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156
(二)各类投资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 156
图2-34 1980~2004年中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关系 157
图2-35 1980~2003年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数量及比例变化趋势 157
图2-36 1997~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购置土地面积和投资完成额 158
图2-37 1985~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158
图2-38 1991~2003年中国的房地产营业利润和经营总收入 159
图2-39 1994年4省76个村农户投资次数的抽样调查数据 160
图2-40 1999~2004年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资 160
图2-41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资构成比(1999~2004年) 161
图2-42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农用地数量(1999~2004年) 161
图2-43 世界各国的投资要素与土地要素之比 162
(三)土地与投资关系的现状分析 162
图2-44 以2002年为例的我国土地、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示意图 163
图2-45 以1996年为例的韩国土地、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示意图 163
图2-46 1998~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164
图2-47 1998~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净增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164
图2-49 2003年各类土地违法案件所占比重 165
图2-48 2002~2003年分省的GDP净增加与建设用地面积净增加之间的关系 165
图2-50 未经批准占地、非法批地和低价出让土地的主体 166
图2-51 1997~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耕地资源消耗系数 166
图2-52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耕地消耗系数 167
图2-53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耕地消耗系数与土地垦殖率之间的关系 167
图2-54 我国1999~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违法用地成本 168
图2-55 我国1999~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与本年发现的违法用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168
图2-56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违法之间的关系 169
图2-57 2003年分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违法用地成本 169
图2-58 分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量与征用农用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170
图2-59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农用地征用成本和耕地征用成本 170
图2-60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安置农业人口数量 171
图2-61 1950~2003年国家财政的农业支出及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 171
图2-62 1983~2004年的农业投入产出比 172
图2-63 2001~2004年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增幅与其他指标增幅的对比 172
(四)土地与投资关系的趋势与未来 173
图2-64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173
图2-65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现状与差距 173
表2-1 “十一五”规划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 175
图2-66 不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下的土地资源安全程度 175
图2-67 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 177
(五)土地与投资关系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及原因 177
图2-68 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与地区GDP之间的关系 177
图2-69 2002~2004年我国各类国有土地供应方式所占比重 180
Box 2-11 上海市终结协议“拿地”时代 181
Box 2-12 土地价格由谁决定? 181
图2-70 2003年分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系数与地区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183
图2-71 地方政府在扩大投资增加用地中获得的主要利益 184
图2-72 1999~2004年土地税收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对比 184
图2-73 各种土地出让类型的面积与土地单价之间的逆相关关系 185
五、改善土地与投资关系的对策建议 187
(一)深刻认识改善土地与投资关系的重要意义 187
(二)关于我国土地与投资关系的三个基本结论 188
(三)改善土地与投资关系的基本思路 189
(四)简单的对策建议 190
图2-74 投资方式、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 191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研究农村居民点蔓延 195
(一)农村与农村居民点蔓延 195
第三篇 农村居民点蔓延值得警醒 195
图3-1 农村用地示意图 196
(二)农村居民点蔓延不亚于城市蔓延,但受关注程度低 196
图3-4 对城市住宅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关注程度 197
图3-3 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关注程度 197
图3-2 城市蔓延与农村蔓延示意图 197
图3-5 1996~2004年城乡用地增减情况 198
表3-1 我国城镇和农村的人口与用地基本情况 198
图3-6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规模(1996~2004年) 199
图3-7 城乡人均用地变化(1996~2004年) 199
图3-8 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的城乡人均用地增减情况(1998~2004年) 200
表3-2 城乡人均用地面积(1996~2004年) 200
表3-3 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人均城乡用地变化 201
表3-4 闲置宅基地的类型 201
Box 3-1 农村宅基地长期闲置“空心村”名副其实 202
Box 3-2 警惕浪费土地的四种现象 203
表3-5 2003~2004年全国农村农户财产和生活设施拥有情况 204
(三)国外经验表明,城市化后期也会出现农村蔓延 205
表3-6 美国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比城市地区增长速度快 206
图3-10 美国城市和农村居住用地变化情况(1980~1997年) 206
图3-9 美国住宅用地基本情况 206
图3-12 美国农村和城市居住用地增长 207
图3-11 美国已开发用地增长情况 207
图3-14 按地块大小计算每年增加的住宅用地面积(1970~1998年) 208
图3-13 大地块住宅是住宅用地的主要组成 208
图3-15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对比 209
(四)农村土地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参与宏观调控的职能 209
Box 3-3 “十一五”规划建议多次提到农村发展问题 210
Box 3-5 新农村需要“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211
Box 3-4 新农村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11
表3-7 从土地利用管理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12
(五)小结 213
表3-8 引起农村蔓延的原因分析 214
(一)个性原因——国外农村蔓延的原因分析 214
二、引起农村居民点蔓延的原因分析 214
图3-16 1990~1999年美国人口迁移情况 216
表3-10 分区域的满意情况(1998~1999年) 216
表3-9 对居住地区满意程度趋势(1992~2000年) 216
表3-12 迁入现在居住地区的主要理由 217
表3-11 影响居住的最关键的几个方面 217
表3-14 城市和农村地区对服务设施的满意程度 218
表3-13 1996年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问题 218
(二)个性原因——我国农村居民点蔓延的原因 219
(三)共性的原因 221
图3-17 美国人口和家庭增长速度 221
图3-18 英国家庭规模变化 221
图3-20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家庭户均规模 222
图3-19 2001年英国不同权属、不同家庭规模人均住房面积 222
表3-16 2004年我国公路里程 223
表3-15 住宅大小(起居室数) 223
表3-17 2002年中国公路建设资金来源 224
图3-21 1996~2004年中国交通用地情况 224
三、农村居民点蔓延的影响 226
(一)经济影响 226
表3-18 主要发达国家人们通勤方式 227
表3-19 1989~1999年不同地区房屋价值 228
表3-20 1989和1999年美国住宅分布情况 229
(二)生态环境影响 229
(三)社会影响 230
表3-21 2003年享有卫生设施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31
表3-22 可以享受改良水源的人口比例 232
(四)小结 233
四、已经采取的措施 234
(一)国外经验 234
表3-23 管理农村蔓延的具体措施 235
(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集约用地 238
Box 3-6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摘录 239
Box 3-7 节约利用农村土地 240
(一)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建议 241
五、对策建议 241
Box 3-8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替代性方案 241
Box 3-9 与其向农村多投,不如把人口从农村转出来 242
Box 3-11 租赁权可以解决宅基地转让难题 243
Box 3-10 农村土地应该流动起来 243
Box 3-12 综合手段解决宅基地闲置 243
(二)我们的分析 244
表3-25 我国城乡规模 245
表3-24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245
(三)我们的建议 245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251
第四篇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251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252
图4-1 我国铁矿类型及所占比例 253
图4-2 我国铜矿可采储量占铜总储量比例 253
图4-3 品位>1%的富矿占保有储量比例 254
Box 4-1 20世纪发现的超巨型铜矿床一览表(铜金属储量>500万t) 255
Box 4-2 20世纪发现的超巨型铅锌矿床(铅+锌金属储量>500万t) 257
表4-1 1999年我国主要金属矿产采选回收率统计指标 258
图4-4 国内外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对比 259
图4-5 国有大、中型矿山和小矿山回采率对比 260
图4-6 我国找矿难度变化趋势 261
表4-2 20世纪不同时期找矿难度测算结果 261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矿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262
图4-7 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图 262
图4-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铜铝土铅锌钨镍等年探明资源量 262
图4-9 我国铁矿石对冶金的供应能力 263
图4-10 我国铜矿石冶金及消费的供应能力变化 263
图4-11 我国铝土矿矿石对冶金及消费的供应能力变化 263
图4-12 国内外冶炼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对比 266
表4-3 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回收量占金属产量的比重 267
(三)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267
表4-4 我国主要矿山二次资源的堆存量、排放量和利用率 268
表4-6 我国堆存的金属尾矿中的含矿品位 269
表4-5 我国12种大宗矿产尾矿排放量分析计算结果 269
Box 4-3 湖南永兴县靠回收金属建立“中国银都” 271
(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及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的可行性 272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274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274
(二)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进展与成功经验 274
图4-13 部分矿产综合利用率 282
图4-14 我国矿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283
(三)国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做法与成功经验 284
Box 4-4 国外废石及尾矿中的有用组分回收研究 287
图4-15 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与矿产资源能源消耗比较 289
图4-16 2004年美国、日本再生金属占金属精炼和消费的比重 290
图4-17 2004年世界铝、铜、铅、锌的再生金属占金属精炼和消费的比重 290
Box 4-5 国外对废铅和电池金属的处理状况 291
Box 4-6 日本对报废汽车的处理 292
Box 4-7 国外有关工业废气的利用 293
Box 4-8 国外有关工业废水的利用 294
Box 4-9 国外有关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294
Box 4-10 在矿产勘查、开采、选冶、加工利用领域科技进步的7个方面 296
Box 4-11 全球矿产勘查领域科技进步的一些实例 297
Box 4-12 信息技术使采矿业成本明显下降 299
Box 4-13 露天采矿技术在9个方面取得进展 299
Box 4-14 加拿大地下采矿技术实例 300
Box 4-15 几种有效的选冶技术实例 300
(四)国内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成功经验的启示 301
三、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建议 303
(一)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303
(二)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环节 304
(三)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 306
(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工程 308
表4-7 建议首批12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简表 310
(五)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保障措施 324